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点的经纬度坐标分别为:
A ;B ;C ;D 。
(2)说出A、C两点所在的半球:A: 半球、 半球;C: 半球、 半球。
(3)A点位于C点的 方向。D点位于B点的 方向。
(4)与图中B点关于地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与D点关于地心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1)图中A、B、C、D四点的经纬度坐标分别为:
A ;B ;C ;D 。
(2)说出A、C两点所在的半球:A: 半球、 半球;C: 半球、 半球。
(3)A点位于C点的 方向。D点位于B点的 方向。
(4)与图中B点关于地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与D点关于地心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2.单选题- (共17题)
8.
北京时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嫦娥二号”开始了112小时的奔月之旅,预计在4天后到达月球。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嫦娥二号”所绕转的天体属于( )
【小题2】进入月球轨道的“嫦娥二号”属于( )
①太阳系 ②地月系 ③总星系 ④银河系 ⑤河外星系
【小题3】“嫦娥二号”发射时地球公转的速度( )
【小题4】“嫦娥二号”奔月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
【小题5】“嫦娥二号”发射时,地球处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图示正确的是( )
【小题6】“嫦娥二号”发射时,华侨林先生在美国纽约(西五区)收看实况转播,此时当地已是( )
【小题1】“嫦娥二号”所绕转的天体属于( )
A.恒星 | B.行星 | C.卫星 | D.星云 |
①太阳系 ②地月系 ③总星系 ④银河系 ⑤河外星系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③④⑤ |
A.由快变慢 | B.由慢变快 | C.接近最快 | D.接近最慢 |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 B.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
C.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 D.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
A.![]() | B.![]() | C.![]() | D.![]() |
A.清晨 | B.正午 | C.傍晚 | D.午夜 |
13.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小题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 )

【小题1】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A.地面辐射 | B.太阳辐射 |
C.大气辐射 | D.大气逆辐射 |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 |
B.大气的反射作用——D |
C.大气的吸收作用——B |
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C |
14.
读下图,分析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如果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小题2】如果此图是城市热力环流侧视图,在②处进行植树造林,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 ( )

【小题1】如果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
B.温度:A>B>C>D |
C.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
D.气压:D>A>B>C |
A.增温和增湿 | B.净化和增温 |
C.净化和增湿 | D.降温和减湿 |
16.
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 ℃。据此回答下题。

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A.大气的温室效应 | B.大气的热力运动 |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
3.选择题- (共2题)
20.
2013年“十一”长假期间,李丽同学随父母来海滨旅游。当她面朝大海,长发在海风吹拂下向后飘起时,切实感受到惬意舒畅的心情。结合“北半球海滨地区海陆环流图(甲图)”和“气温变化特征图(乙图)”,如果李丽头发向后飘起仅受自然条件影响,最可能发生在乙图中的哪个时间段( )
4.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