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图四地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昼夜长短年内变化最大的是____,四季最分明的是____,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____。
(2)乙图中,A、B两曲线反映的昼长变化对应甲图中的地点分别是:A____,B___。
(3)简述①地10月1日昼夜长短情况及变化趋势。
(4)下图已绘出盐城地区某日上午10时的杆影示意图,请在图中绘出当日14时的杆影示意图。
甲图为①、②、③、④四地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乙图为甲图四地中某两地的昼夜长短年变化曲线图。


(1)甲图四地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昼夜长短年内变化最大的是____,四季最分明的是____,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____。
(2)乙图中,A、B两曲线反映的昼长变化对应甲图中的地点分别是:A____,B___。
(3)简述①地10月1日昼夜长短情况及变化趋势。
(4)下图已绘出盐城地区某日上午10时的杆影示意图,请在图中绘出当日14时的杆影示意图。

2.
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下图为赤峰市及附近区域略图。

材料二 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上图中某地进行天文观测。左图为地轴与北极星关系示意图。右图为该地测得的北极星高度。在北京时间12时16分测得当地正午太阳高度。

据图用实线绘出观测春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说出观测地相对于赤峰市的方位。
材料一 下图为赤峰市及附近区域略图。

材料二 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上图中某地进行天文观测。左图为地轴与北极星关系示意图。右图为该地测得的北极星高度。在北京时间12时16分测得当地正午太阳高度。

据图用实线绘出观测春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说出观测地相对于赤峰市的方位。
2.单选题- (共6题)
3.
下图表示一年中某段时间,全球①②③④四个地点昼长的变化规律,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假如地点④位于北半球,图中 M点代表的是:
【小题2】假如地点②位于北半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1】假如地点④位于北半球,图中 M点代表的是:
A.春分日 | B.夏至日 | C.秋分日 | D.冬至日 |
A.①②③④的排列顺序,正好纬度从高到低 |
B.地点①可能位于 80ºN |
C.图示期间地点③的正午太阳高度先减小后增大 |
D.地点④在一年之中,有极昼极夜现象 |
4.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如图所示,地球( )
【小题2】图中①②③④四地( )

【小题1】如图所示,地球( )
A.在公转轨道上位于近日点附近 |
B.公转速度在该日后逐渐变快 |
C.自转角速度①地大于③地 |
D.自转线速度②地大于④地 |
A.白昼由长到短依次是①④③② |
B.正午太阳高度由高到低依次是②③①④ |
C.该日后三个月内白昼逐渐变长的有①② |
D.该日后三个月内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的有③④ |
5.
下表所列的是某日甲、乙、丙、丁四地的昼夜长短情况。四地纬度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
地点 | 甲 | 乙 | 地点 | 丙 | 丁 |
昼长 | 12小时 | 14小时 | 夜长 | 15小时 | 7小时 |
A.甲乙丙丁 | B.乙丙丁甲 |
C.丁丙甲乙 | D.丁丙乙甲 |
6.
左图为我国某地(40°N,112°E)南坡的植树造林整地模式示意图,右图为沿左图中PM—线所作的剖面图。该模式是先在山坡上沿等高线挖沟,将沟内挖出的底土在沟前培埂(右图中A处),再用沟上沿的活土回填到沟的下方(右图中B处),最后在内斜坡一侧(图中C坡)栽种小树苗。
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一年中正午时分,右图中沟内小树苗能全部被阳光照射的时间约为( )
【小题2】6月22日,右图中沟内小树苗全部能照射到阳光的时间约为( )
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一年中正午时分,右图中沟内小树苗能全部被阳光照射的时间约为( )
A.60天 | B.100天 |
C.180天 | D.340天 |
A.1小时 | B.2小时 |
C.3小时 | D.4小时 |
7.
如图示意某年3月21日(春分日),站在山脚地带的人在5:00(地方时)看到日出,站在山顶的人在4:00(地方时)看到日出,已知该山的相对高度为800米。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此时,山顶日照时长约为( )
【小题2】此山顶海拔高度约为( )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此时,山顶日照时长约为( )
A.10小时 | B.12小时 |
C.14小时 | D.16小时 |
A.800米 | B.1 000米 |
C.1 200米 | D.1 600米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