1.综合题- (共2题)

(1)图乙表示的北半球的节气为________,该节气时地球在图甲中数码________所代表的位置。
(2)地球由①到④的运动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______半球,并向________运动。
(3)图乙所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
(4)在地球公转由③到①的过程中,A地昼长________(变长、变短),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________(变大、变小)。
(5)图乙所示日期,B地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该地的日出时刻为地方时________时。
(6)图乙中此时北京时间为6月22日________时。

(1)图中①至⑤点,气压最高的是________,气压最低的是________。
(2)在图中用“→”画出热力环流________。
(3)若图中为热力环流,则A、B两地为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地。
(4)若A地为海洋、B地为陆地,则此时为________(白天/夜晚);A、B两地间吹________(海风/陆风)。
(5)若该地位于北半球,A地位于B地的正西方,则A、B两地之间的风向为________。
(6)若A、B两地之间的温差加大,则该区域的热力环流将________(增强/减弱)。
(7)若图示区域大气环流圈为低纬环流圈,则B地的气候特征为________。
2.单选题- (共32题)

【小题1】降水季节分配最均匀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伦敦 | B.开普敦 | C.新加坡 | D.上海 |
A.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少雨 |
B.该种气候典型的分布国家是地中海沿岸各国 |
C.成因是受高气压的控制,气流下沉 |
D.降水稀少是因为深居大陆内部,距海遥远 |

【小题1】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是( )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
②天气晴朗干燥,大气透明度好,光照时间长
③地势高,离太阳近,太阳辐射强
④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A.①④ | B.②④ | C.①③ | D.②③ |
A.中国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 |
B.利用太阳能发电是中国最主要的能源利用方式 |
C.利用太阳能发电,连续性好,投资少,收益大 |
D.太阳能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 |

【小题1】有人注意到在一周的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你认为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海拔 | B.电网供电情况 |
C.阴晴状况 | D.交通流量 |
A.拉萨 | B.重庆 |
C.大庆 | D.海口 |

【小题1】图中ABCDE各点中,与F点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相同的有( )
A.A点 | B.C点 | C.D点 | D.E点 |
A.4个 | B.3个 | C.2个 | D.1个 |

【小题1】图中所示的34个测站分布范围主要在
A.亚洲 | B.亚洲和欧洲 |
C.亚洲和北美洲 | D.欧洲和北美洲 |
A.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增大 |
B.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减小 |
C.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吻合 |
D.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无关 |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下图示意地球圈层构造。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
C.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
D.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
A.不连续、有规则的圈层 | B.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
C.连续、有规则的圈层 | D.不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
①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②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
③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多米
④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小题1】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A.甲地 | B.乙地 |
C.丙地 | D.丁地 |
A.甲乙丙丁 | B.甲乙丁丙 |
C.丙丁乙甲 | D.丁丙乙甲 |
北京时间2018年1月1日7时36分,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观看了升旗仪式,迎接2018年的到来。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此日,下列各城市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依次是( )
A.广州、上海、北京 | B.哈尔滨、广州、北京 |
C.上海、广州、哈尔滨 | D.北京、上海、哈尔滨 |
A.l月1日23时26分 | B.12月31日15时36分 |
C.12月31日23时36分 | D.l月1日15时36分 |

【小题1】若阴影部分为6日,非阴影部分为7日,则甲地的时间为( )
A.15时 | B.9时 | C.3时 | D.12时 |
A.8时 | B.9时 | C.15时 | D.16时 |

【小题1】从发射节省能源角度(获得最大初速度)考虑,最合适的发射基地是哪个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自转线速度④地>①地 |
B.自转角速度②地>①地 |
C.随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②地>③地 |
D.③地随地球自转一周的真正周期是24小时 |
【小题1】记载中所写的“黑气”是指( )
A.耀斑 | B.高能粒子 |
C.黑子 | D.日珥 |
A.光球层 | B.色球层 |
C.日冕层 | D.内部层 |
A.公元前17年 | B.公元前39年 |
C.公元前43年 | D.公元前50年 |
A.太阳风扰乱了大气上层中的电离层 |
B.太阳风带的电粒子破坏了地球磁场 |
C.短波在大气传播中被“黑子”吸收 |
D.短波到达电离层被全部反射回地面 |
福州(119°E,26°N)一学生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改造(如图),把热水器装在一个大玻璃箱中,并将支架改造成活动方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9月23日,为使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应调节支架使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约为( )
A.49.5° | B.26° |
C.66.5° | D.2.5° |
A.正南方向 | B.正东方向 |
C.正北方向 | D.正西方向 |

【小题1】当太阳直射点处在d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赤道上昼夜平分 |
B.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 |
C.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
D.北极圈及其以北到处都是极昼现象 |
A.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逐渐增大 | B.南半球各地黑夜逐渐变短 |
C.全球逐渐趋向昼夜平分 | D.地球公转逐渐趋向近日点 |
A.黄赤交角逐步加大 | B.南半球白昼渐长 |
C.北半球昼短夜长 | D.热带范围逐步减小 |

【小题1】此日在( )。
A.3月21 El前后 |
B.6月22 前后 |
C.9月23 前后 |
D.12月22 El前后 |
A.15时20分 | B.15时40分 |
C.14时30分 | D.14时20分 |

【小题1】左图中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15分钟后,透明玻璃瓶内温度计的读数与另一支相比( )
A.更小 | B.更大 | C.相同 | D.变化不定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雾霾笼罩的晨,大气削弱作用减弱 |
B.深秋霜冻的夜,农民常用浓烟笼罩菜地 |
C.同一纬度,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
D.臭氧层遭受破坏,紫外线吸收减少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海岸附近风向发生日变化。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海风吹拂下让头发飘逸以反映女主角的快乐心情。左图示意北半球某滨海地区热力环流状况,右图示意该地某日气温度变化曲线。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结合左图,此时,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白天,海洋气压低于陆地,吹陆风 |
B.夜间,海洋气压高于陆地,吹海风 |
C.白天,海洋气温低于陆地,吹海风 |
D.夜间,海洋气温高于陆地,吹陆风 |
A.8时至15时 | B.6时至次日8时 |
C.15时至次日7时 | D.6时至18时 |

【小题1】①所示的大气运动特点和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
A.下沉,干热 | B.上升,湿热 |
C.由高纬流向低纬,冷干 | D.由低纬流向高纬,暖湿 |
A.我国华北地区寒冷干燥 | B.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
C.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 D.北半球昼长夜短 |

【小题1】图中所示的季节应为北半球的( )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小题1】a、b、c、d四点气压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
A.a、b、 d 、c | B.b、d、c、a |
C.a、c、b、d | D.d 、 c 、 a、 b |
A.b地多阴雨 |
B.该环流是低纬环流 |
C.该环流是高纬环流 |
D.b、d间吹东北风 |

【小题1】四幅图中,P点所在位置风力最大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东北风 | B.东南风 | C.西北风 | D.西南风 |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玉兔”成功着陆月球雨海西北部,开展科学探测工作。月球白昼温度高达150℃,夜间低至-180℃,昼夜温差极大。下图示意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受热过程。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辐射中,属于短波辐射的是( )
A.大气辐射 | B.地面辐射 | C.太阳辐射 | D.月面辐射 |
A.白天,月球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 B.夜间,月面辐射的保温作用强 |
C.白天,月球表面吸收少量太阳辐射 | D.夜间,月球不存在大气逆辐射 |

【小题1】该季节下列各纬度带大陆西岸气流运动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0°~10°N主要盛行下沉气流 | B.10°N~20°N盛行东南风 |
C.30°N~40°N盛行西南风 | D.20°N~30°N盛行上升气流 |
A.![]() | B.![]() |
C.![]() | D.![]() |
3.选择题- (共1题)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二:《牛郎织女》“夏绣邮票”一套四枚,分别为“盗衣结缘”“男耕女织”“担子追妻”“鹊桥相会”。
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尽地力之教”、“多粪肥田”、“地力常新壮”“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材料三: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午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32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