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课时练习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73728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9/6

1.综合题(共2题)

1.
读“某地地形地质剖面—水循环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A处建一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角度,其类似于哪种水循环过程?图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怎样?目前,人类活动施加影响最多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什么?其主要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2)在哪些自然条件下,环节①输水量很大?
(3)如果A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对当地环境产生哪些可能的影响?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长江与沿江湖泊的相互作用一直是人们关心的话题,研究江、湖相互作用对湖泊流域的水循环、湖泊旱涝灾害的发生机制、控制入湖和出湖的水量和水质以及湖泊水生生态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二 下图示意1957—2008年长江与鄱阳湖作用的频次分布。


(1)说明长江与鄱阳湖的相互作用。
(2)简述长江与鄱阳湖相互作用对长江径流的影响。
(3)说明长江与鄱阳湖相互作用在时间上的差异,并简述其成因。

2.单选题(共5题)

3.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一条河流受三种不同水体补给而形成的全年流量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河流补给水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雨水B.②是高山冰雪融水
C.③是地下水D.积雪融水是主要补给
【小题2】由统计资料可知(  )
A.曲线a是修坝前测得的径流量年变化
B.河流有两次汛期且都与气温有关
C.该河流位于华北地区
D.河流含沙量小,有结冰期
4.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2015年4月开始,“海绵城市”建设在我国16个城市开始试点。“海绵城市”通过一系列的“绿色”措施滞水、蓄水、净水和排水,将有望缓解一系列城市问题。下图为“海绵城市简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的影响是(  )
A. 增加下渗 B. 减少蒸发
C. 增加地表径流 D. 减少地下径流
【小题2】海绵城市建设将有利于缓解城市(  )
①淡水不足   ②雨季内涝 ③用地紧张 ④热岛效应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
读海河水系图和海河各支流径流特征值,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分析表中数据后判断,永定河为图中 (  )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各支流径流年际变化的大小不同,与之相关不大的因素是(  )
A.集水面积B.统计年数C.植被状况D.夏季风强弱
6.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水循环的最主要动力是(  )
A.太阳辐射能和地球重力能
B.潮汐
C.地热能
D.生物能
【小题2】下列能实现图中①的功能的是(  )
A.长江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我国的夏季风D.我国的冬季风
【小题3】下列地理事物直接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  )
A.柴达木盆地的湖泊
B.天山山区的冰雪融水
C.滚滚东流的长江水
D.太平洋上未登陆的台风
7.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图示山麓地区时常发生季节性洪水灾害,其特征为“一日一峰”,白天流量很大,夜晚洪峰消退。其合理的解释是(  )
A.冬季冷空气南下,受地形阻挡,形成地形雨
B.全球气候变暖,冰雪融水增加
C.夏季白天气温高,蒸发强烈,水循环活跃,大气降水丰富
D.夏季昼夜温差大,白天气温高,冰雪融水多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