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材料一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下图为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
材料二 下表为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
(2)据材料二,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______,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哪些影响?
(3)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______,原因主要有哪些?
材料一 2013年北京市和河南省人口变动。
材料二 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
(2)河南省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_____,其人口数量的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
(3)北京市的人口总量变化趋势为_____,影响这种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
2.单选题- (共13题)

【小题1】甲处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
A.植被茂密,降水丰富 | B.甲处纬度偏高,降水相对较多 |
C.临近海洋,水汽丰富 | D.来自海洋的气流,在甲处受地形抬升 |
A.森林 | B.草原 | C.荒漠 | D.草甸 |

【小题1】上图为第四、五套人民币背面的中国美景图,关于图示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变质作用、流水侵蚀 | B.乙——地壳运动、冰川侵蚀 |
C.丙——断裂抬升、风力侵蚀 | D.丁——岩浆活动、流水沉积 |

A.a或b | B.b或c | C.c或d | D.d或a |

【小题1】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和板块边界分别为( )
①碰撞挤压 ②张裂作用 ③生长边界 ④消亡边界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A.渭河谷地的形成 | B.日本地震的发生 |
C.青藏高原的隆起 | D.东非裂谷带的形成 |
①雨林地区终年高温多雨,使植物四季常青、高大茂密
②澳大利亚从东部向西部的景观变化是:森林—草原—荒漠
③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燥、植被稀少、多内流河、沙漠广布
④森林减少—水土流失—河流泛滥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小题1】关于B、C两地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候类型相同 | B.冬季盛行风的风向相同 |
C.河流汛期相同 | D.自然带相同 |
A.A地垂直带谱的多少决定于山体的高度 |
B.B地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C.A、B两地自然带相同 |
D.从B到C的变化原因主要是水分因素 |

【小题1】图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
A.2008年 | B.2003年 |
C.2010年 | D.2012年 |
A.基本稳定 | B.逐年增加 |
C.先增后减 | D.整体趋减 |
人口迁移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小题1】在以下人口迁移的事例中,由生态问题引发的是( )
①三峡库区移民前往东部沿海 ②宁夏西部农民迁出干旱地区
③东部知识青年迁入西部边疆 ④陕西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A.人口密度 | B.人口容量 |
C.人口构成 | D.人口素质 |
A.西北地区面积广大,矿产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应该很大 |
B.西北地区降水稀少,使得气候干燥,植被为荒漠,因此,它成为环境承载力大小的关键因素 |
C.西北地区地势起伏大,交通不便,因此它成为环境承载力大小的关键因素 |
D.西北地区经济落后,社会发展落后,因此它是环境承载力大小的最关键因素 |
从“人多力量大”到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政策,到2013年启动只要其中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即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再到2016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我国的生育政策经历了数次转变。抚养比是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之比。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小题1】从单独二孩政策到全面二孩政策,时间相隔不到三年。影响两次生育政策调整间隔短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老龄化严重 | B.城市化水平较高 |
C.育龄妇女人数少 | D.生育观念的改变 |
A.男女比例失调更加严重 |
B.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加重 |
C.老年人口抚养比下降 |
D.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上升 |
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行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正式实施。结合图甲、图乙。
【小题1】“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的主要依据是( )
A.人口数量持续减少 |
B.0~14岁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
C.15~64岁人口比重有所下降 |
D.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
A.①点 | B.②点 | C.③点 | D.④点 |

【小题1】影响甲、乙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社会经济水平 | B.教育水平 |
C.历史条件 | D.自然条件 |
A.甲国男女比例失调,人口增长缓慢 |
B.乙国青壮年人口多,即将进入人口生育高峰期 |
C.甲国青少年人口少,劳动力不足 |
D.乙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负担加重 |
【小题1】从单位面积看,日本的环境人口容量远高于我国,主要得益于( )
A. 矿产资源丰富 B. 科技发展水平高
C. 气候条件优越 D. 生活消费水平低
【小题2】下图为人口适度曲线图,1~18表示不同时间段。当日本处于第Ⅲ阶段时,制约其适度人口数继续增加的关键因素是( )

A. 生产力水平 B. 社会体制
C. 资源(土地、水等) D. 科技水平
3.选择题- (共2题)
有人这样比喻亲子间的冲突:“孩子是火种,父母常常是火药,火药是怎么堆积起来的,你对他越是不断的付出,付出一分,火药就多一点,有一天他让你不高兴了,他这一点,爆炸了。”这启示我们在以“逆反”言行回应父母时,要看到(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