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此图表示的是以 极为中心的日照图,此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
(2)图中弧线BE表示 (晨或昏)线,图示日期出现极昼现象的范围是 。
(3)A、B两处自转线速度较大的是 ,B点的昼长为 小时。
(4)E点的地理坐标是 ,C点的地方时是 时,D处于五带中的 带。
(5)下列说法与图示季节相吻合的有 (填字母)
A.江淮地区梅雨纷纷 | B.松花江河面封冻 | C.长城内外白雪皑皑 | D.吐鲁番炎热干燥 |

(1)此时甲地的风向是 。甲、乙两地风力较大的是 ,理由是 。
(2)此时丙处受 (天气系统)控制,近地面水平方向上气流呈 ,(逆时针或顺时针,辐合或辐散),天气特征是 。
(3)24小时后,图中的锋面系统影响到乙地。试说出未来24小时内A地的气温,气压及天气变化 。

【小题1】①海区洋流向西流的主要动力是____________。
【小题2】洋流②的名称是_______,其性质是_______,对沿岸气候有____________作用。
【小题3】洋流③的名称是______,其性质是_______,驱使其运动的主要动力是_______。
【小题4】洋流④附近有世界著名的_____渔场(渔场名称),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
【小题5】若此时北印度洋的洋流环流与图示环流方向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开罗正值少雨时节 ②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 ③正是北极科考的良好时期 ④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贺州市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将达最大值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1)图中表示同一种陆地自然带的两个字母是 ,其中位于大陆东岸的是 气候,位于大陆西岸的是 气候。
(2)图中有两个字母表示的陆地自然带的气候类型不同,但其成因相同,它们是 (填字母),他们都是由于 形成的。
(3)从D→C→B→A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 规律,它的形成基础是 。
(4)从D→E→F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 规律,它的形成基础是 ,在 地区表现较明显。
2.单选题- (共21题)
A.太阳系一银河系一地月系—总星系 | B.银河系一河外星系—太阳系一总星系 |
C.地月系一银河系一总星系一河外星系 | D.地月系一太阳系一银河系一总星系 |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 B.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主要与②有关 |
C.④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 D.雾霾天气会使④减弱 |
A.①减少 | B.②不变 | C.③减弱 | D.④增强 |
A.绝大部分来自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 |
B.绝大部分直接来自地面辐射 |
C.主要是人类活动散发的热量 |
D.绝大部分是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 |

【小题1】下列选项,与图中②环节相吻合的是 ( )
A.黄河入海流 | B.沙尘暴 |
C.台风登陆 | D.伏旱 |
A.①增加 | B.③增加 |
C.④增加 | D.②增加 |
读“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 回答下列各题。
A.断层 | B.背斜 | C.向斜 | D.褶皱 |
A.甲处地形是谷地,因此应是向斜构造 |
B.乙处地形是山地,因此应是背斜构造 |
C.甲处岩层向上拱起,因此是背斜构造 |
D.乙处岩层向下弯曲,因此是背斜构造 |
A.我国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 |
B.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 |
C.云贵高原由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出现石漠化 |
D.沙漠地区生长着大量的芦苇 |

【小题1】①→②→③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纬度地域分异规律 | B.干湿度地域分异规律 |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D.非地带性 |
A.热量 | B.水分 | C.地形 | D.土壤 |
【小题1】材料显示导致黄土高原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 B.气候 |
C.水文 | D.植被 |
A.差异性 | B.均衡性 |
C.整体性 | D.稳定性 |
在山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 )
A.古生代 三叶虫 | B.中生代 恐龙 |
C.新生代第三纪 哺乳类 | D.新生代第四纪 人类 |
A.温热的草原地区 | B.温暖广阔的浅海 |
C.温热的森林地区 | D.干旱的陆地环境 |
3.选择题- (共4题)
图甲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内的物质转化过程,①~④表示相关过程;图乙表示在适宜的CO2浓度等条件下,分别测得1h内不同温度对该植物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CO2吸收量(图中实线所示)和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图中虚线所示)的影响曲线,请据图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中过程③发生的场所是{#blank#}1{#/blank#} ,发生过程④需要的条件是{#blank#}2{#/blank#} .
(2)图乙中当温度低于20℃时,该植物在光照下CO2的吸收量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加的原因是{#blank#}3{#/blank#} .
(3)图乙中20℃时,1h内该植物产生有机物比30℃时{#blank#}4{#/blank#} (填“多”“少”或“相等”),35℃时,1h内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际吸收CO2{#blank#}5{#/blank#} mg.
(4)当光照强度减弱,图乙中A点应{#blank#}6{#/blank#}(填“左”、“右”、“不”)移;温度为45℃时,叶肉细胞内可发生图甲所示的生理过程{#blank#}7{#/blank#} (填序号).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21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