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海市徐汇、松江、金山区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73192

试卷类型:二模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19

1.综合题(共8题)

1.
读“台湾岛2004年的水量平衡收支流程图”和“台湾岛简图”。回答问题: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世界上许多地区的水资源越来越紧张。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人类共同研究的主题



(1)图中的甲和乙表示水资源的损失,分别说明主要原因。
(2)比较台湾岛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河流径流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从河流的水系、水文特征及气候等角度,说明台湾岛地表径流量中约80%的水量不能被控制利用而损失的原因。
2.
结合样例及相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自然地理环境由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组成。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各种农业自然区位因素也相互联系,共同影响着一个区域农业生产部门的选择。


材料1:咖啡树理想的生长条件有:年均温15-25℃,最冷月均温不低于12℃。年降雨量能达1200-2000毫米,且各月分配比较均匀。此外,风力不能太大,日照也不是越强越好;并要求有疏松、肥沃、土层深厚的土壤。

材料2:在巴西经济中起举足轻重作用的咖啡种植业,最早的繁荣中心在18世纪中叶出现于南帕拉伊巴河谷地区,开始产生于河谷中段,随后扩展到上段。这条河发源于圣保罗城东北面的高原,由西南流向东北,注入大西洋。


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阐述巴西南帕拉伊巴河谷地区发展咖啡种植的自然区位条件。
3.
高山林线就是指当山体达到一定高度时出现的森林分布上限。读图回答问题。

影响高山林线高度的主导气候因子是生长季温度条件,降水对高山林线高度也有显著影响,在中高纬度地区,相同纬度上干旱区域的高山林线高于较湿润区域,降水量是通过温度间接作用于林线高度的。

(1)我国高山林线海拔分布具有哪些地带性规律,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我国藏东南林线的海拔世界最高,为什么?
(3)我国哪个山区的林线等值线最密集,分析原因。
4.
读“某地二分二至太阳视运动轨迹及正午太阳位置示意”图,回答问题。

(1)若图中A位置正午太阳高度为88°32’,则该地的纬度是_______;若该地太阳升至图中B位置时,成都(30°40’N,104°04’E)的地方时约为10点50分,则该地的经度是_______。
(2)若太阳升至图中C位置,则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是_______,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值的范围是_______。
(3)若正午太阳的位置由A移动到C的过程中,该地垂直物体的影子在日出时分朝向的变化是_______;北极圈内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为_______。
5.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活跃地区,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推进阶段,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也在不断的调整优化中。读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上海的CBD中不仅集聚了众多百货商店、高级餐饮,而且也是许多国内外知名公司的总部驻地,更是汇集了近千家中外银行、证券交易所等金融机构。百余幢海派风格的大厦拔地而起。在面积3平方千米的范围内,总建筑面积超过了1000万平方千米。


材料2:松江是1958年上海郊区首批规划建设的卫星城之一。1986年《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中明确“中心城-卫星城-郊县小城镇-农村集镇”四级城镇体系建设框架,2001年又提出了“中心城-新城-中心镇-一般镇”的四级城镇体系。按这一规划,为加快郊区城镇建设,从中选择了“一城九镇”作为重点,其中一城即为“松江新城”,人口规模规划为80-100万。


(1)CBD的中文全称是什么?据图描述CBD在浦东的范围,并简述外滩和北外滩作为CBD的共同特征。
(2)从城市化发展的阶段看,“卫星城”到“新城”的规划属于上海城市化发展的哪一阶段?“松江新城”建设得以快速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3)阐述松江城镇功能区的改变对松江区及上海中心城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6.
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下图所示地区的开发程度较低,但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近年来,不少专家向该国政府提出实施东进开发战略的建议。


(1)描述图示区域1月气温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该地区居民多居住于地域特色鲜明的木质房屋(如附图所示)。试从自然条件的角度分析当地民居特色的形成原因。
(3)在该国东进开发的过程中,计划将A河发展成为主要的水运航道,试评价该河流的开发条件。
(4)长期以来,该国农业生产不稳定,粮食难以自给,但区内有大片沼泽分布,为此有人提出将沼泽地开发用于发展农业。请你结合所学的知识,帮助该国政府做出决策是否支持这一观点,并简述理由。
7.
我国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破坏性大。读图回答问题。

(1)我国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有哪些?
(2)你认为台风影响区诱发地质灾害的非台风因素可能有哪些?
(3)由图表明,6月至9月是台风影响区的地质灾害高发期,该期间地质灾害主要诱因的变化有何特点,为什么?
8.
下表为我国东部某地区1995与2010年部分出口商品构成,读表回答问题。

一个地区的出口商品结构亦可反映该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


(1)根据表格数据,归纳该地区出口商品构成的变化特征,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及意义。
(2)本表中出口产品比重的变化可以用哪些统计图形来直观表示?完成这类统计图需要在图上注明哪些要素?

2.单选题(共10题)

9.
下图为北冰洋及周边地区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按气压分布形势,①地盛行的风向为
A.东北B.西北
C.东南D.西南
【小题2】按图示信息,该月可能为
A.1月B.3月
C.7月D.9月
【小题3】相对于①地来说,②地
A.该月正午太阳高度大
B.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大
C.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小
D.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大
10.
由我国科学家主持的南海第二次大洋钻探,首次钻取了南海形成时期的岩石样本,为精确确定南海深海海盆扩张始末的年代提供了可靠证据。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研究南海海盆扩张始末所需的岩石类型是
A.玄武岩B.花岗岩C.沉积岩D.变质岩
【小题2】南海所属的板块和其附近的板块边界类型是
A.南极洲板块;生长边界
B.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
C.印度洋板块;生长边界
D.亚欧板块;消亡边界
【小题3】此次南海大洋钻探的应用价值包括
①了解洋流和潮汐等海水运动为南海海运安全保驾护航
②有利于勘探开发该区域丰富的油气和深海金属矿资源
③对海底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进行研究以准确了解海底环境
④为地震海啸等灾害寻找原因以提高灾害预警的准确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1.
下表为印度半岛某城市的气候资料(1971-2000),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气温(℃)
24.5
24.8
26.9
28.6
30.1
29.1
27.7
27.3
27.7
28.7
28.0
26.2
降水(mm)
0.8
0.8
0.3
1.6
8.9
581.3
701.0
459.4
268.8
55.5
16.3
4.3
注:年平均气温为27.5℃,年降水量为2099.0mm
 
【小题1】关于该城市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A.属于热带稀树草原气候B.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
C.一年可能有两次太阳照射机会D.正午建筑物影子朝南
【小题2】关于该城市气候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①1-2月吹西南季风   ②3-5月日照强烈 ③6-9月云量多   ④10-12月湿度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小题3】印度西北部气候干旱的最主要原因是
A.沿海有深层涌升流B.高山屏障C.深处内陆D.终年受高气压控制
12.
下图为某地全年逐日逐时平均气温(30年平均)的等温线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该地日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大致为
①0时 ②4时 ③6时
④11时 ⑤12时 ⑥14时
A.①④B.②⑤
C.②⑥D.③⑤
【小题2】该地7月的平均气温约为
A.10℃B.15℃
C.20℃D.25℃
【小题3】该地所属的气候类型最可能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
13.
读长江三峡地区地质构造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三峡地区的地质构造属于
A.背斜B.向斜C.褶皱D.断层
【小题2】该地区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作用B.流水堆积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D.风力堆积作用
【小题3】图中①~④处,岩石形成最早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4.
区位基尼系数反映了经济活动在地理上分布的不均匀程度。基尼系数越大,产业的集聚度越高。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行业 年份
1994
1996
2000
2003
2005
食品加工业
0.032
0.049
0.033
0.111
0.169
烟草加工业
0.427
0.428
0.44
0.41
0.449
石油化工及炼焦业
0.128
0.162
0.135
0.194
0.233
专用设备制造业
0.046
0.042
0.033
0.045
0.013
 
【小题1】影响食品加工行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A.技术B.市场C.原料D.劳动力
【小题2】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专用设备制造业处于低端集聚水平B.产业集聚度呈现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
C.食品加工业产业集聚度下降D.石油化工业比食品加工业分布更均匀
15.
人口金字塔的类型不仅能显示一个国家的人口结构与人口发展阶段,同时也能反映该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读人口金字塔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上述四种类型的人口金字塔图,若按人口发展阶段的前后排列,其正确的顺序是
A.甲乙丙丁B.甲丙丁乙
C.甲乙丁丙D.甲丁丙乙
【小题2】下列国家中,2009年的人口年龄结构分别与丙、丁两图最相似的是
A.丹麦、孟加拉国B.德国、巴西
C.日本、肯尼亚D.美国、菲律宾
16.
GIS“图层叠加分析”已被政府部门普遍使用。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最适合用GIS“图层叠加分析”来处理的业务是
A.规划交通高峰时段避开塞车的替代道路B.划定邻近工地50分贝的噪音影响范围
C.确定最佳视野的游客观景台位置D.找出位于自然保护区内的住户
【小题2】关于GIS制图特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当地图需要更新时, GIS只要将更新部份重绘即可
B.GIS可用不同图层来管理不同主题的大量数据
C.GIS中的电子地图,可利用放大和缩小工具改变比例尺
D.GIS不经坐标系统的转换,可以将不同的地图整合在同一底图上
17.
日、月食是较易观察到的天文现象。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注:食甚指日食或月食过程中,太阳被月球遮盖最多或月球被地球阴影遮盖最多时,两者的位置关系及发生上述位置关系的时刻。

【小题1】下列有关日、月食发生的规律,正确的
A.日食肯定发生在望日,月食则肯定在朔日
B.地球上能看到月食的地域范围远大于日食
C.月食持续时间长是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日食总是从太阳的东侧开始、在西侧结束
【小题2】据表中提供数据,我国能观察到的日、月食编号是(不考虑天气因素)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小题3】下列有关日、月食的影响或意义中,正确的是
A.日食发生时潮差大,月食发生时潮差小
B.日、月食时都会造成气温降低、通讯中断
C.日全食时人们能观测到光球层的太阳大气
D.月全食时,人们能观测到古铜色的月面
18.
下图是世界四种宗教的发源地及其扩散路线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水田农业分布区主要普及的宗教是
A.甲B.乙C.丙D.丁
【小题2】城市化程度最高地区大多数人信奉的宗教是
A.甲B.乙C.丙D.丁
【小题3】关于乙宗教扩散地区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属于伊斯兰文化圈B.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C.民族复杂D.以尖顶为建筑特色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8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