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7题)
下图是“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影响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表示________,B表示________,C表示________。
(2)全球气温上升对沿海地区带来的危害有________、________等。
(3)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现象十分严重,为实现该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试提出改善措施。
我国目前能源基本生产量仅次于俄罗斯和美国,基本消费量占世界的10.4%,居世界第二位。我国目前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大,中国正式对外公布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下图为“1978年9月~2005年9月北冰洋海冰范围的变化趋势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从北冰洋海冰范围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1978年到2005年全球气温呈______________趋势。
(2)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把以下选项填入对应各字母空中。
①极冰融化 ②燃烧矿物燃料 ③沿海低地被淹 ④毁林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3)简要说明我国CO2排放总量大的原因;并就此谈谈我国控制CO2排放量,实施低碳经济的可行性措施。
材料一 2015年12月12日,巴黎气候协议的达成。《巴黎协议》指出,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 ℃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 ℃之内而努力。
材料二

(1)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遏制全球变暖的重要措施之一。请列举至少两种温室气体。
(2)根据材料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这种现象被称为二氧化碳的________。
(3)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与日俱增的原因:一是大量燃烧矿物燃料;二是________。
(4)把图中预测海平面上升情况的序号填入下表空格中,使之与能源利用状况相适应。

(5)举例说明按材料二右图中①的状况发展下去,对我国未来产生的影响。
(6)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为了对保护和改善世界环境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应采取哪些措施?
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巴黎举行。读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二氧化碳主要排放国比例最大的国家是________。
(2)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较大,但人均排放量________,原因是
(3)大气中CO2含量逐年增加的人为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
(4)全球变暖带来的环境灾难主要有:
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5)控制全球气候变暖,人类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材料 “可怕的全球变暖”。

(1)根据材料,分析全球变暖将给大洋洲带来的严重后果及其形成原因。
(2)全球气候变暖给全球带来巨大影响。下列事象不会受其影响的是( )
A.海陆间水循环 |
B.阿拉伯半岛的气候类型 |
C.台湾海峡的宽度 |
D.珠峰的海拔 |

甲:________;乙:________。
材料一 下图为非洲南部图。

材料二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2015年12月12日晚通过全球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 ℃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 ℃之内而努力。全球将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1)中国在发展外向型经济过程中,如何减少CO2排放?
(2)全球变暖可能对高纬度国家农业生产造成哪些影响?
(3)为抑制全球变暖,我国政府主张“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请谈谈你对该原则的理解。
材料一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2012年9月20日消息,据美国宇航局网站报道,在格陵兰岛西北部,一个巨大的冰山正在逐渐瓦解。这个巨大的冰山名为PII-2012,原先是皮特曼冰川(Peterman Glacier)的一部分,但是在今年7月中旬和母体分离开来。专家称,未来200年间,冰岛的冰川将受全球变暖的影响而消失。

材料二 2012年7月4日以来孟加拉国洪水泛滥,卫生部门公布的最新数字显示,此次洪灾导致孟全国各地共有上百人死亡。
(1)全球变暖导致高纬度地区冰川融化,会产生哪些影响?
(2)孟加拉国洪水泛滥的原因是什么?
(3)针对全球变暖应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2.单选题- (共20题)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美、日、德三国人均GDP变化率均低于人均碳排放变化率
②美、日、德三国人均GDP与人均碳排放同步增长
③美、日、德三国单位GDP碳排放最大的是美国
④ 1971~2008年单位GDP碳排放下降量最大的是中国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①控制人口数量
②加快发展新能源
③加强科技创新
④缩减生产规模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小题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
A.①—②—③ |
B.①—④—② |
C.②—③—④ |
D.③—④—② |
A.①加强 |
B.②减弱 |
C.③加强 |
D.④减弱 |

【小题1】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小题1】马尔代夫淡水资源缺乏的原因主要是( )
A.岛国面积小,地表径流少 |
B.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
C.经济发达,生产用水量大 |
D.降水量少,淡水资源的补给量少 |
①珊瑚退化 ②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 ③雾霾严重 ④水土流失
A.① ② | B.③ ④ | C.② ③ | D.① ④ |
读“10 000年来挪威雪线高度和5 000年来中国气温距平(与平均气温的差值)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A.1470年~1520年 |
B.1620年~1720年 |
C.1840年~1890年 |
D.1910年~1950年 |
A.水稻种植向北扩展 |
B.江淮一带遭受寒潮侵袭次数增加 |
C.竹类分布向黄河流域扩展 |
D.野象栖息的最北界北迁 |
下图是“纳木错湖位置示意图”。近年纳木错湖泊面积不断扩大,2001年~2009年间,湖面扩张超过50平方千米。据此完成下题。
A.降水增多 |
B.生产、生活用水减少 |
C.全球气候变暖 |
D.湖泊下陷 |

【小题1】如果仅考虑气候变化别海岸变迁的影响,则全新世以来该地气候冷暖变化特征是( )
A.逐步变暖 | B.先暖后冷 |
C.逐步变冷 | D.先冷后暖 |
A.入海河流沉积作用 | B.地壳运动 |
C.风力的侵蚀 | D.海浪的侵蚀 |
A.温暖期较长,寒冷期偏短 |
B.干旱期明显长于湿润期 |
C.新生代以干旱气候为主 |
D.一直处于波动之中,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一致 |

【小题1】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是( )
A.逐年上升 |
B.波动上升 |
C.逐年下降 |
D.基本不变 |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
②大面积植树造林
③发展科技,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④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 |
D.①②③④ |


【小题1】上右图是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全球气温变化是因为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效应增强,温室效应增强的主要大气过程是(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①沿海低地可能被海水淹没
②华北地区春季旱情可能加重
③大气层频发强磁暴
④北冰洋周围海冰融化
A.① |
B.①③ |
C.②④ |
D.①②④ |

【小题1】图中温室气体排放( )
A.美国始终最大 |
B.美国人均高于中国 |
C.欧盟持续增加 |
D.中国处于较高水平 |
A.提高粮食生产稳定性 |
B.导致生物物种大量增加 |
C.缩短高纬河流封冻期 |
D.降低自然灾害发生频率 |
①植树造林
②控制酸性气体排放
③发展新能源、节能技术等
④减少氟氯烃等对臭氧层的破坏
⑤改善能源结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A.①②③ |
B.①③⑤ |
C.②③④ |
D.③④⑤ |
①限制和压缩重工业的发展,减少能源消耗
②加快发展水电和核电建设,改善能源消费构成
③大力建设林业生态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
④调整工业布局,将高能耗工业转移到西部地区发展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全球大气中CO2体积分数持续增加
②全球大气中的CO2体积分数增加了5倍
③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
④我国气温超越了历史最高水平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④ |
①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寒冷期
②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温暖期
③近5000年来,我国气温波动值在2 ℃以内
④1970年~1995年,大气中CO2的体积分数与气温变化趋势大体相近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④ |
①华北地区春季旱情加重
②黄河三角洲向海洋推进
③大气层频发强磁暴
④格陵兰岛冰盖面积减小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④ |
英国一研究小组对2000至2013年间南极洲东部朗霍弗德冰川的卫星图片和气象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13年中南极冰层上面先后出现了约8000个湖泊。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南极冰面出现大量湖泊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地面下沉 |
B.气候变暖 |
C.火山活动 |
D.河道变迁 |
A.水生植物疯长 |
B.冰川断裂移动 |
C.滑坡、泥石流灾害频发 |
D.蓄洪功能增强 |
【小题1】上述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
A.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 |
B.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紫外线 |
C.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 |
D.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
①臭氧层破坏
②酸雨
③城市热岛效应
④湖水富营养化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小题1】爱斯基摩人“手舞足蹈”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冰川下沉睡了数千万年的石油等矿产将会带给他们更加富裕的明天 |
B.气温变暖,生活更舒适 |
C.可以拥有更多的淡水资源 |
D.渔业资源增加 |
A.气候炎热难耐 |
B.家园将被淹没 |
C.风暴潮加剧 |
D.赤潮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增加 |
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巴黎举行,近200个缔约方一致同意通过《巴黎协定》,协定将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暖问题作出安排。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小题1】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A.全球各纬度降水量均增加 |
B.全球热带雨林的面积缩小 |
C.全球极端天气出现频率的增加 |
D.全球火山、地震进入频发期 |
A.大量使用制冷设备 |
B.过度排放酸性气体 |
C.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
D.大量使用矿物燃料 |
【小题1】下列现象中,与植物种群“搬家”相似的是( )
A.许多海洋鱼类选择游向更深更冷的水域 |
B.我国有组织地向西北移民 |
C.青藏高原的冻土变化加剧,冻土层温度下降,厚度增加 |
D.巴西的房屋建在巴西高原上 |
A.大力植树造林 |
B.禁止使用化石能源 |
C.控制人口数量 |
D.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7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