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和平区2017届高三第一次质量调查(一模)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72382

试卷类型:一模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19

1.综合题(共1题)

1.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月牙泉”位于甘肃省西部的软煌市,其位置如图所示,因“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洞竭”而成为奇观。但随着周边水序建设、农业垦荒以及城市扩大,“月牙泉是否会消失”成为关注的焦点。

   
(1)指出月牙泉的主要补给类型,说明其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四周沙山的坡脚向月牙泉移动了13-60米,使其面临“沙山掩泉”的威胁。

(2)从沙源变化和外力作用角度,分析“沙山掩泉”的原因。

为拯救月牙泉,国家计划实施“引哈济党”工程,从青藏高原哈尔腾河的苏干湖调水入党河。

(3)分析“引哈济党”工程对调入区的有利影响,并说明当地在水资源利用中应采取的措施。

2.单选题(共4题)

2.

   某地理兴趣小组4月初前往皖南某村观赏“油菜花”,发现当地山坡上分布着坡耕地和梯田两种耕地形态(如下图),统计表明开垦初期向阳坡的坡耕地农产品亩产量普遍高于同等条件(包括海拔、坡向、农作物类型等)下的梯田,但以后逐渐逆转。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初期、坡耕地的农产品亩产量普遍高于梯田的原因是坡耕地农作物
A.光照条件好于梯田B.水分条件好于梯田
C.土壤条件好于梯田D.热量条件好于梯田
【小题2】随着不断耕作,坡耕地产量逐渐下降的原因是
A.土壤盐碱化严重B.水土流失加剧
C.植物多样性减少D.地下水位上升
3.

   北京颐和园最大的石桥——十七孔桥,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桥长150米,每年某几天阳光能把十七孔桥的十七个孔全部照亮,使桥孔变成金色,十七孔桥会呈现出“金光穿洞”的惊艳奇观(如右图),这是十七孔桥一年当中最美的景色。左图为颐和园景区示意图。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据图文材料推断,能够观赏到“金光穿洞”的最好时间是
A.夏至日正午B.冬至日下午
C.春分日出时D.秋分日落时
【小题2】推断南湖岛的面积大致是
A.1千—2千平方米B.1—2平方千米
C.1万—2万平方米D.10—20平方千米
4.

   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的比值(0—14岁和15—64岁人口与15—64岁人口的比率)。下图为世界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及中国的人口抚养比及发展趋势统计图。

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据图文材料推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1970—2010年为中国人口高速增长阶段
B.发达地区2010年后人口自然增长回升迅速
C.欠发达地区的老龄化2010年后日趋严重
D.2030—2050年间全球人口抚养比呈增高趋势
【小题2】预计到2050年中国的人口抚养比将接近60%,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最可能是
A.医疗卫生的财政支出减少B.劳动力资源优势更突出
C.制约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D.劳动人口退休年龄延长
5.
通勤是指从家往返工作地点的过程。下图为某住宅区居民的通勤流量、通勤距离分布方向玫瑰图,读图,回答问题。

该住宅区居民
A.居民通勤方向主要为东西方向B.居民东南方向通勤距离最长
C.该小区位于市中心干道交汇处D.居民通勤的方式主要为步行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