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读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图示区域内的地形、地势特征。
(2)说出AB河段的河流流向。
(3)当地拟修建一座水坝,其水坝的坝顶海拔为500米,水坝址有A处和B处两个选择方案。请选择其中一个方案简述其主要的利与弊。
(4)从自然条件的角度,说明甲处成为该区域中心城镇的主要原因。

(1)描述图示区域内的地形、地势特征。
(2)说出AB河段的河流流向。
(3)当地拟修建一座水坝,其水坝的坝顶海拔为500米,水坝址有A处和B处两个选择方案。请选择其中一个方案简述其主要的利与弊。
(4)从自然条件的角度,说明甲处成为该区域中心城镇的主要原因。
2.
读某区域的位置与局部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乙中c河谷地海拔约325~800米,远低于两侧地形区,谷地沉积层最大厚度达7 000余米。试用内外力作用原理解释这些现象。
(2)分析图乙所示区域的水文、水系特征对下游河段产生的影响。
(3)为了确保b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请分别说出合理利用和治理保护①②地(图甲中)土地资源的措施。

(1)图乙中c河谷地海拔约325~800米,远低于两侧地形区,谷地沉积层最大厚度达7 000余米。试用内外力作用原理解释这些现象。
(2)分析图乙所示区域的水文、水系特征对下游河段产生的影响。
(3)为了确保b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请分别说出合理利用和治理保护①②地(图甲中)土地资源的措施。
3.
读40°N附近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和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①处地质构造是 ,试分析其形成山岭的原因。
(2)图中②板块是 ,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该海洋中海沟形成的原因。
(3)考古学家在图中沉积岩中发现了一些恐龙化石,判断在岩层④⑤⑥中,岩层 可能发现恐龙化石。
(4) 图中AB为河流,分别说出A、B两地所受的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

(1)图中①处地质构造是 ,试分析其形成山岭的原因。
(2)图中②板块是 ,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该海洋中海沟形成的原因。
(3)考古学家在图中沉积岩中发现了一些恐龙化石,判断在岩层④⑤⑥中,岩层 可能发现恐龙化石。
(4) 图中AB为河流,分别说出A、B两地所受的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
2.单选题- (共8题)
4.
下图为南半球某岛屿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甲处属于( )
【小题2】乙侧河岸( )

【小题1】甲处属于( )
A.背斜山 | B.背斜谷 |
C.向斜山 | D.向斜谷 |
A.形成冲积扇 | B.适合建设港口 |
C.流速较慢 | D.多位于河流上游 |
5.
读浙江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因修筑高速公路形成了两侧的陡崖,对崖壁高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小题2】高速公路选择在图中地形部位通过,主要原因是该地( )
【小题3】为了防止断面处山体滑坡,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小题1】因修筑高速公路形成了两侧的陡崖,对崖壁高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a处陡崖崖壁高于b处 |
B.a处陡崖崖壁高度一定在40米以上 |
C.b处陡崖崖壁高度在30米至60米之间 |
D.b处陡崖崖壁高度一定在60米以上 |
A.位于山脊,地势较高 | B.位于山谷,工程量小 |
C.岩层脆弱,易于开挖 | D.位于鞍部,地势较低 |
A.植树造林 | B.修筑梯田 |
C.禁止放牧 | D.整修加固裸露岩体 |
6.
A. “腰身”雨水冲刷严重,植物易遭破坏
B. 河流下切作用强烈,“腰身”陡峻挺拔
C. “腰身”地势陡峻、土壤浅薄,植物难以生长
D. 岩石硬度不同,风化差异显著,“腰身”耸立
【小题2】干旱地区丹霞地貌“圆头圆脑”的形成条件是( )
A. 物理风化和风沙侵蚀作用强烈
B. 光照强烈,对岩石破坏作用大
C. 气温日较差大,岩石球状风化显著
D. 冰雪融水冲刷地表岩石
丹霞地貌是水平或平缓的层状红色砾岩和砂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宝塔状、柱状、峰林状的地形。湿润地区丹霞地貌(图甲)很多只露出“腰身”,干旱地区丹霞地貌(图乙)几乎是“全裸”的,甚至变得“圆头圆脑”。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A. “腰身”雨水冲刷严重,植物易遭破坏
B. 河流下切作用强烈,“腰身”陡峻挺拔
C. “腰身”地势陡峻、土壤浅薄,植物难以生长
D. 岩石硬度不同,风化差异显著,“腰身”耸立
【小题2】干旱地区丹霞地貌“圆头圆脑”的形成条件是( )
A. 物理风化和风沙侵蚀作用强烈
B. 光照强烈,对岩石破坏作用大
C. 气温日较差大,岩石球状风化显著
D. 冰雪融水冲刷地表岩石
7.
下图为某处地质剖面图,其中①至④代表不同时代的岩层。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小题2】图中⑤箭头处岩石发生了变质,形成的岩石最有可能是
【小题3】①②③④岩层中,生成最早的是

【小题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甲处背斜、乙处向斜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
B.在野外寻找水源,可在乙、丙代表的地质构造处找寻 |
C.图中岩浆活动发生在断层形成前 |
D.乙处代表的地质构造,不利于建隧道 |
A.石灰岩 | B.大理岩 | C.板岩 | D.玄武岩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8.
读某地地貌景观及其沿MOQ一线还原的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地貌景观图

地质构造示意图
【小题1】字母所示区域,属于向斜山的是( )
【小题2】根据地质构造示意图分析,该地( )

地貌景观图

地质构造示意图
【小题1】字母所示区域,属于向斜山的是( )
A.M | B.O |
C.P | D.Q |
A.花岗岩层广布并且出露地表 |
B.地壳水平运动作用不强烈 |
C.大部分地层有整体抬升过程 |
D.内、外力作用均比较明显 |
9.
读某区域等高线和地层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甲处地貌类型为( )
【小题2】乙处( )

【小题1】甲处地貌类型为( )
A.背斜成山 | B.背斜成谷 |
C.向斜成山 | D.向斜成谷 |
A.侵蚀作用明显 |
B.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
C.和甲地地势差异主要是内力形成 |
D.是李家庄良好的引水源头 |
10.
采煤是一个高危险行业,稍微一点麻痹或者松懈就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2010年3月28日,山西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获救115人,遇难38人。下图中图Ⅰ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图Ⅱ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Ⅰ 图Ⅱ
【小题1】图Ⅱ中能代表含煤层岩层的地质过程及形成的岩石类型是( )
【小题2】在图Ⅰ中E、F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
【小题3】关于图Ⅰ中各地区地质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 )

图Ⅰ 图Ⅱ
【小题1】图Ⅱ中能代表含煤层岩层的地质过程及形成的岩石类型是( )
A.⑦,a | B.③,b | C.②,c | D.①,d |
A.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 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 |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 D.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
A.甲、乙、丙、丁处地貌均为地壳运动形成 |
B.乙处地貌受外力作用影响,背斜成谷 |
C.丙处受内力作用影响,背斜成山 |
D.丁处为谷地,可修建水库蓄水 |
11.
下图为沙尘暴的形成与消亡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关于甲、乙、丙三地的地质作用与形成的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的植被覆盖率比乙地高 | B.乙地风速小于丙地 |
C.乙地的海拔高于丙地 | D.甲地气压高于乙地 |
A.甲地流水侵蚀,易形成沟谷 | B.乙地风力搬运,易形成戈壁 |
C.丙地风力沉积,易形成沙丘 | D.三地风力侵蚀,均易形成风蚀蘑菇 |
3.选择题- (共2题)
13.
根据材料内容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按照《A》的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就是我们要实行土地改革的基本理由和基本目的。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 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农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 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请回答: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