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6题)
1.

(2)在图中用“→”画出热力环流。
(3)若图示区域热力环流为白天的海陆风,则A、B两地为陆地的是____,当地吹____风。
(4)如果A、B之间的温差增大,则该区域的热力环流势力将_______(增强、减弱)。
读“某区域等高面与等压面的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在图中用“→”画出热力环流。
(3)若图示区域热力环流为白天的海陆风,则A、B两地为陆地的是____,当地吹____风。
(4)如果A、B之间的温差增大,则该区域的热力环流势力将_______(增强、减弱)。
2.
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创造和谐城市”是每个城市追求的目标。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就“城市热岛”现象展开了研究。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市区与郊区之间热力环流的方向。
(2)简要分析导致市区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的原因。
(3)若在图中甲地建设卫星城镇或建设排放大量大气污染物的工厂,是否合理?为什么?
(4)某学校以“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为主题举行辩论会。高一某学生提出要在郊区封山育林,来改善市区因地价高,绿化面积少,大气质量差的问题。这种做法可行吗?应着重考虑什么条件?

(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市区与郊区之间热力环流的方向。
(2)简要分析导致市区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的原因。
(3)若在图中甲地建设卫星城镇或建设排放大量大气污染物的工厂,是否合理?为什么?
(4)某学校以“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为主题举行辩论会。高一某学生提出要在郊区封山育林,来改善市区因地价高,绿化面积少,大气质量差的问题。这种做法可行吗?应着重考虑什么条件?
3.
(1)海陆风是滨海地区在一天之中,由于________差异,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更替而转换的现象。它是________环流的反映,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之一。
(2)在下图中用箭头画出近地面风向,并画出高空和近地面等压面。

(3)分析海陆风对该滨海城市的影响。
我省滨海城市某学校开展了“海陆风现象及其影响”的小课题研究。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协助他们完成研究报告。
“海陆风现象及其影响”研究报告(1)海陆风是滨海地区在一天之中,由于________差异,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更替而转换的现象。它是________环流的反映,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之一。
(2)在下图中用箭头画出近地面风向,并画出高空和近地面等压面。

(3)分析海陆风对该滨海城市的影响。
4.
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标出白天与黑夜A、B代表的陆、海近地面温度高低状况,并解释原因。
(2)画出图中各点之间的垂直气流和水平气流。
(3)判定A、B和A′、B′之间的气压高低,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凹凸有何对应关系?

(1)标出白天与黑夜A、B代表的陆、海近地面温度高低状况,并解释原因。
(2)画出图中各点之间的垂直气流和水平气流。
(3)判定A、B和A′、B′之间的气压高低,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凹凸有何对应关系?
5.
结合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 电视剧《三国演义》第76集“火熄上方谷”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公元234年春,诸葛亮在上方谷设伏兵,安排大将魏延诱敌深入。当司马懿等人追进上方谷时,山上士兵即投下石块堵塞谷口,同时引燃谷内干柴。刹那间,上方谷硝烟弥漫,火海一片。正当司马懿父子以为必死无疑时,天空竟然乌云密布,接着就下起大雨,司马懿感谢苍天保佑,趁机逃脱。该战十分惨烈,打扫战场时发现四周山顶都覆盖着未烧尽的衣服和草木灰。诸葛亮叹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火熄上方谷与热力环流有关,下图为热力环流形成示意图。

(1)近地面气温与气压之间的关系如何?
(2)同一地区近地面气压与高空气压的关系如何?
(3)气流是否总是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
材料 电视剧《三国演义》第76集“火熄上方谷”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公元234年春,诸葛亮在上方谷设伏兵,安排大将魏延诱敌深入。当司马懿等人追进上方谷时,山上士兵即投下石块堵塞谷口,同时引燃谷内干柴。刹那间,上方谷硝烟弥漫,火海一片。正当司马懿父子以为必死无疑时,天空竟然乌云密布,接着就下起大雨,司马懿感谢苍天保佑,趁机逃脱。该战十分惨烈,打扫战场时发现四周山顶都覆盖着未烧尽的衣服和草木灰。诸葛亮叹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火熄上方谷与热力环流有关,下图为热力环流形成示意图。

(1)近地面气温与气压之间的关系如何?
(2)同一地区近地面气压与高空气压的关系如何?
(3)气流是否总是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
6.
读“北半球某地区热力环流示意”,完成下列问题。

(1)A、B两个等压面中数值较大的是 ,理由是 。(2分)
(2)C、D两处气压较高的是 。(1分)
(3)据图判断:此时,北半球为 季(节)。(1分)
(4)仅考虑热力因素,在图中A、B、C、D间画出海陆间的热力环流。(1分)

(1)A、B两个等压面中数值较大的是 ,理由是 。(2分)
(2)C、D两处气压较高的是 。(1分)
(3)据图判断:此时,北半球为 季(节)。(1分)
(4)仅考虑热力因素,在图中A、B、C、D间画出海陆间的热力环流。(1分)
2.单选题- (共11题)
7.
读山谷风示意图,图中实线为等压面,虚线为等温面。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①此图出现在夜晚
②此图表示的是白天
③此时吹山风
④此时吹谷风
【小题2】据实际调查,图中甲地的夜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

【小题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①此图出现在夜晚
②此图表示的是白天
③此时吹山风
④此时吹谷风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作上升运动 |
B.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作下沉运动 |
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作上升运动 |
D.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高,蒸发旺盛,空气中的水汽丰富 |
9.
暑假期间,山东省济南市的某同学到本省沿海的威海市旅游,她发现当地风向具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并绘制如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时间
【小题2】造成上述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小题1】图示时间
A.陆地气温较低 |
B.正值白天 |
C.海面气压较低 |
D.正值夜晚 |
A.高低纬之间的热量差异 |
B.海陆之间的热量差异 |
C.水平气压梯度力 |
D.地转偏向力 |
10.
【小题2】若图中裸地附近的等压面为一天中弯曲幅度最大时,则此时为( )
图中曲线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A.近地面气流由水库流向裸地和林地 |
B.近地面气流分别由裸地和林地流向水库 |
C.裸地气温日较差较小 |
D.水库盛行下沉气流 |
A.午后2时左右 | B.午夜前后 |
C.日出前后 | D.正午前后 |
11.
读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甲、乙、①、②四地气压值的关系正确的
【小题2】下列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中,与上图中所示气压分布状态相符的是

【小题1】关于甲、乙、①、②四地气压值的关系正确的
A.甲>乙 | B.乙>甲 |
C.①>甲 | D.①>乙 |
A.![]() | B.![]() |
C.![]() | D.![]() |
12.
读下图回答问题。

【小题1】若该图表示热力环流形势,则a处与b处的气压(P)和气温(T)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小题2】若该图表示北半球的热力环流形势,不考虑摩擦力,c、d之间的风向为
【小题3】若该图表示地球表面三圈环流之一,则

【小题1】若该图表示热力环流形势,则a处与b处的气压(P)和气温(T)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Pa>Pb;Ta>Tb |
B.Pa<Pb;Ta<Tb |
C.Pa<Pb;Ta>Tb |
D.Pa>Pb;Ta<Tb |
A.东风 | B.东北风 |
C.南风 | D.西南风 |
A.该环流一定是北半球低纬环流 |
B.该环流一定是南半球低纬环流 |
C.环流一定使a地高温干燥 |
D.环流使b地气候全年多雨 |
13.
【小题2】图示气流的动力主要来自于( )
读太阳墙工作原理示意图,完成以下两题。
A.风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 |
B.热力环流 |
C.气流辐合上升 |
D.大气环流 |
A.气压梯度力 | B.地转偏向力 |
C.风能 | D.太阳辐射 |
14.
三峡大坝建成后,在三峡库区周围形成了一个相对特殊的“小环境”,特别是改变了局部气候。据此完成以下两题。
【小题1】若该水库旁建某度假村,下图中能正确反映水库与度假村之间风向的是( )

【小题2】扩大水域面积与增加植被覆盖率对局部地区气候影响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
【小题1】若该水库旁建某度假村,下图中能正确反映水库与度假村之间风向的是(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A.增加空气湿度 |
B.调节空气温度 |
C.减小附近风速 |
D.美化当地环境 |
15.
关于热力环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热的地方近地面形成低压,其高空形成高压 |
B.热力环流是由冷热不均引起的 |
C.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是形成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
D.无论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空气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 |
16.
某同学做地理演示实验:把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入玻璃缸内的两侧,盖上胶合板,胶合板上有孔的一侧对着冰块盆。点燃香,把香垂直从小孔插入到适当深度,观察玻璃缸内气流的运动状况。该实验模拟的是( )


A.热力环流 |
B.冷锋活动 |
C.垂直对流 |
D.暖锋活动 |
17.
【小题2】若甲地为郊区,乙地为城市,其余条件与上题相同,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考虑,不宜在甲地建设的企业是( )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A.甲>乙>丙>丁 |
B.乙>甲>丙>丁 |
C.乙>甲>丁>丙 |
D.甲>乙>丁>丙 |
A.造纸厂 |
B.水泥厂 |
C.家具厂 |
D.电子厂 |
3.选择题- (共4题)
19.
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幼体生活在水中、{#blank#}1{#/blank#}、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blank#}2{#/blank#}、{#blank#}3{#/blank#}、{#blank#}4{#/blank#}.
20.
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幼体生活在水中、{#blank#}1{#/blank#}、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blank#}2{#/blank#}、{#blank#}3{#/blank#}、{#blank#}4{#/blank#}.
4.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6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4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