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读“某区域示意图”(单位:米),完成下列问题.

(1)该区地形基本以( )为界,明显分为( )和( )两类.
(2)A地区的气温为25.3℃,若只考虑高度变化,B地的气温约为( )℃.两类地区气候状况比较,气温( );降水( ).判断降水量不同的依据是( ).
(3)观察图中的人文地理特征,可以看出聚落分布的特点:①( );②( ).
(4)A城区成为当地商业中心的条件是( ).

(1)该区地形基本以( )为界,明显分为( )和( )两类.
(2)A地区的气温为25.3℃,若只考虑高度变化,B地的气温约为( )℃.两类地区气候状况比较,气温( );降水( ).判断降水量不同的依据是( ).
(3)观察图中的人文地理特征,可以看出聚落分布的特点:①( );②( ).
(4)A城区成为当地商业中心的条件是( ).
2.
读下面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公转到D时节气是( ) .
(2)2017年9月14日,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AB、BC、CD、DA四段中的( )段;此时段地球的公转速度在逐渐( )(变快或变慢).这个时间段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
A.吃月饼,共庆团圆 B.荡秋千,踏青插柳
C.放鞭炮,守岁迎春 D.望双星,鹊桥相会

(1)地球公转到D时节气是( ) .
(2)2017年9月14日,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AB、BC、CD、DA四段中的( )段;此时段地球的公转速度在逐渐( )(变快或变慢).这个时间段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
A.吃月饼,共庆团圆 B.荡秋千,踏青插柳
C.放鞭炮,守岁迎春 D.望双星,鹊桥相会
2.判断题- (共10题)
3.单选题- (共28题)
14.
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最主要表现在 ( )
A.人工降雨,促进大气中的水汽输送 | B.植树种草,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含量 |
C.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改变局部地表径流 | D.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径流的循环 |
20.
如图中的“蓝月亮”为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出的银河系中一个可能孕育生命的外星天体,据推测它本身不发光,但该天体上光照良好.“蓝月亮”上的光照可能来自( )


A.太阳 | B.地球 | C.行星 | D.恒星 |
30.
如下图为“世界海陆轮廓图”.关于甲、乙两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的形成与盛行风有关,乙与盛行风无关 | B.甲、乙两洋流的流向无季节变化 |
C.甲、乙两洋流附近均有世界著名渔场 | D.甲、乙两洋流的形成均与盛行风有关 |
32.
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如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 )


A.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
B.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
C.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
D.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
34.
(题文)读我国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有关图中地貌的成因,正确的是


A.图中地貌的形成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
B.图中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板块张裂有关 |
C.甲、乙两山的形成原因相同 |
D.丙河流的形成与断层处岩体破碎有关 |
38.
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下列现象与青藏高原地理环境不相符的是
A.地壳隆升,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 |
B.冰川广布,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 |
C.土壤贫瘠,多冻土,土层深厚 |
D.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牦牛为主 |
39.
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变化,如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少会引起该地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 )
①羊八井地热温度升高
②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
③山地针叶林带的海拔高度降低
④风化导致岩崩现象加剧
①羊八井地热温度升高
②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
③山地针叶林带的海拔高度降低
④风化导致岩崩现象加剧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40.
若全球气候变暖,则水循环各环节水量变化量最可能是( )
A.植物蒸腾作用减弱,海洋蒸发量明显增大 | B.陆地河湖蒸发量将明显变小 |
C.水汽输送增加量小于陆地径流增加量 | D.全球降水量明显大于蒸发量 |
4.选择题- (共3题)
41.若cos( {#mathml#}{#/mathml#} )cos( {#mathml#}{#/mathml#} )= {#mathml#}{#/mathml#} (0<θ< {#mathml#}{#/mathml#} ),则sin2θ={#blank#}1{#/blank#}.
42.若cos( {#mathml#}{#/mathml#} )cos( {#mathml#}{#/mathml#} )= {#mathml#}{#/mathml#} (0<θ< {#mathml#}{#/mathml#} ),则sin2θ={#blank#}1{#/blank#}.
5.填空题- (共2题)
44.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同学们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性.
(2)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 )(风带名称).
(3)B地终年受( )的控制,形成当地相应的气候特点:( ),与之相对应的陆地自然带是( ).
(4)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 )(气候类型),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 )带.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性.
(2)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 )(风带名称).
(3)B地终年受( )的控制,形成当地相应的气候特点:( ),与之相对应的陆地自然带是( ).
(4)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 )(气候类型),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 )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判断题:(10道)
单选题:(28道)
选择题:(3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