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24题)
4.
当耀斑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地球时,地球上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①大气层扰动②促进地球上大气运动和水循环③地球各地出现极光④可能出现“磁暴”现象⑤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干扰
①大气层扰动②促进地球上大气运动和水循环③地球各地出现极光④可能出现“磁暴”现象⑤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干扰
A.①②③ | B.①④⑤ | C.②③④ | D.③④⑤ |
6.
如下图所示为6月22日甲、乙、丙、丁四个地点昼夜长短比例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夜长),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甲、乙、丙、丁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小题2】三个月后乌鲁木齐的昼夜长短情况与目前以上四幅图昼夜长短情况相似的是

【小题1】甲、乙、丙、丁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7.
读北半球某地天气系统示意图(甲图、乙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2】下列关于甲图和乙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④和a | B.②和b | C.③和c | D.②和d |
A.甲图中①地气温最高 | B.乙图中a盛行上升气流 |
C.甲图中④地未来受暖气团控制 | D.乙图中四地均存在连续性降水 |
8.
【小题2】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小题3】下列与材料中点燃柴草防止霜冻原理相同的是
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A.a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 |
B.a、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 c |
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 |
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 |
A.增强a | B.增强b | C.增强c | D.改变b的方向 |
A.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 | B.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
C.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 | D.高原上的人皮肤较黑 |
9.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①④表示近地面),有关图中空气运动的正确说法是
【小题2】若此图表示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①④表示近地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1】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①④表示近地面),有关图中空气运动的正确说法是
A.①处气温比④处低 | B.②处气压比③处低 |
C.③处气温比④处高 | D.④处气压比①处高 |
A.①处形成的是赤道低气压带 | B.②到③之间形成的是信风带 |
C.④处形成的是副极地低气压带 | D.④到①之间形成的是西风带 |
12.
广东省东北部的南雄盆地(24.5°N)红层软岩区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带,当地部分由森林密布地段逐渐形成了类似荒漠的“牛肝地”景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南雄盆地原有的植被类型是
【小题2】南雄盆地演化为“牛肝地”的过程中,水循环各环节的变化是
【小题3】南雄盆地演化为“牛肝地”的过程充分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小题1】南雄盆地原有的植被类型是
A.热带雨林 |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D.热带荒漠 |
A.地表下渗量增加 | B.区域降水量增加 |
C.地表径流量增加 | D.蒸腾作用增加 |
A.整体性 | B.差异性 | C.区域性 | D.单一性 |
14.
关于河流补给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都出现在夏季 |
B.黄河径流量年际变化大是因为季风气候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 |
C.以湖泊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变化很大 |
D.长江径流的补给有三种:雨水、湖泊水和地下水 |
16.
江苏扬州捺山地质公园以“玄武岩石柱山”和“木骨化石群”著称,不同地质作用。不同地质年代的产物在小小捺山合二为一,这在国内外十分罕见。如图示意岩石圈物质循环,图中③地质作用的发生需要高温、高压的条件。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石柱山形成的地质作用最可能是
【小题2】含有木骨化石的岩石类型是

【小题1】石柱山形成的地质作用最可能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a | B.b | C.c | D.D |
18.
当地时间2016年8月24日凌晨2时36分,意大利发生6.1级地震,震中位于佩鲁贾省,震源深度10km。此次地震造成近三百人死亡,多个城镇被毁。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意大利地震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2】8月24日地震的震源位于
【小题3】对8月24日地震救援带来不利影响的天气最可能是
【小题4】8月24日地震发生时,北京时间是

【小题1】意大利地震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处 | B.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张裂处 |
C.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挤压处 | D.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张裂处 |
A.地壳 | B.上地幔 | C.下地幔 | D.地核 |
A.阴雨连绵 | B.高温闷热 | C.温和多雨 | D.狂风暴雨 |
A.8月23日9时36分 | B.8月24日9时36分 |
C.8月24日10时36分 | D.8月24日20时36分 |
20.
下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小题2】下列各国,目前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小题1】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埃及 | B.中国 | C.德国 | D.印度 |
22.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有( )
①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②短期流动的人口减少,定居移民增多
③欧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人口迁出地区
④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迁出地区
⑤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也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
①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②短期流动的人口减少,定居移民增多
③欧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人口迁出地区
④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迁出地区
⑤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也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
A.①③⑤ | B.①②③④ | C.①④⑤ | D.①②③④⑤ |
24.
全球海拔最高的公路隧道——川藏公路雀儿山隧道已经完工,于2017年正式通车。7千米长的隧道位于海拔6168米处,穿越了四川雀儿山主峰,通车后从成都到那曲的时间将缩短两小时,并避开途中最危险的路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川藏公路穿过地势起伏大的横断山区,因此川藏公路
【小题2】横断山脉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侧,根据成因它属于
【小题1】川藏公路穿过地势起伏大的横断山区,因此川藏公路
A.呈网状分布 | B.以直线为主 | C.多“之”形道路 | D.线路分布密集 |
A.断块山 | B.褶皱山 | C.活火山 | D.休眠火山 |
2.填空题- (共2题)
25.
读下图,甲、乙图分别为两地不同月份的气温降水分布图,丙为亚洲东部局部自然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气候类型为, 形成原因为。
(2)乙的气候类型为,形成原因与__________有关。
(3)以亚欧大陆为例,甲气候分布于该大陆的岸;乙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对应图丙中的(序号)。
(4)由④→③→②→①自然景观的更替,体现的是分异规律。
(5)从降水和气温的配置关系看,利于大多数农作物生长的是____气候(填“甲”或“乙”),原因是_______。


(1)甲的气候类型为, 形成原因为。
(2)乙的气候类型为,形成原因与__________有关。
(3)以亚欧大陆为例,甲气候分布于该大陆的岸;乙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对应图丙中的(序号)。
(4)由④→③→②→①自然景观的更替,体现的是分异规律。
(5)从降水和气温的配置关系看,利于大多数农作物生长的是____气候(填“甲”或“乙”),原因是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4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