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1中甲→乙→两的自然带变化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并分析该变化形成的主要原因。
(2)试分析“五大湖”地区发展工业的主要区位优势。
(3)五大湖地区中的“钢都”匹兹堡成功转型为科技新城,而“汽车城”底特律却在2013年宣告破产。有人认为我国东北工业区应学习匹兹堡实施“资源枯竭型旧城向科技新城转型”,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4)据图3,归纳美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材料一:图1为“美国本土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图2为“五大湖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材料三:图3为“1800~2050年美国城市化进程图”。

(1)写出图1中甲→乙→两的自然带变化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并分析该变化形成的主要原因。
(2)试分析“五大湖”地区发展工业的主要区位优势。
(3)五大湖地区中的“钢都”匹兹堡成功转型为科技新城,而“汽车城”底特律却在2013年宣告破产。有人认为我国东北工业区应学习匹兹堡实施“资源枯竭型旧城向科技新城转型”,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4)据图3,归纳美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长江源头和中下游河段的汛期及主要补给方式。
(2)重庆农业持续发展面临着人均耕地减少,人地矛盾突出等问题,请从材料二所提供的材料中,找出两条此问题产生的依据。
(3)为实现经济更协调,分析长江上游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如何实现优势互补。
(4)大力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建设沿江绿色发展轴,应采取哪些措施?
材料一: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面积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生态地位重要、综合实力较强、发展潜力巨大。图1“长江经济带示意图”。

材料二:重庆市为上游成渝经济区的重要城市,下表为“重庆土地利用现状和重庆城镇化率资料统计表”。

(1)分别写出长江源头和中下游河段的汛期及主要补给方式。
(2)重庆农业持续发展面临着人均耕地减少,人地矛盾突出等问题,请从材料二所提供的材料中,找出两条此问题产生的依据。
(3)为实现经济更协调,分析长江上游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如何实现优势互补。
(4)大力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建设沿江绿色发展轴,应采取哪些措施?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例举贵州省有哪些地质灾害,并分析原因。
(3)分析贵州省将易地搬迁作为脱贫途径的主要原因。
(4)试推测贵州省为解决易地搬迁后劳动力的再就业,可能采取的主要措施。
材料一:图1“贵州省地形示意图”

材料二:图2“贵阳气候资料图”

材料三:贵州省石灰岩广布,流水溶蚀作用强烈,多喀斯特地貌,部分乡镇常有“八山—水—分田”之说。贵州省的贫困人口较多,根据“十三五”规划,贵州省拟通过易地搬迁实现部分贫困人口脱贫。
(1)据材料归纳贵阳的气候特点。(2)例举贵州省有哪些地质灾害,并分析原因。
(3)分析贵州省将易地搬迁作为脱贫途径的主要原因。
(4)试推测贵州省为解决易地搬迁后劳动力的再就业,可能采取的主要措施。
2.单选题- (共20题)
8.
关于地球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自转围绕的中心是地轴 |
B.冬至日至春分日,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小 |
C.近日点之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 |
D.公转时,地轴与黄道面斜交成23°26’的角 |
9.
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主要作用是( )
①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之中
②维持了地球上的水量平衡
③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之一
④联系了地球表面和内部的各大圈层
①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之中
②维持了地球上的水量平衡
③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之一
④联系了地球表面和内部的各大圈层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10.
图示是洋流流经某中低纬海区的海水等温线图,指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南半球暖流 ②北半球暖流 ③南半球寒流 ④北半球寒流 |
B.①南半球寒流 ②北半球寒流 ③北半球暖流 ④南半球暖流 |
C.①北半球暖流 ②南半球寒流 ③北半球寒流 ④南半球暖流 |
D.①北半球寒流 ②南半球暖流 ③南半球寒流 ④北半球暖流 |
11.
全球变暖会带来诸多影响。以下关于全球变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使人类生产、生活中的能源需求量大幅度减少 |
B.加剧冰川融化,使世界各地的水资源更加充沛 |
C.使世界各地的农作物产量普遍提高 |
D.使高纬度地区变得温暖、适于农作物生长 |
16.
下图为某国1980年、2000年、2025年“人口金字塔示意图”。由图推断,该国人口变化的突出特征可能是( )


A.老龄化趋势显著 | B.年轻劳动力过剩 |
C.自然增长率上升 | D.人口出生率较高 |
19.
粤港澳大湾区由珠三角9个城市、香港和澳门组成,人口超过6600万人。面积5.6万多平方公里,GDP约1.3万亿美元。作为中国城市化的典范,关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化说法错误的是( )
A.优化城市之间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加强整体规划 |
B.加强户籍管理,限制低收入人群进城务工 |
C.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完善交通建设,形成“一小时生活圈” |
D.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大研发创新,发展智能制造业 |
21.
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川、渝有丰富电力的主要原因是( )
A.石油、天然气丰富 | B.太阳能资源丰富 | C.煤炭资源丰富 | D.水能资源丰富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