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6题)
1.
新疆M自治州人口约232万,盛产大米,单产高且米质好。M州年降水量从西向东呈递增趋势,年降水量220-500mm。年蒸发量1300-2400mm。R河谷地有“西域湿岛”之称。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分析R河谷地成为“西域湿岛”的原因。
(2)简述M自治州发展水稻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3)推测M自治州可以发展的工业部门,并分析其区位优势。

(1)分析R河谷地成为“西域湿岛”的原因。
(2)简述M自治州发展水稻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3)推测M自治州可以发展的工业部门,并分析其区位优势。
2.
盛行风向和洋流分布都有其规律,并对地理环境产生相应的影响。读某海域盛行风向和洋流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简述图中①处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2)简述洋流对图中甲地气候类型的影响。
(3)分析图示季节时马六甲海峡表层海水的流向。

(1)简述图中①处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2)简述洋流对图中甲地气候类型的影响。
(3)分析图示季节时马六甲海峡表层海水的流向。
3.
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中国最大的人口迁移地区之一。读图回答问题。

(1)简述长三角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2)概括从1995年到2005年长三角地区人口迁移吸引中心的主要变化特点。
(3)简析与1995年相比, 2005年上海人口迁移吸引范围的变化特点,及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1)简述长三角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2)概括从1995年到2005年长三角地区人口迁移吸引中心的主要变化特点。
(3)简析与1995年相比, 2005年上海人口迁移吸引范围的变化特点,及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5.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在能源生产与消费领域表现显著。图为中国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及国内生产总值重心在经度上的变化。中国大陆的几何中心位于甘肃的兰州(34°N,103°40′E)。读图回答问题。

(1)据图归纳我国能源生产、能源消费和国内生产总值重心的时空分布特点。
(2)据图说明能源跨地区调配的必要性,并分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据图归纳我国能源生产、能源消费和国内生产总值重心的时空分布特点。
(2)据图说明能源跨地区调配的必要性,并分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6.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引领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将发挥更大作用。读相关资料回答。

(2)分析冀成为北京产业转移地的主要原因。
(3)运用产业结构原理,评价北京第三产业比重高的合理性。
(4)根据材料,就如何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
材料一:“京津冀地形图”、“京津冀城镇体系与三小时交通经济圈规划图”与“京津冀三地产业规划定位简图”。

材料二:2013年京津冀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统计简表。
| 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 城镇化水平 (%) | 第一、二、三 产业结构(%) | 交通时间距离 |
北京 | 1261 | 86.2 | 0.8∶22.3∶76.9 | 京津:33分钟 |
天津 | 1183 | 81.6 | 1.3∶50.6∶48.1 | 津冀(石家庄):5小时 |
河北 | 386 | 48.2 | 12.3∶52.2∶35.5 | 冀(石家庄)京:1.3小时 |
(1)归纳京津冀地区城市分布特点。
(2)分析冀成为北京产业转移地的主要原因。
(3)运用产业结构原理,评价北京第三产业比重高的合理性。
(4)根据材料,就如何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
2.单选题- (共13题)
7.

【小题1】有关图中四地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此时大约处于一年中的
【小题3】此时与上海日期相同的范围占全球范围的比例接近
下图为某日观测到的同一经线上不同纬度的日出时刻(东八区区时)。此时,东八区区时为12时。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有关图中四地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日出时间最早 | B.乙地日落时间最晚 |
C.丙地日出方向为正东 | D.丁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
A.5月或6月 | B.6月或7月 |
C.11月或12月 | D.12月或1月 |
A.1/4 | B.1/2 | C.1/3 | D.2/3 |
8.
等高线地形图中蕴含着许多地理信息。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甲、乙、丙、丁、戊五地,位于溪谷的有
【小题2】从等高线示意图中可以得知的是
①溪谷的坡度变化 ②溪流的水深变化
③溪流的流量变化 ④溪谷堆积物粒径大小变化

【小题1】图示甲、乙、丙、丁、戊五地,位于溪谷的有
A.1处 | B.2处 | C.3处 | D.4处 |
①溪谷的坡度变化 ②溪流的水深变化
③溪流的流量变化 ④溪谷堆积物粒径大小变化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9.

【小题1】此次地震发生的地点位于
【小题2】板块交界处地震多发,此次地震发生在
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6年3月2日20时49分47秒在印尼苏门答腊岛海域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此次地震发生的地点位于
A.北纬4.9度,东经94.21度 |
B.北纬4.9度,西经94.21度 |
C.南纬4.9度,东经94.21度 |
D.南纬4.9度,西经94.21度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处 |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处 |
C.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生长边界处 |
D.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三大板块边界处 |
10.
下图为沿某大陆34°纬线的气候要素变化曲线图(①表示1月均温,②表示11~4月降水量,③表示7月均温,④表示5~10月降水量)。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该大陆所属的世界文化圈是
【小题2】造成该大陆东、西两岸降水季节分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该大陆所属的世界文化圈是
A.非洲文化圈 | B.东亚文化圈 |
C.西欧文化圈 | D.拉丁美洲文化圈 |
A.纬度位置 | B.地形 |
C.大气环流 | D.洋流 |
11.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有关该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该河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易导致下游
【小题3】引起图中降水量曲线和输沙量曲线之间距离增大的原因可能是

【小题1】有关该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雨水是河水主要补给来源 |
B.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春秋季 |
C.径流量随降水量同步增减 |
D.枯水期流量小,输沙量大 |
A.流速减慢,利于内河航运 |
B.输沙量大,河床淤积严重 |
C.径流量多,季节变化减小 |
D.径流量少,不易决堤泛滥 |
A.资源开采破坏了地表环境 |
B.对河流进行人工裁弯取直 |
C.河流污染物排放得到控制 |
D.对缓坡地形进行梯田改造 |
12.

【小题1】图中岩石形成原因相同的一组是
【小题2】经过E过程形成的岩石,可能具有的特点是
岩石是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岩石形成原因相同的一组是
A.①和② | B.③和④ |
C.②和③ | D.①和④ |
A.多气孔结构 | B.常含有化石 |
C.有层理构造 | D.有片理构造 |
13.
登上火星的宇航员与团队失联,艰难生存,重返地球,往往成为科幻影片中的情节。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宇航员登陆火星表面时,他所处的最低级别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
【小题2】与地球相比,据表可知火星表面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 距太阳 (地球=1) | 质量 (地球=1) | 体积 (地球=1) | 表面平均温度 | 自转周期 |
地球 | 1.00 | 1.00 | 1.00 | 22℃ | 23小时56分 |
火星 | 1.52 | 0.11 | 0.15 | -23℃ | 24小时37分 |
【小题1】宇航员登陆火星表面时,他所处的最低级别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
A.火星 | B.地球 | C.太阳 | D.银心 |
A.火星距离太阳远,得到太阳辐射少 | B.火星自转周期长,昼夜更替时间长 |
C.火星体积质量小,火星上大气稀薄 | D.火星轨道的近、远日点距离差异大 |
14.
图甲为同一地点不同天气状况下的昼夜温度变化示意图,图乙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甲两条曲线可以反映的地理现象是
【小题2】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以给图乙带来的相对明显变化是
【小题3】对图甲、图乙所示地理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小题1】图甲两条曲线可以反映的地理现象是
A.a曲线表示昼阴夜晴,b曲线表示昼晴夜阴 |
B.a曲线表示昼阴夜阴,b曲线表示昼晴夜晴 |
C.a曲线表示冷锋过境,b曲线表示暖锋过境 |
D.a曲线表示暖锋过境,b曲线表示冷锋过境 |
A.①增强 | B.②增强 | C.③减弱 | D.④减弱 |
A.a曲线表示该地主要是受到①③的影响,所以昼夜温差小 |
B.b曲线表示该地主要是受到②④的影响,所以昼夜温差大 |
C.a曲线表示该地主要是受到①②的影响,所以昼夜温差小 |
D.b曲线表示该地主要是受到③④的影响,所以昼夜温差大 |
15.

【小题1】我国各地在城市化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城市渠化现象,其主要作用是( )
【小题2】城市渠化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是( )
城市渠化是指将城市内河河道取直,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天然河道变成人工明渠。
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我国各地在城市化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城市渠化现象,其主要作用是( )
A.改善城市供水条件 | B.增加休憩娱乐场所 |
C.提升内河航运能力 | D.增强排污排涝能力 |
A.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加重 | B.底栖生物生存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
C.阻断与地下径流的联系,地下水位上升 | D.河道取直,水质恶化 |
16.
下图为我国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曲线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曲线所代表的地理含义正确的是
【小题2】图中曲线变化反映该省城市化发展特点是

【小题1】图中曲线所代表的地理含义正确的是
A.①代表城市人口所占比重的变化 |
B.②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 |
C.③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 |
D.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 |
A.与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 |
B.城市化发展与第三产业发展相一致 |
C.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
D.20世纪90年代后期城市化速度快 |
17.
【小题1】我国东部地区部分制造工业从2.0跨越式发展到4.0,给当地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是
【小题2】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合理“药方”是
发达国家打造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工业4.0,而中国制造不少还处于劳动密集型、规模化流水线工业2.0时代。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小题1】我国东部地区部分制造工业从2.0跨越式发展到4.0,给当地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是
A.产业转移加速 | B.产品滞销扩大 | C.就业压力减轻 | D.环境污染加重 |
A.贴上著名的国际品牌 | B.扩大产业的生产规模 |
C.提高创新产品附加值 | D.引进充足的产业工人 |
18.
不同区域地理特征有差异,下图为某区域的模式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区域数码编号对应传统民居正确的是
【小题2】以下对图中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是
【小题3】图中各区域与其地貌特征配对正确的是

【小题1】图中区域数码编号对应传统民居正确的是
A.①—窑洞 |
B.②—吊脚楼 |
C.③—四合院 |
D.④—泥瓦房 |
A.①泥石流灾害频发 |
B.②水土流失面积大 |
C.③土地荒漠化严重 |
D.⑤土壤盐渍化普遍 |
A.①—沙漠广布,风成地貌为主 |
B.③—曲流广布,流水地貌为主 |
C.④—塬、墚、峁广布,黄土地貌为主 |
D.⑥—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为主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6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