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基础再练 山地的形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72577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2/27

1.综合题(共2题)

1.

   岩层的空间方位通常用倾角和倾向来描述。如下图中“50°┤”表示岩层与水平面成50°夹角且向东倾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下图中画出A—B一线的地形剖面图,并在垂直剖面图上画出岩层分布情况。

(要求:用粗实线表示岩层分界;用图中符号表示岩层名称;先用铅笔作图再用黑色水笔描黑)

(2)从地形形态看,年轻的褶皱地区,向斜往往形成____________,背斜往往形成________。

(3)从地表形态看,甲处为________。从地质构造看,甲处为________。

(4)简析甲处地表形态的成因。

2.
读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该区域的褶皱形态及判断依据。
(2)说出图中甲城镇所处的地形类型,并分析成因。
(3)该地打算修建一条连接聚落丙、丁的公路,请在图中设计一条较为合理的线路。
(4)指出图示区域铁路选址的原则,并说明原因。

2.单选题(共6题)

3.
结合我国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图中地貌的成因,正确的是
A.图中地貌的形成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B.图中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板块张裂有关
C.甲、乙两座山脉的形成原因相同
D.丙河流的形成与断层处岩体破碎有关
【小题2】上图中
A.①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B.②处可能形成于干旱环境
C.③处可能含有生物化石D.形成时间顺序为②、①、③
4.
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和板块边界分别为(  )
①碰撞挤压   ②张裂作用  ③生长边界   ④消亡边界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小题2】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  )
A.渭河谷地的形成B.日本地震的发生
C.青藏高原的隆起D.东非裂谷带的形成
5.
(题文)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小题1)关于图中四地地貌成因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向斜谷地,乙—背斜山地B.甲—向斜谷地,乙—向斜山地
C.丙—向斜平原,丁—背斜山地D.丙—背斜平原,丁—向斜山地
【小题2】(小题2)图中有可能形成溶洞和发现恐龙化石的岩层分别是
A.①和②B.②和③
C.③和④D.④和⑤
6.

   用等高线反映一特定岩层顶面起伏形态的构造图称为构造等高线图。这种构造图定量地、醒目地反映了地下构造,特别是褶皱构造形态。这是油气田、煤田和一些层状矿床的勘探和开采中经常编绘的一种重要图件。读某背斜构造岩层顶面标高(海拔高度)变化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10号孔的孔深可能是(  )
A.245米B.300米
C.345米D.355米
【小题2】该背斜构造脊线大致经过的孔的位置是(  )
A.12~11~6B.10~9~7
C.12~10~9D.11~9~7
7.
图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测点编号。图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图b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   )
A.Ⅰ、Ⅱ、ⅢB.Ⅱ、Ⅰ、Ⅲ
C.Ⅲ、Ⅰ、ⅡD.Ⅲ、Ⅱ、Ⅰ
8.

   读“某地城市略图”, 该市现在计划再修建甲乙两条市外快速通道,结合地形和河流,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该城市布局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
A.矿产资的分布状况
B.政治经济的发展
C.交通运输的需要
D.地形和河流的分布
【小题2】交通线路的选择建设要注意成本,甲乙两条线路的交通造价相比较( )
A.乙线路造价低,是由于用到了林地和滩地
B.甲线路造价高,是由于地形因素的影响
C.乙线路造价高,是由于地形、河流的影响
D.甲线路造价高,是由于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