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下图为“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A地近地面水平方向上气流呈(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填“辐合或辐散”),在其控制下的天气状况是。(3分)
(2)处于北半球的甲锋面与乙锋面特征差异明显,甲锋面过境对气温的影响是,降水区域与锋面的位置关系是,乙锋面的移动方向是。(3分)
(3)B、C两地中风力较大的是地,判断依据是。(2分)
(4)如图所示季节,我国杭州地区的气候特点是。(2分)

(1)图中A地近地面水平方向上气流呈(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填“辐合或辐散”),在其控制下的天气状况是。(3分)
(2)处于北半球的甲锋面与乙锋面特征差异明显,甲锋面过境对气温的影响是,降水区域与锋面的位置关系是,乙锋面的移动方向是。(3分)
(3)B、C两地中风力较大的是地,判断依据是。(2分)
(4)如图所示季节,我国杭州地区的气候特点是。(2分)
2.单选题- (共13题)
2.
天文学家们发现在2012年12月21日冬至日某个时刻,从地球上看过去,太阳的背后正好是银河系中心的方向,这属于一种很特别的天象。据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没有提到的天体系统是
【小题2】图中天体具有的共同特性是

【小题1】图中没有提到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 | B.太阳系 | C.银河系 | D.河外星系 |
A.质量巨大 | B.自行发光 | C.不断运动 | D.具有生命 |
3.

【小题1】当大棚的门打开时,门口处空气流动情况与如下图中示意的空气流动情况相同的是
【小题2】每年盛夏季节,浙江北部地区的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而不是我们常见到的白色的塑料或者是玻璃大棚,这样做的目的是
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很多地方采用塑料大棚(棚顶用塑料薄膜密封,背面是用以御寒和提高棚内温度的挡风墙,侧面是唯一一个进出大棚的工作门)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下图是塑料大棚农业生产景观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当大棚的门打开时,门口处空气流动情况与如下图中示意的空气流动情况相同的是
A.![]() | B.![]() | C.![]() | D.![]() |
A.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温度 | B.阻止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
C.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 D.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
4.
我国北方地区农民为了避免所种庄稼遭受霜冻灾害,在深秋的夜晚往往在田间点燃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小题1】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a代表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 |
B.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 |
C.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 |
D.a、b、c所代表的主要辐射波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b<c |
A.增强a辐射 | B.增强b辐射 |
C.增强c辐射 | D.改变b的辐射方向 |
5.
读“大陆西岸四地气压带和风带影响时长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四地中气候类型可能相同的是( )
【小题2】四地纬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最可能是( )

【小题1】四地中气候类型可能相同的是(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④① |
A.①>②>③>④ | B.④>③>①>② | C.④>①>②>③ | D.④>③>②>① |
6.
约在1.3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在杭州西湖一带出现了强烈的火山喷发,至今在西湖边的宝石山上,还存在着一条古代遗留下来的火山通道。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能正确表示宝石山最初形成过程的是
【小题2】据图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小题1】图中能正确表示宝石山最初形成过程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丙一定是大理岩 | B.③一定是外力作用 |
C.甲类岩石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 D.②环节可能是变质作用 |
7.
2016年11月26日5时26分,图中甲地发生6.3级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甲地地震产生的原因是
【小题2】乙、丙两地间距离未来的变化趋势是

【小题1】甲地地震产生的原因是
A.板块内部挤压造成 | B.位于两大板块的碰撞地带 |
C.位于板块内部的断裂带 | D.位于两大板块的生长边界 |
A.越来越近 | B.越来越远 | C.不会有变化 | D.先变大后变小 |
8.
读甲、乙两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甲山地位于
【小题2】关于甲、乙两山的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1】甲山地位于
A.北半球暖温带 | B.北半球亚热带 |
C.南半球亚热带 | D.南半球暖温带 |
A.甲、乙两山地区做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向右偏转 |
B.甲山雪线比乙山雪线海拔低 |
C.乙山比甲山自然带复杂 |
D.相对高度相同时甲山自然带比乙山复杂 |
9.
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高山林线海拔高度变化示意图(单位:m)。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区高山林线的海拔高度变化呈现
【小题2】影响该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

【小题1】该地区高山林线的海拔高度变化呈现
A.垂直分异规律 |
B.地方性分异规律 |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
D.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
A.地形 | B.热量 |
C.水分 | D.光照 |
10.
下图为我国亚热带某区域规划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村镇③所处的河流地貌类型最可能是
【小题2】从⑤村镇到③村镇间修建一条公路,在①、②两条线路中最终选择了线路②,主要原因是线路②比线路①
【小题3】关于全球变暖对环境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图中村镇③所处的河流地貌类型最可能是
A.冲积扇 | B.河漫滩平原 |
C.三角洲 | D.河流凹岸 |
A.路程更短 | B.离甲河最近 |
C.沿线少浓雾 | D.沿线地形较平坦 |
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 |
B.在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 |
C.灾害性天气频繁;我国自然带北移 |
D.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 |
11.
【小题2】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图示期间
春节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传统节日、下图为北京市流动人数占国内流动人数比重日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A.经济因素 | B.自然环境因素 |
C.政治因素 | D.社会文化因素 |
A.能够确定2月1日北京市人口总数最少 | B.北京市人口总数减少 |
C.不能确定2月1日此京市人口总数最少 | D.北京市人口总数增加 |
12.
下表为“某岛国人口容量数据”,下图为“该国不同人口增长方式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表中反映环境承载力的数据是
【小题2】有关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某岛国环境与人口信息 | |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 40万 |
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 | 20万 |
2006年实际供养的人口数量 | 25万 |
2010年供养的人口数量 | 30万 |

【小题1】表中反映环境承载力的数据是
A.20万 | B.40万 |
C.30万 | D.25万 |
A.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对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现实意义不大 |
B.无控制的人口增长不会使人口数量超过环境可承载的人口容量 |
C.人口合理容量不一定要控制在人口容量之内 |
D.如果不对该岛国的人口增长加以调节,则该国的人口总数可能会出现减少现象 |
13.
下列关于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个城市的形态一旦形成,就固定不变 |
B.城市一定是区域的生产中心 |
C.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改善,城市形态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
D.城市虽有等级差别的,但不同等级的城市在区域中发挥相同的作用 |
14.
读下面“中国农作物水灾面积年际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从图中看,农作物水灾受灾面积与成灾面积较大的年份是
【小题2】图中显示农作物受灾面积变化趋势是
【小题3】下列人类经济活动不会增加洪涝灾害风险性的是

【小题1】从图中看,农作物水灾受灾面积与成灾面积较大的年份是
A.1991年、1998年 | B.1990年、1996年 |
C.1999年、2000年 | D.1985年、1995年 |
A.在波动中平稳变化 | B.在波动中变化幅度大 |
C.在波动中有增加的趋势 | D.在波动中有下降的趋势 |
A.围湖造田 | B.堵塞河湖水库 |
C.在下游低洼地过度开发 | D.植树造林 |
3.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3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