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5题)
苔原主要分布在环北冰洋的大陆沿岸及岛屿上,而距离北冰洋遥远的长白山之巅也拥有这类极地植被,实属珍稀,长白山也因此被称为“北极的飞地”。长白山保存着完整的从温带到极地的垂直分布森林植被景观,7月份,在海拔2 100米的无林地带上,花瓣洁白的宽叶仙女木、有着蓝色蝶形花朵的高山棘豆和低矮的苞叶杜鹃竞相开放(如右图),大地宛若色泽明艳的花毯,山地苔原成为令人心驰神往的空中花园。左图示意“长白山苔原带分布位置”。

(1)简析长白山之巅有利于山地苔原带形成的自然条件。
(2)推测长白山之巅苔原带植被的主要特征。
(3)分析长白山能够保存完整的从温带到极地的垂直分布植被景观的原因。
材料一 新疆罗布泊水量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0年以后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
材料二 古罗布泊湖岸线及河流入湖口三角洲分布示意图。

(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2)简述罗布泊面积缩小直至干涸的原因。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

(1)比较甲图和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并判断哪幅图的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
(2)概述甲图中各自然带在山脉南、北坡出现的高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3)乙图中,山脉在海拔4000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但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说明其原因。


(1)甲图中沿40°N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__________分异规律。甲图中沿116°E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________分异规律。甲图中A地出现片片绿洲,这体现了陆地环境的__________分异规律。
(2)乙图中字母A、B、C、D所代表的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高山灌木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和针叶林带,从A到D依次为_________。
(3)珠穆朗玛峰南、北坡相比,垂直自然带数目多的是________,该坡形成明显垂直自然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随着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规模的扩大,甲图所示地区湖泊面积缩小呈减缓趋势,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____特征。
(2)试分析甲图所示地区湖泊面积缩小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
(3)请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将乙图中贺兰山以西荒漠化与自然因素(大气、水、岩石、土壤、生物等)之间的关系选择填入下图中。

A.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加强 |
B.地面变干燥 |
C.植被蒸腾减弱,空气湿度减小 |
2.单选题- (共20题)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当地红柳沙包的枯枝落叶层沉积的主要季节是( )
A.春季、夏季 | B.夏季、秋季 |
C.秋季、冬季 | D.冬季、春季 |
A.沙源丰富 红柳的特性 | B.沙源丰富 地形阻挡 |
C.土层深厚 红柳的特性 | D.土层深厚 地形阻挡 |
A.风力强,空气湿度较小,沙粒粒径小,沙层厚 |
B.风力弱,空气湿度较小,沙粒粒径大,沙层薄 |
C.风力强,空气湿度较大,沙粒粒径大,沙层厚 |
D.风力弱,空气湿度较大,沙粒粒径小,沙层薄 |

【小题1】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气温较高 | B.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 |
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 D.太阳辐射强,气温高 |
A.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 | 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 |
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 | 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 |

【小题1】碳循环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地域性 | B.差异性 | C.无序性 | D.整体性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小题1】下列关于青藏高原主要湖泊水位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湖泊水位变化与年平均温度大致呈正相关 |
B.全球变暖是导致湖泊水位变化的直接原因 |
C.湖泊水位变化与年平均降水量大致呈正相关 |
D.湖泊水位变化与高原、山地冰雪融水无关 |
A.青藏高原冰川面积缩小 | B.青藏高原气候趋于干旱 |
C.东部江河上游水量减少 | D.青藏高原水循环受影响 |

【小题1】该山地牧民有季节转场放牧的传统,其影响因素是
A.水热 | B.光照 | C.风向 | D.水源 |
A.整体性 | B.差异性 | C.空间性 | D.综合性 |
我国传统民居以砖、木建筑为主,而在我国东南沿海某海岛上流传着“平潭岛,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谚,这里有一种奇特的传统民居,以岛上特有的花岗岩、火山岩为主体材料,屋顶石块压瓦片,窗户一律开小窗。当地人称之为石厝 (如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海岛
A.原始森林茂密 | B.属珊瑚岛 |
C.河流短小 | D.土壤肥沃 |
A.防泥石流 | B.防大风 |
C.防沙尘暴 | D.防地震 |
“渝新欧”是重庆至欧洲的国际铁路大通道。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该国际铁路大通道沿线①②③④对应的地带性自然带,正确的是( )
A.①——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B.②——亚寒带针叶林带 |
C.③——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D.④——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A.以水分为基础的分异规律 |
B.以热量为基础的分异规律 |
C.垂直分异规律 |
D.地方性分异规律 |

【小题1】右图甲所示的自然带与左图中的哪一自然带的自然景观具有相似性(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海陆位置 | B.洋流 | C.大气环流 | D.地形 |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湖泊沼泽地( )
A.有机土厚度甲大于乙 |
B.有机土厚度甲、乙可能相同 |
C.有机土厚度甲小于乙 |
D.有机土厚度与水域的深度无关 |
①气温 ②湿度 ③成土母质 ④人类活动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A.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 B.黄土高原 |
C.四川盆地 | D.长江中下游平原 |
读“①(105°E,26°N)、②(128°E,42°N)、③(90°E,43°N)三个地点的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垂直分布示意图”。
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①地山麓自然带一般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B.温带草原带 |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D.热带季雨林带 |
A.降水、热量 | B.热量、降水 |
C.降水、降水 | D.热量、热量 |

【小题1】按高纬到低纬的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 B.乙—丙—甲 |
C.丙—甲—乙 | D.甲—丙—乙 |
A.纬度低 | B.海拔低 |
C.地处阴坡 | D.地处背风坡 |

【小题1】Ⅲ(草甸为主)、Ⅳ(针叶林为主)植被类型的变化体现了(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 B.干湿度地带分异 |
C.垂直分异规律 | D.地方性分异规律 |
A.盛行西风 | B.东北信风 |
C.西南季风 | D.西北季风 |
结合图形,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对岛上雨林广布的原因,推断不合理的是( )
A.纬度较低,雨热充沛 |
B.雨林下沙地土壤肥沃,利于雨林生长 |
C.来自海洋的盛行风带来较充沛的降水 |
D.沿岸有暖流流经,起到增温增湿作用 |
A.靠近市场 | B.科技水平高 |
C.土地租金低 | D.草场资源丰富 |
森林可以吸收大量的CO2,而森林土壤是CO2产生的重要来源,土壤CO2主要来自于微生物呼吸、植物根呼吸和土壤动物呼吸。某科研小组对武夷山同一海拔、同一坡向、同一优势树种(米槠林)的土壤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同海拔、同树种的武夷山东坡比西坡的土壤CO2排放量大,其主要原因是( )
A.降水较多 | B.蒸发较大 |
C.气温较高 | D.枯枝落叶较多 |
A.土壤温度较高 | B.土壤湿度较大 |
C.土壤含水量较高 | D.枯枝落叶量较多 |

【小题1】该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整体性特征 | B.垂直分异规律 |
C.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 D.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
①低山丘陵地形,落差大 ②红壤贫瘠,河流含沙量大
③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 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密集,下渗多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①④ |
龙首渠修建于汉武帝时期,该工程从洛水上游开渠引水,灌溉临晋(今陕西大荔县)以东的4万多公顷盐碱地。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两千年前的先民们发明了井渠施工法,在商颜山(今称铁镰山)西段开凿了中国最古老的引水隧洞,主要目的是( )
①减少水分蒸发 ②获得更多的雨水补给 ③实现自流引水 ④分段施工,降低工程难度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A.形成这种地貌景观的外力作用主要是风力侵蚀 |
B.形成这种地貌景观的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堆积 |
C.这一变化过程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D.这一变化过程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
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西天目山从山麓到山顶的土壤分布特征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垂直分异规律 | B.地方性分异规律 |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
A.针叶林带 | B.落叶阔叶林带 |
C.常绿硬叶林带 | D.常绿阔叶林带 |

【小题1】水平方向上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苔原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
C.垂直分异规律 | D.地方性分异规律 |
A.海拔较高 | B.纬度较低 |
C.降水较多 | D.距海较远 |

【小题1】非洲南部,与③相同的自然带向南北延伸较长,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 B.洋流 | C.大气环流 | D.太阳辐射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 B.垂直分异规律 |
C.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 D.地方性分异规律 |
3.选择题- (共2题)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