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材料一 “仙女圈”位于非洲西海岸纳米布沙漠,其中央不长草,周围的草长得茂盛。左图为“仙女圈”景观图,右图为非洲南部局部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2013年,德国植物学家尤尔根斯研究发现,“仙女圈”的形成可能与白蚁密切相关。白蚁喜阴凉潮湿,多以草类植物为食。一般白蚁巢穴位于地下2米左右,但纳米布沙漠的白蚁巢穴却在地下5米以下,且多分布在“仙女圈”中央土层下。“仙女圈”附近沙漠年降水量在100毫米左右,雨期极短,“仙女圈”中央下层泥土较为潮湿。尤尔根斯认为,沙漠白蚁为保证自己存活,将“仙女圈”内的草啃食,使“仙女圈”无植被覆盖,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仙女圈”结构。
(1)“仙女圈”所在沙漠地区上升气流极弱,简析其原因。(2)试分析纳米布沙漠白蚁巢穴深的原因。
(3)推测纳米布沙漠白蚁外出觅食的时间规律,并简述理由。
(4)尤尔根斯认为“仙女圈”的形成与白蚁有关,请结合材料说明该观点。
材料一 响水稻,出产于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具有早熟、饱满、优质、高产等特点。响水大米是世界上唯一在火山熔岩台地上生产稻米的区域。其生长的土地为古代火山爆发时,岩浆流淌凝固而成的大面积玄武岩“石板地”,由于大面积石板地反射热量,使地温、水温分别比一般稻田高出2~3℃左右。腐殖土积于其上,厚度达20~30厘米,其水质为镜泊湖流出的牡丹江上游及地下泉水。远在唐代渤海国时期,渤海镇地区已经出现了先进的水利灌溉和水稻栽培技术。自唐代以来,至宋、元、明、清,响水大米始终是历朝贡米,为皇室所享用。当地农民利用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采用传统方式种植水稻,并在稻田中养鸭,稻米热销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等地。
材料二 图示为渤海镇行政区划图及响水稻分布示意图。

(1)分析响水稻早熟、饱满、优质、高产的主要原因。
(2)说明渤海镇农民在稻田中放养鸭子的效益。
(3)分析响水稻米热销俄罗斯的主要原因。
2.单选题- (共4题)

【小题1】当日 14 时,下列地点中气压最低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盖塔拉洼地,位于埃及西北部的沙漠中,最低处海拔-133m。近年来,为发展渔业生产,人们通过挖掘隧道,采用中国专利技术的高速输水管道系统,实现无动力引入地中海海水,并利用下沉式网箱养殖方式,在洼地成功建立了“沙漠渔场”,目前,该区的“沙漠鱼”不仅解决了本国的水产品产量不能自足问题,而且已经销售到非洲其他国家。
【小题1】在建造“沙漠渔场”的过程中,最弱化考虑的因素是
A.距地中海近,且可自流引水节省成本 |
B.防止引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和下渗损耗 |
C.鲜活鱼产品的潜在需求旺盛 |
D.本地劳动力的数量和技能 |
A.去除杂质,淡化海水 | B.控制网箱内水温 |
C.扩大鱼的生存空间 | D.增加水体含氧量 |
A.岸线变得曲折绵长 | B.绿洲农业供水增加 |
C.水体深度持续加深 | D.“水下绿洲”面积扩大 |
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成员在新疆和田地区尼雅遗址一处古墓中发现绣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文字的汉代蜀地织锦,此发现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四川古称“蜀国”和“蚕丛之国”,但是蜀地极少出土宋代以前的完整蜀锦。
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
【小题1】蜀锦起源于四川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原料充足 | B.官府扶持 | C.技术精湛 | D.水运便利 |
A.人口稀少,市场狭小 | B.气候潮湿,不易保存 |
C.地形崎岖,交通闭塞 | D.战事频发,损毁严重 |

【小题1】该地区第一、第三产业绝对联动程度远大于第二、第三产业的主要原因是( )
A.丰富的矿产资源与旅游资源的有效结合 |
B.丰富的旅游资源与粗放农业的有效结合 |
C.丰富的矿产资源与特色农业的有效结合 |
D.丰富的旅游资源与特色农业的有效结合 |
A.生态环境恶劣 |
B.干旱缺水严重 |
C.加工业水平低 |
D.基础设施落后 |
①调整产业布局,优先发展重化工业
②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二产业
③以各产业技术升级增强产业联动效应
④利用区位优势发展高科技产业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