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6题)
法国境内大部分是平原,北部的巴黎盆地是全国最大的平原,中部和南部是中央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地。法国工农业均发达,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工业产值约占20%,农业产值约占4%。法国气候温和湿润,平原占国土总面积的2/3,耕地面积达3350万公顷,土壤肥沃。法国地中海沿岸盛产葡萄酒。
(2)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法国北部巴黎盆地成为世界重要农牧区的原因。
(3)分析地中海沿岸成为世界著名葡萄酒产区的气候特点与气候成因。
材料1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东半球图。此刻,曲线MN上各点太阳高度为0°,MN与EP相交于N点。该季节,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 ,北京(116°E)的地方时是_________,北京的日期是 ___________,与北京日期相同的时区范围是从______区到东12区。
(2)这一天地球上出现极昼的范围是__________ ,此刻白昼达一年中最长值的地区范围是__________;N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此后一个月内,甲地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日__________,甲、乙两地中自转线速度较大的是_________。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扩大文化、软件和信息服务、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出口。积极支持东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一步提高能源、土地、海洋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2)分析R河河口地段多沙洲的自然原因。
(3)据上表归纳R河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并指出该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4)分析R河三角洲经济区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的优势社会经济条件。
(5)长江三角洲属于哪种地域文化区?分析该文化区典型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材料一:
注:(1)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时间为2000年11月1日(2)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
材料二:中国人口分布图
材料三:2005年和2050年(预测)我国人口金字塔图
备注:横轴为该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1)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当前的主要人口国情。(2)分析我国人口空间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3)试根据人口金字塔图分析,我国2005年至2050年人口年龄结构将发生的主要变化及2050年我国可能出现的主要人口问题。
材料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的《2012年社会蓝皮书》指出,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数千年来首次超过农业人口,达到50%以上。这是中国城市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继工业化、市场化之后,城市化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引擎。
材料二:
材料三:
(2)结合相关材料及已有知识分析,为什么城市化超前或滞后都不利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3)对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
材料一:下图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
材料二: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4年底通水,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
(1)试分析图中黄河中游流经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成因。(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跨流域调水对调入区的主要影响。
(3)要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还应采取哪些节水措施?
(4)南水北调中线及东线工程调入地区是我国重要工业区,评价其区位条件。
2.单选题- (共14题)

【小题1】按洋流成因分类,图示洋流②属于
A.风海流 | B.密度流 | C.补偿流 | D.涌升流 |
A.地中海沿岸受西风带控制 | B.西伯利亚地区受亚洲高压控制 |
C.我国黄河流域正值枯水期 | D.我国江淮地区盛行东南风 |

【小题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①此图出现在夜晚
②此图表示的是白天
③此时吹山风
④此时吹谷风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作上升运动 |
B.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作下沉运动 |
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作上升运动 |
D.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高,蒸发旺盛,空气中的水汽丰富 |
【小题1】截至2012年11月4日上午,飓风“桑迪”导致美国113人死亡,联合国总部受损。
下列海域最有可能生成“桑迪”飓风的是
A.![]() | B.![]() |
C.![]() | D.![]() |
A.由南向北 | B.由北向南 | C.由东向西 | D.由西向东 |
①纬度位置
②海陆位置
③地形分布
④洋流分布
⑤大气环流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⑤ | D.③④⑤ |

【小题1】约旦河谷是著名的东非大裂谷的最北段,河谷两侧所对应的板块正确的一组是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 | B.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 |
C.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 | D.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 |
①西欧文化圈
②东欧文化圈
③东亚文化圈
④伊斯兰文化圈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A.石油资源缺乏 | B.水资源紧缺 | C.交通运输不便 | D.劳动力不足 |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气候类型正确的是
A.①是热带沙漠气候 | B.②是地中海气候 |
C.③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 D.④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
A.亚马孙平原地区 | B.撒哈拉沙漠地区 |
C.西欧地区 | D.西西伯利亚地区 |

【小题1】全球气温年较差最大的地区是
A.非洲大陆北部 | B.亚欧大陆东北部 |
C.北美大陆西北部 | D.澳大利亚大陆中西部 |
A.中纬西风的影响迅速减弱 | B.植被的覆盖率迅速下降 |
C.暖流的影响迅速减弱 | D.受海陆位置和地形地势的共同影响 |
A.有肥沃的黑土 | B.夏季白昼时间长,光照充足 |
C.受夏季风影响,夏季高温多雨 | D.气候湿润,水源丰富 |
【小题1】本次日全食的食甚发生在凯恩斯当地时间6:38,当时大部分北京居民最有可能进行的活动是
A.在睡梦中 | B.吃午饭 | C.上班途中 | D.下班途中 |
A.呈一直线,月球居中;日出时分 | B.呈一直线,地球居中;日出时分 |
C.呈一直线,月球居中;傍晚时分 | D.呈一直线,地球居中;傍晚时分 |
A.公转周期大于自转周期 | B.公转一周,昼夜更替一次 |
C.公转周期小于自转周期 | D.昼夜更替时间比地球短 |

【小题1】1990-2010 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 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
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 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
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
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
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小题1】“河西走廊”是甘肃省的主要农业区,其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①地势平坦
②光照资源丰富
③降水丰沛
④多冰雪融水,灌溉水源充足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①北美工业区
②西欧工业区
③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
④亚洲东部沿海工业区
⑤东欧工业区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⑤ | D.②④⑤ |
①季风区向非季风区过渡
②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
③农耕区向游牧区过渡
④高原山地向平原地区过渡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小题1】能反映世界汽车产业中心转移方向的是
A.①→②→③ | B.①→④→② |
C.③→④→② | D.④→①→③ |
①消费市场扩大
②原料供应充足
③劳动力充足廉价
④技术水平较高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小题1】乙图代表的工业类型属于
A.资金密集型 | B.原料密集型 | C.劳动密集型 | D.技术密集型 |
A.水田农业 | B.旱作农业 | C.高度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 | D.热带种植园农业 |

【小题1】对该县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79年水稻种植业比重达80%以上 |
B.1979年至2009年畜牧业比重持续增长 |
C.1994年农业构成中蔬菜花卉园艺业最高 |
D.1979年至2009年农业产值构成趋于均衡 |
A.市场需求的变化 | B.劳动力数量减少 |
C.气候逐渐变暖 | D.机械化水平提高 |

【小题1】“四川人怕不辣,湖南人不怕辣”,其主要原因是
A.宗教信仰及传统饮食习惯 | B.昼夜温差大,辛辣可驱寒 |
C.自然条件特别适于种植辣椒 | D.气候潮湿,辛辣可祛湿 |
A.四川盆地文化区 | B.地势第二级阶梯上 |
C.东部季风区及农耕区 | D.长江上游地区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6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