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8题)
50年规划,50年建设,5 000亿元投资——中国南水北调工程,注定要被历史冠以“世界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西线按规划建成后,将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域相互连接,从而构建起“四横三纵”的中国水利地理版图。

(1)长江径流量远大于黄河径流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2)南水北调是为了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是_______,形成该特征的气候原因是_______。
(3)据推算,到2030年,黄淮海平原年缺水量为400亿立方米,通过南水北调依然不能达到供需平衡,针对这种情况,除调水外还应实施的对策有哪些?

(1)若图示的是热力环流,则近地面甲、乙两处气压较高的是________处。
(2)若图示的是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则该环流位于______半球。洋流③按性质属于________流(填寒、暖)。
(3)若图示的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则②表示________环节,④表示________环节。
(4)若图示的是地质循环,且甲表示沉积岩,乙表示岩浆,则①表示________作用。

(1)图中甲、乙两处,________为高气压中心,按天气系统的气流状况划分属于________,图中乙处中心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状况为________(填“上升”或“下沉”)。
(2)甲、乙两气压中心控制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____。
(3)图中①②两条锋线中,冷锋是____。锋线旁阴影为雨区,A雨区在锋_____(填“前”或“后”),B雨区在锋______(填“前”或“后”)。
(4)图中两城市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____;此时长春刮_____________风。

(1)此图所画的大地球表示日期为_______,节气为_______的日照状况图。
(2)此时阳光直射点的纬度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
(3)此大图与右图_______图日期相同(选择填空)。
(4)此图所示时间过半年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此时北京正值_______时节(春播、夏收、秋收、冬闲)(选择填空)。
(5)如果此时北京时间是12:30,那么世界时是_______。

(1)与华北地区相比,简析图示区域发展番茄种植的优势自然条件。
(2)概括图中果蔬种植区的分布特点和主要灌溉水源。
(3)说明图中自然地理环境发生的变化及其人为原因。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性。
(2)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_______ (风带)。
(3)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对应的自然带①是 _______带。
(4)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_______和_______的交替控制下形成_______气候,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_______带。
(5)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_______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_______为基础的。
材料一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地区目前正从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向现代制造业、高端服务业转型。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承受着越来越大的成本增加、市场环境转变乃至地方政府主动推动的巨大压力,并出现了关闭、停产、外迁现象,成为珠三角产业升级过渡期不可回避的“阵痛”。
(1)试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回答)(2)试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些中小企业出现关闭、停产、外迁现象的原因。
(3)珠江三角洲地区印刷工业的生产能力已超过美国东北部。试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发展造纸业时应采取的措施。

(1)该镇的支柱性产业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工业在该镇出口企业中占主体,其主要的竞争优势是_______。
(2)该镇的经济要实现持续增长,该地区应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是_______
(3)该地的电子装配企业近年有向苏北和皖中转移的趋势,分析这种转移产生的原因。
2.单选题- (共24题)
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下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
A.黄河下游区 | B.长江中游区 |
C.珠江下游区 | D.淮河下游区 |
A.人均耕地多 | B.农业劳动力多 |
C.复种指数高 | D.淡水资源丰富 |

【小题1】该水库蓄水的最高水位出现在:
A.5月 | B.6月 |
C.10月 | D.12月 |
A.黄河流域 | B.塔里木河流域 |
C.长江流域 | D.珠江流域 |
A.![]() | B.![]() |
C.![]() | D.![]() |

【小题1】左图所示地貌名称为( )
A.三角洲 | B.沙丘 | C.冲积扇 | D.沙丘 |
A.风力侵蚀 | B.风力堆积 | C.流水侵蚀 | D.流水堆积 |

【小题1】图中a、b、c、d四地,位于赤道的是( )
A.a | B.b | C.c | D.d |
A.c、d 、b、a | B.a、b、c、d |
C.d、c、b、a | D.c、d、a、b |
A.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 | B.北京昼长夜短 |
C.上海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 D.北极出现极昼现象 |

【小题1】可能位于温带地区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甲、乙 | B.乙、丙 |
C.丁、丙 | D.丁、甲 |

【小题1】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A.地面辐射 | B.太阳辐射 |
C.大气辐射 | D.大气逆辐射 |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 |
B.大气的反射作用——D |
C.大气的吸收作用——B |
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C |
“山竹”是2018年全球最大的风暴,当地时间凌晨1点40分左右,台风“山竹”在菲律宾吕宋岛北端的卡加延省登陆,狂风高达每小时325公里(200英里)。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下列各天气系统能表示“山竹”成因的是
A.![]() | B.![]() |
C.![]() | D.![]() |
A.狂风暴雨 | B.炎热干燥 |
C.阴雨连绵 | D.晴朗无云 |

【小题1】据图判断,①半岛东部沿海地区该季节的气候特点是( )
A.进入湿季,高温多雨 |
B.进入湿季,低温多雨 |
C.受东北信风影响,高温干燥 |
D.受寒流影响,高温干燥 |
A.东北信风 | B.东北季风 |
C.西南季风 | D.东南信风 |
【小题1】在江苏省内,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是
A.北部地区 | B.南部地区 |
C.中部地区 | D.北部和中部地区 |

A.A | B.B | C.C | D.D |

【小题1】形成四个地区农业生产方式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候 | B.地形 |
C.土壤 | D.水源 |
A.甲农业生产过程精耕细作,农业产品的商品率较低 |
B.乙农业与市场联系密切,多分布在城市周边地区 |
C.丙农业多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生产规模较小 |
D.丁农业生产活动分散,对自然环境不会产生影响 |

【小题1】据图可知,我国人口数量最大和劳动人口最多的时间分别为 ( )
A.2040年左右、2026年左右 | B.2035年左右、2040年左右 |
C.2040年左右、2035年左右 | D.2035年左右、2020年左右 |
A.未来二十年我国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
B.未来我国人口大量外迁,人口老龄化严重 |
C.今后我国人口工作应取消计划生育政策 |
D.引导人口合理迁移成为今后我国人口工作的重点之一 |

【小题1】关于图1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 |
C.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 D.人口数量增长较缓 |
A.Ⅰ阶段 | B.Ⅱ阶段 |
C.Ⅲ 阶段 | D.Ⅳ阶段 |
①加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工作
②鼓励生育提高少年儿童比例
③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④继续保持较低的人口生育水平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小题1】铁路穿越该市区的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
A.经济因素 | B.社会因素 | C.行政因素 | D.历史因素 |
A.![]() | B.![]() |
C.![]() | D.![]() |

【小题1】若图中线段表示河流,则最有可能是支流的是( )
A.甲—乙 | B.乙—丙 |
C.乙—丁 | D.甲—乙—丙 |
A.甲地 | B.乙地 |
C.丙地 | D.丁地 |
①错开休息日和上下班时间
②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
③鼓励私人买车,解决乘车难
④发展高层建筑,腾出地块拓宽马路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①充分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
②充分利用当地便宜的土地、住房
③扩大市场,增加销售额
④传播新技术、新工艺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某钢铁厂于19世纪初建在M地;20世纪80年代将炼铁厂从M地迁至N地,炼钢厂仍留在M地,如左图所示。该钢铁厂所用的铁矿石一直依赖进口。图中河流可通航。
结合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钢铁厂最初选择建在M地的有利条件有
①接近燃料地
②接近铁矿
③接近消费市场
④廉价劳动力充足
A.①③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④ |
A.燃料运输费用 | B.铁矿石运输费用 |
C.产品运输费用 | D.废弃物的排放量 |

【小题1】下列地区中,其发展模式与①相符的是( )
A.美国“硅谷” | B.德国鲁尔区 |
C.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 D.长江三角洲 |
A.侨乡 | B.政策 |
C.交通 | D.劳动力 |
A.政策优惠 | B.科技发达 |
C.劳动力廉价 | D.产业升级 |

【小题1】该工程最有利于解决终点地区的________问题( )
A.水资源紧张 | B.环境脆弱 |
C.经济结构单一 | D.自然资源与生产力不协调 |
A.④—解决城市环境污染 | B.②—水土流失治理 |
C.③—解决水资源短缺 | D.①—荒漠化防治 |
A.轮荒的耕作制度 | B.无计划地露天开矿 |
C.伐木烧薪 | D.退耕还林还草 |
“微笑曲线”是台湾宏基公司董事长施振荣先生最早提出的,它起初被用于说明电脑行业不同环节与所实现的附加价值之间的关系,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在工业生产的各环节中跨国公司最先考虑掌握的环节是( )
①制造加工
②设备、材料
③产品研发
④产品品牌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①扩大公司产品的销售网络
②利用各国研发资源,提升公司产品的附加价值
③提高公司产品的品牌效应
④调整工艺风格以适应国际市场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A.制造加工获得的利润最低 |
B.制造业的发展要消耗大量资源,产生大量污染 |
C.科技创新可带来更大效益,掌握经济发展主动权 |
D.江苏省劳动力断层,出现“民工荒” |
A.RS技术 | B.GPS技术 |
C.GIS技术 | D.DOS技术 |

【小题1】黄河流经我国多个地域文化区,其民居、服饰、饮食、风俗等无不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这说明( )
A.地域文化的形成具有不稳定性 |
B.地域文化形成的基础是地理环境 |
C.地域文化是人文因素作用下形成的 |
D.地域文化主要体现在非物质方面 |
①——吊脚楼
②——蒙古包
③——窑洞
④——四合院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3.选择题- (共3题)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8道)
单选题:(24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