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读“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自然带的名称是: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非洲自然带大体以________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各自然带大体沿着________变化的方向更替,明显地反映出地理环境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一规律是以________为基础形成的。
(3)赤道以南的C自然带南北狭长分布,是由于受沿岸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赤道以南的D自然带雨季出现在______月份(代表月份)。

(1)图中自然带的名称是: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非洲自然带大体以________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各自然带大体沿着________变化的方向更替,明显地反映出地理环境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一规律是以________为基础形成的。
(3)赤道以南的C自然带南北狭长分布,是由于受沿岸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赤道以南的D自然带雨季出现在______月份(代表月份)。
3.
下图所示地区是我国三大灌区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商品粮基地,该流域内的乌梁素海是中国八大淡水湖之一。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灌区示意图。

材料二 秋浇是该灌区传统的特殊灌溉制度,一般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下旬进行,是该灌区一年间灌水量最大的一次。
(1)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分析此地渠道密布的原因。
(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秋浇对乌梁素海环境的影响。
材料一 某灌区示意图。

材料二 秋浇是该灌区传统的特殊灌溉制度,一般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下旬进行,是该灌区一年间灌水量最大的一次。
(1)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分析此地渠道密布的原因。
(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秋浇对乌梁素海环境的影响。
2.单选题- (共14题)
4.
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代表四大圈层,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序号依次是
【小题2】“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

【小题1】图中序号依次是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
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
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5.
【小题2】右图①②③④代表地质作用,可以表示左图中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的是( )
下图中,上图为桂林山水景观图,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A.差异性 |
B.整体性 |
C.开放性 |
D.独立性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6.
读“某大陆局部地区自然景观分布图”,回答以下各题。

【小题1】导致图示地区植被分布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小题2】P处堆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 )

【小题1】导致图示地区植被分布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 B.洋流 |
C.地形 | D.海陆位置 |
A.1月 | B.3月 |
C.7月 | D.10月 |
7.
下图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
【小题2】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
【小题3】图示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小题1】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
A.③④①② | B.①②③④ | C.②④①③ | D.③①④② |
A.气候 | B.地形 | C.水文 | D.生物 |
A.区域性 | B.整体性 | C.差异性 | D.开放性 |
8.
读“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主要循环示意图”,完成以下小题。

【小题1】人类在使用化石燃料过程中向大气排放大量CO2,但大气中的CO2浓度仍基本稳定,原因是( )
【小题2】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结合上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人类在使用化石燃料过程中向大气排放大量CO2,但大气中的CO2浓度仍基本稳定,原因是( )
A.大气本身具有减缓CO2增加的功能 |
B.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生产功能 |
C.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平衡功能 |
D.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都具有平衡功能 |
A.太阳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 |
B.地球表面植被覆盖率越来越低,原因在于大气层中的CO2愈来愈少 |
C.绿色植物在阳光下能放出氧气,同时也放出氮气 |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把有机质转化为元素和简单化合物 |
9.
【小题1】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泥沙淤积。引起这些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小题2】该资料说明环境中某要素发生变化易引起其他要素发生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三峡水库蓄水后水位达175米,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水面漂浮物增加,有泥沙淤积现象,出现水污染的前兆;同时,库区沿岸受高水位浸泡,滑坡的频率比以前增大。
据资料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泥沙淤积。引起这些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候 | B.土壤 | C.水文 | D.生物 |
A.生产性 | B.平衡性 | C.差异性 | D.整体性 |
10.
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模拟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自然带①→②→③→④→⑤→⑥和自然带⑦→⑧→⑨→⑩的分布分别符合( )
【小题2】图中甲山脉自然带带谱与下列图示自然带吻合的是( )

【小题3】图中绿洲的出现说明其自然带的分布具有 ( )

【小题1】自然带①→②→③→④→⑤→⑥和自然带⑦→⑧→⑨→⑩的分布分别符合(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B.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和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D.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

A.![]() | B.![]() |
C.![]() | D.![]()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B.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
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D.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11.
读“北半球中纬度某山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2】图中北坡自然带海拔低的主导因素是( )
【小题3】图中南坡森林带缺失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自然带的分异主要是因为热量不同 | B.图中体现了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C.该山地南坡的自然带比较丰富 | D.该山地森林带为热带雨林带 |
A.热量差异 | B.水分状况 | C.海拔 | D.土壤差异 |
A.南坡是阴坡,热量少 | B.南坡是背风坡,降水少 |
C.北坡是阳坡,热量多 | D.北坡是背风坡,降水多 |
12.
三峡水库蓄水后水位达135米,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水面漂浮物增加,有泥沙淤积现象,当地环保部门在大宁河(三峡库区的支流)发现了富营养化的初步迹象,这是水污染的前兆;同时,库区沿岸受高水位浸泡,滑坡的频率比以前增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小题1】材料显示,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
【小题2】材料中所说的哪一要素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 )
【小题1】材料显示,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
A.生产性 |
B.平衡性 |
C.差异性 |
D.整体性 |
A.气候 |
B.土壤 |
C.水文 |
D.生物 |
13.
近些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界中很多物种濒临灭绝,粮食短缺、生态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等现象接踵而至,直接危及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持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一系列话题,逐步深入人们的大脑,进入人们的生活。据此回答以下各题。
【小题1】物种灭绝、生态恶化等现象说明人类活动破坏了地理环境的( )
【小题2】粮食短缺问题日益严重,除了人口增长,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人类破坏了自然环境,导致粮食产量下降,随之影响了地理环境的( )
【小题1】物种灭绝、生态恶化等现象说明人类活动破坏了地理环境的( )
A.净化功能 | B.生产功能 |
C.平衡功能 | D.循环功能 |
A.生产功能 | B.平衡功能 |
C.净化功能 | D.循环功能 |
14.
读下图,完成以下各题。

【小题1】此图可以简单看成是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
【小题2】此图可以说明( )
①人类活动可以影响大气中CO2的浓度 ②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中
③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④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整体”

【小题1】此图可以简单看成是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
A.①动物 ②绿色植物 ③O2 ④CO2 |
B.①动物 ②绿色植物 ③CO2 ④O2 |
C.①绿色植物 ②动物 ③CO2 ④O2 |
D.①绿色植物 ②动物 ③O2 ④CO2 |
①人类活动可以影响大气中CO2的浓度 ②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中
③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④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整体”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16.
下图中M是绿色植物。据此条件回答以下各题。

【小题1】下列图示M含义是( )
【小题2】上图所示内容与下列森林的哪种作用较为吻合( )
【小题3】上图中内容造成了哪些结果( )
①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②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③改变了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和空间 ④把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小题1】下列图示M含义是( )
A.呼吸作用 | B.光合作用 |
C.化合作用 | D.分解作用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 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
C.减弱噪声,美化环境 | D.过滤空气,净化大气 |
①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②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③改变了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和空间 ④把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A.①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