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A地经度是 ,昼长是 小时,A地日出时北京时间是 。
(2)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
(3)此时,A、B两地各有一位游客对太阳进行观测。简述两地观测到的相同和不同现象。

(1)我国东部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什么?请阐述其原因。
(2)欧洲西部与其他大洲相比,水旱灾害相对较少的原因什么?
(3)分析寒潮能够长驱直入影响北美大部分地区的原因。
(4)图中显示酸雨主要发生于西欧与北美,其实我国酸雨现象也较严重,请写出我国该现象严重的分布地区,并简述其成因和危害。
材料一: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占全国的2.19%, GDP总量占全国的21.7%,城市人口比重达68%。“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跻身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下图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杭州是该地区的重要城市。下图为“杭州市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及年龄构成统计图”。

(1)依据材料一,归纳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特征。
(2)读“杭州市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及年龄构成统计”图,描述图中杭州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
(3)“杭州市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及年龄构成统计”图显示,杭州在1964年(二普)之前和2000年(五普)之后人口总数增长较快,分别说明其直接原因。
材料一:陕西省地质成矿条件优越,盐矿、煤、石油、天然气、钼、汞、金等矿种,不仅资源储量可观,且质量较好。陕西省生态条件多样,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 陕西省还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资源种类多、文化积淀深厚。近年来,陕西省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经济综合实力迅速提升。仅以粮食生产为例,2010年与1999年比,陕西省在粮食面积减少近20%的情况下,产量增长6.4%,2000-2010年粮食单产年均增长3.2%。陕西省空气环境质量目前呈改善趋势,但空气质量仍不乐观。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生活垃圾逐年上升,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日益突出,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材料二:陕西省三大产业结构图

材料三:陕西省略图

(1)据图文资料判断并说明陕西省1999年以来三大产业中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
(2)陕西省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分布有何特点?其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有哪些?
(3)结合图文资料,为陕西省优化产业结构提出合理化建议。
2.单选题- (共14题)


【小题1】图甲海域中( )
A.①洋流的形成主要是受东北信风的影响 |
B.②洋流所经过海区的等温线向南弯曲 |
C.A地为热带雨林气候,B地为热带草原气候 |
D.④附近的渔场形成与经过的密度流有关 |
A.图中两岸等水温线位置不同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 |
B.图中大气环流左侧近地面气压较高,右侧近地面气压较低 |
C.图中右侧水温异常降低时,B处沿岸海域鱼类大量死亡 |
D.图中右侧水温异常升高时,B处降水增多 |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图中甲地经常出现浓雾迷漫的现象。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四幅图中,与山谷出现浓雾时段的环流特征相符的是( )
A.![]() | B.![]() |
C.![]() | D.![]() |
A.太阳辐射较弱 | B.气温较低 |
C.暖湿水汽充足 | D.风力较弱 |

【小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带位置一般位于副高脊北侧,其原因可能是( )
A.副高脊推动台风雨带北上 |
B.副高辐散的偏南气流与南下的冷气流相遇形成锋面雨 |
C.影响我国雨带形成的主要气流是偏北风 |
D.副高气流辐合造成北侧多对流雨 |
A.伏旱 | B.泥石流 |
C.台风 | D.洪涝 |
下列分别是某地区水系分布图与甲河流流域某一水位站,在某年7月18日至20日的水文曲线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对水系分布图中地理事物描述正确的是
A.甲河的长度长;流域面积小;干流东部地势相对低缓 |
B.乙河干流自南向北流;支流集中分布于干流西岸 |
C.乙河支流数量少,但纬度低,河水的流量要比甲河大 |
D.甲河西部多冲积扇平原,东部为南北走向的山地,地势陡峭 |
A.A点上移、右移 | B.A点下移、右移 |
C.A点上移、左移 | D.A点下移、左移 |
根据上海气象部门预计,2015年7月10日下午起上海将受超强台风“灿鸿”外围影响,风力增大,陆地最大阵风可达8-9级。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当“灿鸿”外围大风区接近上海时的风向为
A.偏东风 | B.偏南风 |
C.偏西风 | D.偏北风 |
A.![]() | B.![]() | C.![]() | D.![]() |
据英国《每日邮报》2015年3月6日报道,“格利泽581d”行星大小约为地球的3倍,质量约为地球的8倍,是人类在太阳系之外发现的第一个位于宜居带中的行星,被称为“超级地球”。它距离地球22光年,在浩瀚的宇宙中算得上是“邻居”,下图为“格利泽581d”行星与其中心天体运动关系的假想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以下关于“超级地球”的推测,最可能正确的是
A.位于河外星系 | B.为距其绕转恒星最近的行星 |
C.平均密度约为地球的1.5倍 | D.存在液态水 |
A.此日后P地昼渐长夜渐短 | B.该行星上看中心天体东升西落 |
C.该行星上各地全年昼夜等长 | D.地方时换算满足“东加西减”法则 |
泰国香米主产于泰国东北部,因当地具有特殊的生长条件,尤其是香稻扬花期间,凉爽的气候、明媚的日光及水稻灌浆期间渐渐降低的土壤温度,对香味的产生及积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读泰国气候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泰国东北部香稻扬花期一般出现在 ( )
A.3~4 月 | B.7~8月 | C.9~10月 | D.12月~次年1月 |
A.广阔的市场与耕地面积 | B.发达的信息与交通 |
C.先进的耕作技术与装备 | D.充足的化肥与农药 |
老年抚养比是老年人口数(65岁以上)与劳动年龄人口数(15--64岁)之比。下表为甲、乙两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比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年份 | 指标 | 甲国 | 乙国 |
2000 | 老年人口比重 | 6.9 | 16.2 |
老年抚养比 | 10.0 | 24.8 | |
2010 | 老年人口比重 | 8.5 | 17.0 |
老年抚养比 | 18.6 | 25.6 | |
2020 | 老年人口比重 | 11.9 | 20.8 |
老年抚养比 | 26.3 | 33.0 |
【小题1】关于甲乙两国人口老龄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国老龄化程度高于乙国 | B.甲国老年人口数量较小 |
C.乙国人口老龄化早于甲国 | D.乙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 |
A.少年人口增长速度慢于老年人口 | B.老年人口比重增长快于总人口增长 |
C.大量的国际劳务(劳动力)输入 | D.老年人口比重增速快于劳动力比重增速 |
中国是一个餐饮文化大国,长期以来在某一地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具有地域性菜点风味流派和地方特色小吃.近几十年以来,带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餐馆和小吃在全国不断扩散。下图示意的是我国某省区地方特色部分小吃的分布。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读图可知,图示省区的地域文化类型为
A.华南妈祖文化 | B.江南水乡文化 | C.四川盆地文化 | D.云贵高原文化 |
A.自然环境 | B.文化习俗 | C.交通运输 | D.物产资源 |
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指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下图为贵州乌蒙山区各海拔地带2000年和2008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状况。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2000-2008年,该地区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的地带是
A.1300-1900地带 | B.1300米以下地带 |
C.1900-2500米地带 | D.2500米以上地带 |
A.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
B.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
C.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
D.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

【小题1】对两城市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河流提供水源,是两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之一 |
B.拉萨气温年较差大于兰州 |
C.河谷地形使两城市形态呈条带状 |
D.拉萨太阳辐射比兰州更丰富 |
A.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出路 |
B.大气污染源主要是春季和初夏的沙尘暴 |
C.河谷地形昼夜山谷风的转换,利于污染物扩散 |
D.治理污染的重点应该进行南北两山的绿化工作 |
A.在中心城区以外,以大面积住宅区、工业区的开发为主 |
B.中心城区限制建筑物高度,保护城市特殊风貌 |
C.周围山地大规模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 |
D.修建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
2014年初,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企业用工短缺的现象,有人称此现象为“用工荒”。
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如果图中a、b、c分别代表劳动力、原料、技术三个区位因素,则甲、乙、丙、丁四种产业类型中最容易出现“用工荒”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①资金 ②劳动力 ③技术、管理 ④原料、燃料 ⑤劳动密集型产业
A.①④⑤ | B.②④ | C.①③⑤ | D.①②⑤ |

【小题1】上图所示区域中,最适合资源型钢铁工业布局的是
A.② | B.③ | C.④ | D.⑤ |
A.与⑥处相比,①处大陆架狭窄且多地震 |
B.②处为受西风影响显著地河谷 |
C.③牧牛业发达,⑥处附近有著名大渔场 |
D.④、⑤地区乳畜业发达 |
下表(左)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下图(右)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该
A.治理盐碱地 | B.退耕还草 | C.保护沼泽地 | D.植树造林 |
A.云贵高原东部 | B.松嫩平原中部 | C.黄土高原中部 | D.内蒙古高原西部 |
A.遥感 | B.全球定位系统 | C.地理信息系统 | D.数字地球 |
3.选择题- (共1题)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