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沙市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7425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2/2

1.综合题(共3题)

1.
下图为某日某时全球太阳高度等值线图(此为某日某时昼半球图),已知a点所在经线为30°W。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__________。
(2)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时。
(3)图示这一天,a地的昼长时间是________小时,f地的昼长时间是________小时。
(4)如图所示,d点位于c点的________方向,从a点到e点的最近路线的行进方向是________。
2.
读“北半球某地高空的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判断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的大小关系_______。
(2)丙、丁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地,其对应的天气状况常为_______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地。
(3)判断图中,丙、丁两地之间的风向为_______;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_______地。
3.
读等高线地形图(比例尺为1∶100000,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

(1)拟在A、B、C、D四处中选一处建设水坝,最佳位置是____,试述判断的理由。
(2)要在甲村和乙村之间修建一条公路,a、b、c、d四条备选线路中,合理的线路是____。说明其合理的理由。
(3)把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E表示___,F表示___。

2.单选题(共12题)

4.

   海子写过一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现在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在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映女主角的快乐心情。甲、乙两图分别是“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海陆环流图”和“气温变化特征图”。

读图回答下列题。

【小题1】甲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高的是(  )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小题2】为了完成女主角头发向后飘逸的场景,导演会选择什么时间段完成拍摄(    )
A.16时至次日8时B.18时至次日6时C.8时至16时D.6时至18时
5.
下图为“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岩层中,最晚形成的是(  )
A.⑤B.④C.③D.②
【小题2】下列岩层可能发现生物化石的是(  )
A.⑤⑥B.①⑥C.③④D.①②
6.

   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据估算,我国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达1.5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4亿千瓦的3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2亿千瓦。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被誉为“绿色聚宝盆”。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浅层地能存在的地球内部圈层是( )
A.地壳B.地幔C.地核D.软流层
【小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浅层地能的主要来源最有可能是太阳辐射
B.浅层地能太分散,根本不可开发利用
C.浅层地能分布普遍,目前人们已普遍使用
D.浅层地能虽可开发,但由于技术要求高,目前仍处于论证阶段,还未开发利用
7.

   2016年3月9日,东亚及东南亚地区迎来了一场日食。其中东南亚部分地区可见日全食,全食带从印度洋北部开始,经过印度尼西亚、西太平洋部分岛屿,在太平洋东北部结束。下图为某天文爱好者拍摄的某次日全食照片。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正常情况下,肉眼所能看到的太阳大气层及相应的太阳活动是(   )
A.光球、黑子B.日冕、耀斑C.色球、太阳风D.色球、耀斑
【小题2】日全食照片中未被遮住的这一层在太阳大气剧烈活动时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
A.影响我国南方地区的交通运输B.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的有线网络通信
C.轮船航行过程中指南针突然失灵D.流星现象突然异常增多
8.

   北京时间2008年9月25日21时09分许,“神舟七号”飞船升空。9月27日16时39分许,在刘伯明、景海鹏的协助和配合下,中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航天员翟志刚顺利出舱,实施了中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读图1和图2,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神舟七号”飞船发射升空时,地球公转速度接近图1中的 (  )
A.甲点B.乙点C.丙点D.丁点
【小题2】航天员翟志刚在太空漫步时,五星红旗能够“飘扬”起来的原因是 (  )
A.风力B.辐射C.温差D.失重
【小题3】图2中翟志刚出舱活动时所见太空是漆黑的,原因是 (  )
A.飞船所在宇宙空间阳光被其他天体所遮挡
B.宇宙空间有昼夜之分,飞船进入太空时为黑夜
C.宇宙空间无大气,不能散射太阳光
D.为突显翟志刚出舱活动,人工加黑了照片背景
9.
下图中A、B为某一直线上的两点,C为AB的中点。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若AB为60°N纬线中的一段,图中度数为经度,则 (  )
A.A地附近可能为连片的针叶林
B.C地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C.AB间的最短距离大于7770千米
D.A、B两地的日期始终不同
【小题2】若AB为晨线的一段,图中度数为经度,且A、B两点纬度值相同,此时北京时间为(  )
A.12点B.14点C.8点D.0点
10.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图,读图回答下面各题。

【小题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A.①—②—③B.①—④—②
C.②—③—④D.③—④—②
【小题2】秋冬季节,农民通过人造烟雾来预防霜冻,这是因为人造烟雾增强了箭头()
A.②B.②C.③D.④
【小题3】阴天比晴天()
A.白天④强,夜晚③弱,昼夜温差大
B.白天④弱,夜晚③强,昼夜温差小
C.白天④弱,夜晚③弱,昼夜温差大
D.白天④强,夜晚③强,昼夜温差小
11.
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图,据右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若某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东、正南、正西和正北方向分别前进200千米,则其最终位置(  )
A.回到M点B.在M点的正东方
C.在M点正西方D.在M点东南方
【小题2】M和N两点的实地距离约是(  )
A.4444kmB.3333kmC.2222kmD.1823km
【小题3】若一架飞机从M点出发,以1110km/h的速度向北飞越北极点后继续沿经线圈飞行,8小时后到达的地理位置为()
A.40ºN,60ºEB.50ºN,120ºE
C.40ºN,100ºED.50ºN,120ºW
12.
亚洲象是生活在湿热地区的群居动物,其分布与一定的气候条件相适应。读“历史时期亚洲象分布北界的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自3000年前至清代,亚洲象分布的最北界(  )
A.不断北移B.不断南移
C.先南移后北移D.先北移后南移
【小题2】关于图示四个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3000年前全球海平面较低B.宋代时期热带、亚热带向北扩大
C.清代时期全球气候变冷D.明代时期全球冰盖面积较大
13.
已知下图中等高距为100米,X、Y为闭合等高线内的两点,a、b代表所在等高线的数值,粗实线代表河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河流流向是(   )
A.自东北向西南B.自西南向东北
C.自东南向西北D.自西北向东南
【小题2】闭合等高线内X点和Y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200米B.300米C.400米D.500米
【小题3】若某人在图中陡崖处探险攀岩,则其携带的安全绳最好为(   )
A.200米B.250米C.299米D.500米
14.

   2017年10月4日中秋之夜,我国云南省大理、丽江等地出现“火流星”照亮夜空的奇观。据卫星观测,该小行星因摩擦生热引发爆炸的高度只有37千米,很可能有未燃尽的陨石落到地面。根据资料回答以下各题。

【小题1】小行星爆炸发生在
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大气层以外
【小题2】上题所指大气层的气温
A.直接导致小行星的爆炸B.随高度逐渐升高而递增
C.因臭氧吸收红外线而升高D.达到大气温度的极大值
【小题3】该事件说明,地球的大气圈能够
A.保护地面上生物免受过强紫外线的伤害
B.提供地球上生物生长所必需的空气
C.保持地球表面适宜的温度,防止水分散失
D.减轻宇宙中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
15.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市区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热岛强度是用市区和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来表示的。下图为北京市四季热岛强度平均一天内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热岛效应最强的季节是   (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小题2】夏季一天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时间段是(  )
A.6时—8时B.10时—12时
C.12时—16时D.0时—4时与22时—24时
【小题3】减弱北京市热岛效应的主要措施有(   )   
①增加市区绿化面积 
②机动车限行 
③冬季市区利用地热采暖 
④道路铺设渗水砖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