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5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说出肯尼亚境内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成因。
(3)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东非大裂谷谷底多湖泊、火山的成因。
肯尼亚境内多高原,平均海拔1500米,东非大裂谷东支纵切高原南北,大裂谷谷底分布着深浅不等的湖泊,并屹立着许多火山。农业是肯尼亚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鲜花产业发展较快,出口鲜花约占欧盟市场的1/3。肯尼亚航空业较为发达,与30多个欧美国家和地区通航。
(2)说出肯尼亚境内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成因。
(3)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东非大裂谷谷底多湖泊、火山的成因。
2.
地形地貌对人类经济建设有重要影响。阅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图”,回答问题。

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图
(1)分析水库大坝建在P处的原因。
(2)根据图上信息,分析图中公路选线的主要区位条件。

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图
(1)分析水库大坝建在P处的原因。
(2)根据图上信息,分析图中公路选线的主要区位条件。
3.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地面反射率是指地面反射辐射量与入射辐射量之比。一般而言,草地的反射率为15~25%,深色土壤的反射率为5~15%。近年来,某流域的草地、林地大面积恢复,裸露的深色土壤变为绿地。
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简述该流域地表植被变化对近地面气温的影响。
地面反射率是指地面反射辐射量与入射辐射量之比。一般而言,草地的反射率为15~25%,深色土壤的反射率为5~15%。近年来,某流域的草地、林地大面积恢复,裸露的深色土壤变为绿地。
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简述该流域地表植被变化对近地面气温的影响。
5.
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考船进行了第30次科学考察。科考船从上海出发,经过澳大利亚的弗里曼特尔与阿根廷的乌斯怀亚两个港口,首次完成环南极航行。读图和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雪龙”号从上海到弗里曼特尔所经过的气压带和风带名称。
南极地区平均海拔超过200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陆地绝大部分地区被冰雪覆盖,冰层平均厚度达1720米。气候终年酷寒。
(2)分析南极地区气候终年酷寒的主要原因。

(1)写出“雪龙”号从上海到弗里曼特尔所经过的气压带和风带名称。
南极地区平均海拔超过200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陆地绝大部分地区被冰雪覆盖,冰层平均厚度达1720米。气候终年酷寒。
(2)分析南极地区气候终年酷寒的主要原因。
2.单选题- (共16题)
6.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
【小题2】红海位于

【小题1】图中
A.曼德海峡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 |
B.苏伊士运河两侧是中亚和北非 |
C.红海是世界重要的石油运输通道 |
D.沿海地带为该区域主要的农耕 |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地带 |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
C.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地带 |
D.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的西段 |
7.
下图为某大洲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甲乙分别指
【小题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图中甲乙分别指
A.大西洋 亚马孙平原 | B.太平洋 亚马孙平原 |
C.印度洋 拉普拉塔平原 | D.北冰洋 拉普拉塔平原 |
A.该剖面穿过的地形以山地为主 | B.乙地所在国家工业集中分布在该国西部 |
C.该剖面走向大致为西北—东南向 | D.乙地所在国农业集中分布在该国北部 |
8.
读我国某区域7月等温线分布图,完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甲区域的气温值是
【小题2】导致甲区域等温线闭合的因素是

【小题1】图中甲区域的气温值是
A.大于28℃ | B.小于28℃ | C.等于28℃ | D.不能确定 |
A.海陆位置 | B.大气环流 | C.洋流 | D.地形 |
9.

【小题1】游客观看“卧佛含丹”景观的最佳方位是
【小题2】下列另一时段,也可以观赏到“卧佛含丹”景观的是
广东省肇庆市(112°27′E, 23°03′N)美丽的七星岩仙女湖畔有一座长达1000多米的天然石山酷似一尊卧佛。每年国庆节前后,在太阳下山时,可见到太阳徐徐从卧佛口中落下,形成“卧佛含丹”的地理奇观。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游客观看“卧佛含丹”景观的最佳方位是
A.该山的东南 | B.该山的西南 |
C.该山的东北 | D.该山的西北 |
A.元旦前后 | B.我国植树节前后 |
C.五一劳动节 | D.我国教师节前后 |
10.
下图为我国东部亚热带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比例尺1∶500000
【小题1】图中
【小题2】与甲村相比,乙村

比例尺1∶500000
【小题1】图中
A.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 B.虎山比龙山气温低 |
C.河流在春季出现凌汛 | D.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
A.纬度更低且位于阳坡 | B.年降水量大且较为集中 |
C.人口和用地规模较小 | D.易受滑坡或泥石流影响 |
11.
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了第四座科考站—泰山站(73°51'S,76°58'E),它位于中山站(69°22'S,76°22'E)与昆仑站(80°25'S,77°07'E)之间,可为中山站通往昆仑站考察提供物资及应急保障的中继支撑。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小题2】泰山站位于北京的
【小题3】【小题4】我国四个南极科考站中

【小题1】【小题2】泰山站位于北京的
A.东南方向 | B.东北方向 |
C.西南方向 | D.西北方向 |
A.长城站濒临印度洋 |
B.中山站常年盛行东北风 |
C.泰山站与昆仑站相距约1300千米 |
D.昆仑站终年盛行下沉气流 |
12.
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富有老北京风情,近年已成为北京旅游热点之一。下图为南锣鼓巷街区及四合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图中

图中
A.从南锣鼓巷南口行至北口最短距离大约为1200米 |
B.按行走路线从南锣鼓巷北口向南再向东可至菊儿胡同东口 |
C.四合院封闭的围墙与北京夏季多雨的气候特征紧密相关 |
D.四合院的建筑结构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开放和包容 |
13.
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城市某日天气状况的网络截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注:本月最宜人的相对湿度为30%-60%
【小题1】此日
【小题2】此日

注:本月最宜人的相对湿度为30%-60%
【小题1】此日
A.日期最接近冬至日 | B.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向南移动 |
C.北极点附近有极昼 | D.地球公转速度较快,但逐渐减速 |
A.风向为本地盛行风向 | B.晚九时不宜户外锻炼 |
C.大气污染物易于扩散 | D.建议着厚外套加毛衣 |
14.
【小题2】图中( )
下图为某滨海地区某日某时等压面垂直剖面图(相邻两个等压面气压差相等)。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A.①比②气温高 | B.②比③气温低 |
C.③比④气压低 | D.④比①气压高 |
A.海陆间气压差异的成因与南亚西南季风的成因相同 |
B.③处受来自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形成对流雨 |
C.气流流向:②→①→④→③→② |
D.等压面分布状况可能出现在夜晚 |
15.
图1为我国某地一个蔬菜大棚的照片,图2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2中
【小题2】照片拍摄季节,当地的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而不是我们常见的白色塑料薄膜或者玻璃大棚。照片拍摄的时间以及这样做的目的分别是

【小题1】图2中
A.①能量大部分被大气所吸收 | B.②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 |
C.③只出现在夜晚起保温作用 | D.④表示散失的少量长波辐射 |
A.7—8月,削弱①以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
B.10—11月,阻挡②以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
C.12—次年1月,增加③以提高土壤的温度 |
D.6—7月,增强④以降低白天大气的温度 |
16.
下图为某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该气候类型为
【小题2】该气候类型

【小题1】该气候类型为
A.温带季风气候 | B.温带大陆性气候 |
C.热带沙漠气候 | D.亚热带季风气候 |
A.在全球各大洲均有分布 |
B.甲地比乙地的气温年较差小 |
C.成因是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 |
D.与同纬度大陆西岸相比,夏季易发洪涝 |
17.
下图为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局部)。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区域表示的半球和季节分别是
【小题2】图示

【小题1】图示区域表示的半球和季节分别是
A.北半球,夏季 | B.南半球,夏季 | C.北半球,冬季 | D.南半球,冬季 |
A.N为低纬信风带 | B.P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
C.M给大陆西岸带来降水 | D.M为极地东风带 |
18.
读表,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表中四种气候类型的正确叙述是
【小题2】表中既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又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小题1】关于表中四种气候类型的正确叙述是
A.甲降水季节变化小 | B.乙终年温和湿润 |
C.丙分布在大陆西岸 | D.丁雨热同期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19.
下图为我国东南部某村庄引水渠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河水可自流入村的线路是
【小题2】该村庄常年引用河水发展农业生产,将导致河流下游

【小题1】河水可自流入村的线路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水土流失加剧 |
B.水量急剧减少 |
C.水体净化能力下降 |
D.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
20.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读图,回答下题。

若甲代表沉积岩,乙代表岩浆岩,丙代表变质岩,箭头表示不同的地质作用,则

若甲代表沉积岩,乙代表岩浆岩,丙代表变质岩,箭头表示不同的地质作用,则
A.箭头①表示岩浆活动 |
B.箭头②表示重熔再生 |
C.箭头①表示地壳下沉 |
D.箭头②表示变质作用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