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6题)

材料一:地热资源是一种可再生和清洁能源。地热资源的开采对象,主要是埋藏浅、热储量大、有流体(地下水)把热能传引到地表的湿地热田。有些地区的地热水中含有许多责重的稀有元素、放射性元素、稀有气体和化合物。
材料二:山东省境内的泰山是世界地质公园,它有中国最古老的岩石地层之一,是山东丘陵中最高大的山脉。泰山在形态上呈现层峦叠峰、高耸巍峨之势,它由峰高谷深、绝壁瀑布、“方山”溶洞等多种地貌景观组合而成。
(1)概括山东省已探明地热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说明该资源分布与何种地质构造关系密切。(2)地热资源被归为清洁能源,但如果开发利用不合理,也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地热资源(地热水)开发不当可能会给环境带来哪些不良影响?
(3)地热资源(地热水)被归为可再生资源,但在一定条件下也会枯竭。试从更新周期的角度分析导致枯竭的原因。
(4)构成泰山的最主要岩石类型是哪一种?泰山地貌景观的形成主要受到了哪些地质作用的影响?

(1)写出太阳直射于A点时,北京(116°E)的时刻及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特征。
(2)概述太阳直射点从B点移至E点的过程中,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及日出时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旗杆影子朝向的变化情况。

材料:棕榈油是植物油中品质最差的一种,目前广泛使用于方便面、麦当劳、肯德基制作;棕榈油也用于生产生物柴油制作。油棕榈林主要集中在印度尼西亚,棕榈油公司为种植棕榈林,锯伐和烧焦大片的原始森林。印度尼西亚棕榈油的主产区为苏门答腊岛,苏门答腊岛的棕榈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印尼总量的80%。
分析苏门答腊岛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并推测生产棕榈油对其自然环境的影响。美国经济学家赫希哲的贸易动态分析模型有助于理解国际产业转移过程。该模型将产品生命周期分为创新、成熟和标准化三个阶段。采用贸易量(进口、出口)来考察国际产业转移情况,模型把世界贸易国分为三组:工业高度发达国家(如美国);较小的工业发达国家(如西欧各国和日本);发展中国家(如东南亚各国)。下图是对该理论的形象表述。

贸易动态分析模型图中横轴代表时间(以T表示),纵轴代表新产品的贸易量,原点0的上方代表净出口,原点0下方代表净进口,离原点0越远数值越大。从0到T1为发达国家产品创新阶段,产品无出口,仅满足国内需求。从T1开始产品逐渐成熟,发达国家将产品出口到发达小国,开拓这些国家的市场,从而刺激了其国内厂商模仿或引进技术。T2早期发达小国开始国内生产以替代部分进口产品,满足国内需求,后期进口明显下降;这时发达国家开始开拓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该产品出口到发展中国家。
(1)阐述从T4至T5阶段三组国家的该产品贸易动态演变。(2)分析国际产业转移对产业移出国和产业承接国产生的正、负效应。


材料一: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基础教育十分薄弱,小学辍学率达31%,但印度政府重视“精英教育”
材料二:印度纺织工业产值占工业总值的14%,印度有近9000万人直接或间接从事与纺织行业相关的工作。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印度选择了一条绕过制造业,依靠服务业的发展来推动经济增长的道路,如其软件和软件服务外包等行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表是2014年印度产业结构与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的比较表。
按人均GDP划分 | 中下等收入水平国家 | 中上等收入水平国家 | 发达国家 | 印度 | |
平均值(美元) | 2390 | 4260 | 24930 | 1580 | |
城市化水平(%) | 49 | 65 | 78 | 32 | |
产业结构(%) | 第一产业 | 13 | 9 | 2 | 18 |
第二产业 | 35 | 37 | 32 | 25 | |
第三产业 | 52 | 54 | 66 | 57 | |
就业构成(%) | 第一产业 | 44 | 30 | 6 | 51 |
第二产业 | 22 | 28 | 38 | 20 | |
第三产业 | 34 | 42 | 56 | 29 |
(1)概述印度的海陆位置,并从航运角度分析其优势。
(2)从地形和气候的角度,分析印度发展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
(3)简析印度发展纺织工业的区位条件。
(4)印度已形成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但城市化水平明显偏低,分析其原因。


表1昆明和贵阳的降水量、降水天数及相对湿度比较
| 11~次年4月 | 5~10月 | ||||||
| 降水量 (mm) | 占全年 比重 | 降水天数(天) | 相对湿度(%) | 降水量 (mm) | 占全年 比重 | 降水天数(天) | 相对湿度(%) |
昆明 | 116.3 | 11.2 | 31.0 | 66 | 918.1 | 88.8 | 103.6 | 79 |
贵阳 | 278.5 | 24.7 | 80.9 | 77 | 849.8 | 75.3 | 95.0 | 76 |
表2昆明和贵阳气温的较差比较
| 年较差(℃) | 日较差(℃) | ||||
年平均 | 1月 | 4月 | 7月 | 10月 | ||
昆明 | 12.1 | 11.1 | 13.9 | 14.8 | 7.2 | 8.8 |
贵阳 | 19.1 | 8.0 | 6.9 | 9.3 | 8.0 | 7.5 |
(1)判断图示地区的地形地势特点;说明该地区最具特色的地貌类型,简析成因。
(2)比较昆明和贵阳气温年较差、日较差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列表比较昆明准静止锋和江准准静止锋的不同之处。
(4)在中国的地域文化景观中,云贵地区最能体现文化的多样性,分析原因。
2.单选题- (共10题)
【小题1】导致亚欧大陆东、西部气候特点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受不同的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 B.海陆位置及大气环流的影响 |
C.河流湖泊等水文特征差异大 | D.地形地势和植被的差异很大 |
A.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普遍高温 | B.同纬度夏季气温,西部普遍高于东部 |
C.冬季受中纬西风带的控制普遍低温 | D.同纬度冬季气温,西部普遍高于东部 |
A.东部夏季降水量大,西部冬季降水量小 | B.东、西部均夏季降水量大,冬季降水少 |
C.东部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小,西部变化大 | D.东部降水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比西部大 |

【小题1】以成因判断,洋流①~④中成因与其他三支不同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甲区域下沉气流变得活跃 | B.乙附近沿岸地区降水减少 |
C.丙海区鱼类数量明显增多 | D.洋流②、⑤的势力变强 |
A.北海道渔场 | B.北海渔场 | C.秘鲁渔场 | D.纽芬兰渔场 |

【小题1】据图判断可知,
A.a~d四处气压值由高到低的排列是c-a-d-b | B.空气垂直运动的方向为甲地上升、乙地下降 |
C.空气水平运动方向为高空a→b、低空c→d | D.该气压形势主要出现在寒暖交替很大的季节 |
A.甲地为城区,乙地为郊区 | B.甲处的比热容大于乙处 |
C.乙处的云雾天气比甲处多 | D.乙处大气污染可能减轻 |
【小题1】八大行星中,与火星轨道相邻的两大行星是
A.金星 地球 | B.木星 土星 | C.地球 木星 | D.金星 木星 |
①没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液态水 ②没有坚硬表面
③距离太阳远,表面温度较低 ④体积和质量小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小题1】古巴是美国“一湾之隔”的国家,“一湾”指的是
A.波斯湾 | B.墨西哥湾 | C.孟加拉湾 | D.几内亚湾 |
A.东北风 | B.东南风 | C.西北风 | D.西南风 |
①大量美国人赴古巴旅游,将增加古巴的外汇收入
②美国商品进入古巴,有利于改善古巴人民的物质生活
③古巴煤炭资源出口到美国,转化资源优势为资金优势
④古巴蔗糖等农产品出口到美国,增加古巴农民的收入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小题1】据图推测可知,
A.湛江始终狂风大作 | B.海口风力将不断增强 |
C.黄岩岛将吹偏南风为主 | D.西沙群岛风力可能达9~10级 |
A.东北方向 西风带 | B.东南方向 赤道低气压带 |
C.西北方向 副热带高气压带 | D.西南方向 东北信风带 |
A.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 B.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
C.遥感、实地观测 | D.卫星定位系统、实地观测 |
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成分以甲烷为主。页岩气开采时需向地下数百米甚至上千米含气岩层中注入大量高压水压裂岩层以形成并扩大裂缝、孔隙。我国页岩气资源储量位居世界首位,但页岩气资源大部分位于北方,储备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小题1】2017年将自行建成我国首个年产百亿立方米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这标志着我国页岩气开发实现了重大战略性突破,可提前进入到规模化商业化发展阶段。涪陵页岩气田的建成对我国的重要意义还有
①优化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②解决近期能源对外依存高的问题
③防冶大气污染和节能减排 ④拥有独立开发页岩气资源能力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①岩浆冷凝遇空气形成 ②沉积和固结作用形成
③岩层受构造挤压形成 ④变质作用后收缩形成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A.水资源紧张 | B.地质构造不稳定 | C.生态脆弱 | D.人口过于密集 |
2016年3月9日,日全食天象出现在印尼全境。日全食过程中,在太阳将要被月球完全挡住之前和之后的瞬间,太阳光从月面边缘的山脉缝隙中透射出一串发光的亮点(见图),因由英国天文学家贝利最早解释了该现象,因此又称为贝利珠。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贝利珠现象表明
A.月球表面环形山密布 | B.太阳活动处于高峰期 |
C.月球表面温度极其高 | D.太阳内部核聚变反应 |
A.东侧 | B.西侧 | C.南侧 | D.北侧 |
A.日地月成一线且月球位于中间 | B.地球公转的速度变大 |
C.沿海地区的潮位均达到当日的最高 | D.地球自转的速度变大 |
| 0~14岁人口比重 (%) | 15~59岁人口比重 (%) | 城镇人口比重 (%) | 接受高等教育人口比重 (%) |
2010年 | 16.60 | 70.14 | 49.68 | 8.93 |
2014年 | 16.31 | 68.16 | 54.77 | 9.19 |
【小题1】2014年人口统计数据与2010年比较,我国
①老龄化程度日趋严重 ②人口抚养比持续下降
③人口文化素质显著提高 ④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高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外来常住人口已成为上海社会经济发展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群体。下表为“2000-2010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分布及变动情况”表。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 面积(平方千米) | 2000年(万人) | 2005年(万人) | 2010年(万人) |
城区核心区 | 51.64 | 24.07 | 24.18 | 43.99 |
城区边域区 | 236.81 | 77.09 | 72.94 | 126.18 |
近郊区 | 1624.22 | 155.77 | 224.27 | 483.23 |
远郊区 | 4427.77 | 56.58 | 117.01 | 244.30 |
【小题1】2010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分布密度最高的区域是
A.城区核心区 | B.城区边缘区 | C.近郊区 | D.远郊区 |
A.城市各区域外来常住人口都在持续增长 | B.城区边缘区外来常住人口增幅最大 |
C.远郊区外来人口密度始终最小 | D.近郊区外来常住人口增幅最大 |
A.交通条件 | B.就业收入 | C.自然环境 | D.基础设施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6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