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点同步练习卷: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74392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7/31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洞庭湖位置图。


材料二 洞庭湖湖面多年平均日降水量距平值变化图。


(1)说出图示地区主要的水循环类型,并简述其过程。
(2)据材料二,说出洞庭湖湖面降水的日变化规律,并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其原因。
(3)分析洞庭湖面积减小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阿拉伯半岛是世界最大的半岛,气候干旱、沙漠遍布,大部分地区无常年河流,被称为无流区。读阿拉伯半岛地形图。

(1)绘出沿北回归线的阿拉伯半岛地形剖面示意图。
(2)简析该半岛降水稀少的原因;并解释除降水外该半岛大部分地区成为无流区的自然原因。
(3)甲地畜牧业较发达,推测其用水来源及其成因。
(4)有专家提出在本区实施人工增雨以缓解水资源匮乏的问题。你认为是否可行?阐释理由。
3.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左图描述台湾岛该月降雨日数的分布特征。
(2)说出右图中甲、乙分别为哪种损失。
(3)根据材料分析台湾岛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

2.单选题(共4题)

4.

   植生滞留槽,又称作“雨水花园”,主要机制包含物理性的入渗、吸附拦阻作用和滞留槽中生物性的反应;植生滞留槽也可滞留大量雨水。目前,植生滞留槽建设成为建设海绵型城市的新亮点。下图为城市植生滞留槽示意图。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后(  )
A.水汽蒸发减少B.地表水下渗增加
C.地表径流增加D.大气降水减少
【小题2】城市建设植生滞留槽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是(  )
A.增加地表水下渗,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
B.加重地表土壤干燥度,导致城市气温日较差增大
C.发挥生物滞水功能,根除城市内涝
D.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5.
下图是北美马更些河流域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区域年降水量
A.由东南向西北递减B.由东北向西南递减
C.由西南向东北递减D.由西北向东南递减
【小题2】马更些河
A.以雨水补给为主B.有明显的凌汛C.结冰期短D.含沙量大
6.

   “海绵城市”是我国大力倡导的构建新型水循环系统的一种城建模式。下图是“海绵城市”与传统“快排”模式城市水循环系统对比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海绵城市”对城市区域水循环的影响是(  )
A.减少雨水下渗B.增加地下径流
C.减少地表蒸发D.增加水汽输送
【小题2】两种城市水循环模式的差异是(  )
A.“快排”模式增加了城市的可用水量
B.“快排”模式与原自然水文环境相仿
C.“海绵城市”增大了城市地表排水量
D.“海绵城市”提高了城市抗旱防洪能力
7.

   下图示意咸海不同时期湖岸线的变化和示意咸海流域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咸海流域(  )
A.河流参与海陆间水循环B.流水侵蚀、沉积作用强
C.河流水量受气温影响大D.受大西洋西风影响较大
【小题2】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  )
A.流域面积逐渐缩小B.湖岸的坡度东岸陡西岸缓
C.流域主体位于温带草原D.全球变暖是湖泊萎缩的自然主因
【小题3】咸海消失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水稻种植面积大幅减少B.棉花种植受到极大威胁
C.冬半年沙尘暴频发D.气温年较差减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