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5题)
1.
读北半球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等高距是 米。
(2)图中虚线处的地形是 ,判断的理由是
(3)若该地区的山体是由石灰岩组成的,则在流水作用下,该地形成的地貌是 ,该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地形区)。评价该地貌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和应采取的措施。
(4)在B山设计了CB、DB两条徒步上山路线。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选择哪一条路线比较合适?说出理由

(1)图中等高距是 米。
(2)图中虚线处的地形是 ,判断的理由是
(3)若该地区的山体是由石灰岩组成的,则在流水作用下,该地形成的地貌是 ,该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地形区)。评价该地貌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和应采取的措施。
(4)在B山设计了CB、DB两条徒步上山路线。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选择哪一条路线比较合适?说出理由
2.
读“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此图表示的是________(节气)的光照情况。判断理由是________。该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 ________(南或北)移动。
(2)图中弧线ED表示________线。(晨线或昏线)。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4)此时A地地方时是________时。该日A、B、H三地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________地 ,A地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C地昼长是________小时。
(5)此时出现极夜的范围是________。

(1)此图表示的是________(节气)的光照情况。判断理由是________。该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 ________(南或北)移动。
(2)图中弧线ED表示________线。(晨线或昏线)。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4)此时A地地方时是________时。该日A、B、H三地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________地 ,A地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C地昼长是________小时。
(5)此时出现极夜的范围是________。
3.
读“我国12月份某日天气形势图”(图1)和“甲、乙两锋面示意图”(图2),分析完成下列要求。
(1)图1中A是________气压中心,该气压中心控制下的天气特征是________。
(2)图1中E地的近地面风向是________。E、F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
(3)此时C地的天气状况可能是________。
(4)图2中表示冷气团的是________(A、B、C或D),降水主要分布在锋前的是________(甲或乙)。
(5)冬季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系统主要是图2中的________(甲或乙),该天气系统造成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它也带来一些有利的方面,如________(至少两点)。

(1)图1中A是________气压中心,该气压中心控制下的天气特征是________。
(2)图1中E地的近地面风向是________。E、F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
(3)此时C地的天气状况可能是________。
(4)图2中表示冷气团的是________(A、B、C或D),降水主要分布在锋前的是________(甲或乙)。
(5)冬季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系统主要是图2中的________(甲或乙),该天气系统造成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它也带来一些有利的方面,如________(至少两点)。
4.
读“太平洋、大西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中①、③的洋流名称分别 , 。
(2)图1图2中④洋流名称是 ,它对欧洲西部气候的影响是 。欧洲西部全年盛行 风,其气候特征是 。
(3)①、②洋流交汇处分布着世界著名的 渔场,其形成渔场的主要原因是 。
(4)如果太平洋①处海域发生漏油事故,你认为洋流会给这次海上漏油事故带来什么影响?

(1)图1中①、③的洋流名称分别 , 。
(2)图1图2中④洋流名称是 ,它对欧洲西部气候的影响是 。欧洲西部全年盛行 风,其气候特征是 。
(3)①、②洋流交汇处分布着世界著名的 渔场,其形成渔场的主要原因是 。
(4)如果太平洋①处海域发生漏油事故,你认为洋流会给这次海上漏油事故带来什么影响?
5.
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由材料一可知我国外流区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是:长江及其以南地区________,长江以北地区________,这反映了自然资源空间分布________的特点。
(2)我国水资源最短缺的地区是________。为缓解水资源短缺可采取的措施有: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分析,1956—1996年黄河上游地表水耗损量总体变化趋势是________,1966—1996年________河段地表水耗损量变化最显著。
(4)分析材料三可知,降低黄河流域地表水耗损量的最有效途径是________。
材料一 我国水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

材料二 黄河流域不同河段地表水耗损量变化图

材料三 黄河流域的用水量结构

(1)由材料一可知我国外流区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是:长江及其以南地区________,长江以北地区________,这反映了自然资源空间分布________的特点。
(2)我国水资源最短缺的地区是________。为缓解水资源短缺可采取的措施有: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分析,1956—1996年黄河上游地表水耗损量总体变化趋势是________,1966—1996年________河段地表水耗损量变化最显著。
(4)分析材料三可知,降低黄河流域地表水耗损量的最有效途径是________。
2.单选题- (共34题)
11.
昼夜交替(周期为24小时)产生的原因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①地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
②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天体
③地球不停地自转
④太阳的照射
①地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
②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天体
③地球不停地自转
④太阳的照射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2.
下列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黑子每11年出现一次,与自然灾害的发生密切相关 |
B.耀斑爆发时,会发射强烈电磁波从而干扰大气电离层 |
C.太阳活动是地球上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动力来源 |
D.太阳活动释放出高能带电粒子与地球大气碰撞,使全球出现极光 |
14.
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2】图示季节内,P地( )。
A.昼夜长短的变化 | B.四季的更替 |
C.运动物体偏向 | D.地方时差异 |
A.盛行东北信风 | B.正午太阳高度可能达全年最大值 |
C.当地时间6时日出 | D.此日过后白昼逐日变长 |
16.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的天体M可能是( )
【小题2】图中天体系统包括( )
【小题3】地球上具有适宜生命存在的温度条件(地表平均温度15℃),其主要原因是

【小题1】图中的天体M可能是( )
A.月球或水星 | B.水星或金星 |
C.金星或木星 | D.火星或土星 |
A.1级 | B.2级 |
C.3级 | D.4级 |
A.地球拥有的卫星个数适当 | B.地球的质量适中 |
C.地球的体积适当 | D.地球到太阳的距离适中 |
18.
太阳( )
A.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它是宇宙中最大的恒星 |
B.吸引地球围绕其旋转,构成最低一级天体系统 |
C.与地球的距离最近时,正值一年中最热的季节 |
D.辐射能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 |
19.
读下面“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下列各地中,每年两次受到太阳直射的是()
【小题3】假如黄赤交角变大,那么()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的黄赤交角是66°34′ |
B.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 |
C.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
D.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
A.20°N ,30°E | B.25°N ,25°E |
C.23°26′S , 60°W | D.40°S ,120°W |
A.热带范围变大 | B.温带范围变大 |
C.寒带范围变小 | D.五带范围不变 |
25.
【小题1】影响该城市降水的主要因素是( )
【小题2】该城市可能属于下列的国家是( )
下表为某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小题1】影响该城市降水的主要因素是( )
A.暖流 | B.西北风 | C.西南风 | D.东南风 |
A.美国 | B.意大利 | C.巴西 | D.澳大利亚 |
26.
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受①、②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小题2】当气压带⑤被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1】受①、②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 B.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
C.亚热带季风气候 | D.热带沙漠气候 |
A.南亚盛行东北风 | B.正值北半球夏季,北京盛行东南风 |
C.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 D.我国东南沿海常受台风影响 |
32.
下图为我国某地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根据流量随季节变化的规律,判断该河流位于 ( )
【小题2】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 )
①冰川融水
②大气降水
③地下水
④季节性积雪融水

【小题1】根据流量随季节变化的规律,判断该河流位于 ( )
A.长江三角洲地区 | B.珠江三角洲地区 |
C.东北地区 | D.西北地区 |
①冰川融水
②大气降水
③地下水
④季节性积雪融水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34.
科学家发现,喜马拉雅山目前以4—7厘米/年的速度在上升,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 )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 | 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张裂 |
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 |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 |
36.
结合最近100年来海平面的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根据图中海平面上升曲线,近100年来世界气温( )
【小题2】下列人类的做法中,对缓解图示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是( )
【小题3】若全球气候变暖,可能造成( )
①高山雪线上升
②高纬冻土融化
③水稻分布北界南移
④全球普遍干旱

【小题1】根据图中海平面上升曲线,近100年来世界气温( )
A.呈直线上升趋势 | B.出现明显的波动上升现象 |
C.变化不大 | D.总体上有下降趋势 |
A.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以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物质的排放 |
B.发展洁净煤技术,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
C.沿海国家修建沿海大堤,防止沿海地区被淹 |
D.加强国际间合作,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
①高山雪线上升
②高纬冻土融化
③水稻分布北界南移
④全球普遍干旱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单选题:(34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