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中学2019届高三六模文综-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72240

试卷类型:四模及以后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19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每年5、6月份,来自青藏高原的干冷空气与印度的暖空气交汇,使印度的西部和北部多沙尘暴。2018年6月14日,美国宇航局拍摄的卫星照片上显示,这些地区笼罩着大量灰黄色的沙尘暴,连印度首都新德里也被“埋”在其中。

材料二 左图为“印度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及沙尘暴范围图”,右图为“新德里气候统计资料图”。

 
(1) 描述印度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点。
(2) 分析印度西北部5、6月多沙尘暴的原因。
(3) 分析印度乞拉朋齐成为世界雨极的原因以及西部边境形成沙漠的原因。
(4) 说明为减轻沙尘暴带来的影响当地可采取的措施。
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安吉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天目山北麓,县内层峦叠嶂、翠竹绵延,森林覆盖率达72%,被誉为气净、水净、土净的“三净之地”,竹业、茶业和椅业构成安吉的三大特色产业。安吉县曾是浙江省的20个贫困县之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走上“工业强县”之路,后来迫于环境污染压力,安吉开始由“工业立县”向“生态立县”转变。经过10多年的发展,安吉县逐步探索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发展路子,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共进。下图等高线示意安吉县地形。

(1)分析安吉县地形特征以及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2)推测安吉县竹品、茶叶和转椅加工厂的布局特点,并说明理由。 
(3)说明安吉县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经济、推动绿色发展采取的具体措施。
3.

   康养旅游是以健康养生为需求的深度旅游,近年来方兴未艾。作为曾经的“钢铁之城”,攀枝花正逐步发展成为“养老、养生、养心”的中国康养旅游城市。天坑地漏、高峡平湖、溶洞温泉、森林草地共存一地,“春赏花、夏避暑、秋品果、冬暖阳”,全年优质果蔬不断,可谓康养(健康疗养)胜地。下图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分析攀枝花发展康养旅游的有利自然条件,并指出其可能面临的发展困境。

2.单选题(共5题)

4.
下图反映黄河下游花园口站在三个不同时段内年径流量及输沙量的变化范围。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花园口站年径流量及年输沙量总体变化趋势是
A.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都增大B.年径流量增大,年输沙量减小
C.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都减小D.年径流量减小,年输沙量增大
【小题2】产生图示水沙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中上游修建水库B.中上游植树造林
C.流域降水增多D.全球气候变暖
5.

   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于河流两侧的地形称为河流阶地。一般情况下,阶地位置越高年代越老。下图是北半球某河流平直河道段的河谷及两岸阶地的东西向剖面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对河谷地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A.该河流的流向为由北向南B.流水的搬运作用形成了河流阶地
C.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D.三个砂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a-c-b
【小题2】该地区的耕地和居住地适宜分布的地区及原因是
A.分布在河漫滩,离水源较近B.分布在阶地①,植被丰富
C.分布在阶地②,土壤肥沃D.分布在阶地③,地势较高
6.

   植被覆盖度指某一地域植被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域面积之比。贺兰山东麓多为洪积平原,年平均降水量约200 mm。下图为宁夏贺兰山东麓植被覆盖度季节变化趋势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四条折线所对应的季节正确的是
A.①—春季B.②—秋季
C.③—冬季D.④—夏季
【小题2】与其他季节相比,①季节植被覆盖度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低,蒸发量小B.气温回升,季节性积雪融水量多
C.气温高,冰川融水量多D.降水较多,植被生长好
【小题3】根据21世纪以来贺兰山东麓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趋势,可推测该地区
A.生态环境明显改善B.荒漠化程度有所加重
C.流水侵蚀作用减弱D.地下水水位逐渐上升
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于1987年正式注册成立,现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电信设备商,读公司发展历史简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从1987—1996年,华为公司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A.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B.丰富的高技术人才
C.交通条件的改善D.先进的管理理念
【小题2】华为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突出的优势有
A.低碳环保节能B.小批量定制化
C.注重市场营销D.重视科研投入
8.

   都市圈(区)是指由其核心作用的中心城市和周边受到中心城市强烈辐射、有着紧密联系的城市组成的城市经济区域。它是城市化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都市圈(区)的发育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图为山东都市圈(区)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山东省都市圈(区)的形成,得益于
A.城市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B.生产要素的空间集聚
C.跨区域的人口迁移D.快速化交通通信方式的兴起
【小题2】山东省六大都市圈(区)的形成,有利于
A.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形成优势互补的城市分工与协作
B.加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郊区城市化
C.减轻大城市的土地承载压力,有效遏制环境恶化
D.中小城市服务等级提高,建立多层次的城市空间网络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