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中央民大附中芒市国际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7304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3/28

1.综合题(共3题)

1.
下图为“地球自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D三地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是 ,最先看到日出的是 ,图中的晨昏线为   (晨线/昏线)。
(2)图中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    ,A点的昼长为  小时,从D点向A点运动的物体,其实际运动方向将向    偏转(右/左)。
(3)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 ,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
(4)2018年元旦节,芒市的昼夜情况是 ,未来一个月太阳直射点将向    移动(南/北)。
2.
下图为“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的洋流名称为 、B洋流对流经海区附近气候的影响是
(2)图中甲、乙两处,最可能形成渔场的是 (甲/乙),此处形成了 渔场。
(3)下列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描述正确的是(   )(双项选择)
A、 暖流流经地区会使附近气温降低、降水增加
B、 沿北纬40°附近从日本东海岸到美国西海岸的船只,其往返所需时间长短不一样
C、 通常有上升流形成的地区都会形成渔场,如:秘鲁寒流形成了秘鲁渔场
D、 墨西哥西海岸泄露的石油不会污染到东南亚东部沿海地区
(4)7月,北印度洋海区洋流流向为 (顺/逆时针)流动,原因是受 影响。
3.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C三处,属于背斜的是 ,属于向斜的是
(2)图中A处的地形是 ,成因是 ;B处的地形是    ,成因是
(3)如果修建遂道等大型工程,应避开A、B、C三处中 处,原因是
(4)图中A、B两种构造中,利于储存石油的是   构造,利于储存地下水的是   构造。(填字母)
(5)在图中B处的岩石中找到古生物化石,该处岩石按成因分类最有可能是 岩。

2.单选题(共24题)

4.
下列属于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地区的是 (  )
A.黄土高原B.云贵高原C.内蒙古高原D.青藏高原
5.
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现象与我国西北地区相符的是(  )
A.河流以内流河为主B.流水侵蚀作用显著
C.植被茂密高大D.气候湿润,降水较多
6.
地球外部的能量主要来源于 (  )
A.地壳运动B.岩浆活动C.太阳能D.变质作用
7.
人类目前所认识的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是 (  )
A.地月系B.总星系C.银河系D.太阳系
8.
太阳大气层从内向外依次为 (  )
A.日冕层、光球层、色球层B.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
C.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D.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9.
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约为 (  )
A.10年B.11年C.12年D.13年
10.
关于地球自转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周期约为23时56分4秒B.角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C.方向为自东向西D.周期约为一个太阳日
11.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目前的黄赤交角度数为 (  )
A.23°25′B.23°26′C.66°34′D.66°33′
【小题2】太阳直射图中C点时,北半球的节气为    (  )
A.冬至日B.秋分日C.夏至日D.春分日
12.
芒市(约25°N)的居民,欲使选购房屋的一楼全年正午太阳光线不被遮挡,应考虑所购房屋 (  )
A.北面楼房春分日的影长B.北面楼房夏至日的影长
C.南面楼房秋分日的影长D.南面楼房冬至日的影长
13.
被誉为“地球生命保护伞”的是 (  )
A.二氧化碳B.臭氧C.氧气D.水汽
14.
下图为北半球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其中表示风向的是 (  ) 
A.aB.bC.cD.d
15.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  )
A.地转偏向力B.摩擦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D.地球的公转
16.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适宜飞机飞行的是  (  )
A.A层B.B层C.C 层D.AB层
【小题2】图中A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     (  )
A.太阳辐射B.大气逆辐射C.地面辐射D.大气反射
【小题3】关于B层的叙述,错误是  (  )
A.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B.大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C.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D.能反射无线电短波
17.
今天,一股冷空气呼啸而来,清新而又凌冽,给华北带来大片蓝天的同时也带来了大范围的降温。像济南、银川和昨天同一时刻相比气温下降了10°C左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可能形成上述天气现象的天气系统是     (  )
A.B.
C.D.
【小题2】该天气系统控制时,可能形成的灾害性天气是 (  )
A.冷害B.伏旱C.梅雨D.台风
18.
下列关于岩石及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花岗岩——冷却凝固B.石灰岩——变质作用
C.页岩——冷却凝固D.大理岩——沉积作用
19.
喜马拉雅山脉是受哪两大板块碰撞挤压抬升形成的     (  )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B.亚欧板块与南极洲板块
C.欧洲板块与非洲板块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20.
桂林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 (  )
A.岩石具有可溶性B.地形相对较平坦
C.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少D.人类活动频繁
21.
厄尔尼诺发生时,南太平洋东岸水温异常升高,导致秘鲁渔场鱼类大量死亡,沿岸荒漠地带暴雨成灾,社会经济蒙受重大损失。
上述材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什么规律 (  )
A.差异性B.整体性C.阶段性D.持续性
22.
从“赤道到两极”的分异基础是 (  )
A.水分B.气候C.热量D.人类活动
23.
造成横断山区“一山分四季”的原因是   (  )
A.海拔差异B.水分差异C.热量差异D.热量和水分差异
24.
下图为我国泥石流主要分布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甲地区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下列属于形成泥石流的人为原因是 (  )
A.气候变化B.滥砍滥伐
C.降水增多D.地质灾害
【小题2】防御上述灾害的主要措施有 (   )
① 植树造林 ②护坡拦土③ 围湖造田 ④ 河流截弯取直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③
【小题3】图中乙地是我国洪涝灾害的多发区,下列哪个因素可能会形成洪涝灾害 (  )
A.降水量少B.地势起伏大
C.植被覆盖率高D.围湖造田
25.
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错误的是   (  )
A.导致全球海平面的上升B.可能导致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事件增加
C.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D.对人类健康不会造成威胁
26.
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错误的是 (  )
A.太阳辐射的变化、海陆分布的变化等人类活动可能影响全球气候
B.当前地球气候正处在温暖的间冰期中
C.温室气体的排放不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D.根据研究,通常将气候变化分为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人类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仪器观测时期的气候变化
27.
下列物质和能量中,属于自然资源的有 (  )
A.闪电和木材B.太阳能和柴油C.煤炭和水能D.小麦和潮汐能

3.多选题(共10题)

28.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有 (  )
A.安全的宇宙环境B.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C.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D.稳定的光照
2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低层大气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B.CO2只具有保温作用
C.臭氧能吸收大量紫外线D.水汽和固体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充分条件
30.
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力大小的是    (  )
A.地转偏向力B.水平气压梯度力
C.摩擦力D.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31.
下图四幅海水等温线图中,洋流方向与性质均正确的是
A.①B.②C.③D.④
32.
纽芬兰渔场因饵料丰富,成为世界四大渔场之一,其形成原因是位于哪两只洋流交汇处   (  )
A.日本暖流B.墨西哥湾暖流C.拉布拉多寒流D.秘鲁寒流
33.
三类水循环都包括的环节是 (  )
A.地表径流B.蒸发C.降水D.地下径流
34.
下列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能够影响水循环B.促使水循环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
C.“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水”是指地表径流环节D.城市化不会影响局部地区的水循环
35.
桂林山水形成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    (  )
A.积累B.淀积C.水的流动性D.溶蚀
36.
下列属于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  )
A.黄土高原千沟万壑B.石林景观C.沙丘地貌D.长江三角洲
37.
下列自然灾害中,对云南省影响很小的是 (  )
A.洪涝B.台风C.旱灾D.冷害

4.填空题(共4题)

38.
下图为“亚洲季风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高气压中心的名称为 ,此时北半球的季节为 ,华北平原的风向为
(2)图中南亚季风的成因是        
39.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是 气压带,此气压带空气 (上升/下沉),降水丰沛。
(2)a风带的名称为  
(3)常年受b风带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为    ,该气候类型分布于南北纬40⁰——60⁰大陆西岸,其气候特点为    
40.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C、D、E组成的水循环类型为 ,其中,人类影响最大的环节为  。(填字母)
(2)分别写出A、C、H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         
41.
下图为“地理环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图反映出地理环境具有  的特点。
(2)图中A、B、C、D四箭头中,反映“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是 ,表示河口三角洲地貌形成的是
(3)由于C的影响导致亚欧大陆中自然景观呈“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产生这种分异是由于 条件变化所致。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24道)

    多选题:(10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