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江苏省清江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7196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5/4/9

1.判断题(共9题)

1.
“万物生长靠太阳”体现了太阳辐射对地球的深刻影响。
2.
目前,已知最高级别天体系统称为总星系。
3.
太阳活动会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从而产生“磁暴”现象。
4.
南亚季风气候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
5.
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的伏旱天气是由于上升气流的影响。
6.
大气水平运动是大气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
7.
参与水循环的水量最大,也是与人类最密切的水循环是海陆间水循环。
8.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体现了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9.
随着科技的发展,自然资源的种类会不断变多。

2.单选题(共12题)

10.
下图为某海域中低纬度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图中洋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洋流为自西向东流的暖流B.②洋流为自北向南流的暖流
C.③洋流为自西向东流的暖流D.④洋流为自南向北流的暖流
【小题2】图中a、b、c、d四处,形成世界著名渔场的是
A.aB.bC.cD.d
【小题3】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的洋流是
A.①B.②C.③D.④
11.
2013年6月27日德国哥廷根大学宣布,在代号为“格利泽667C”恒星周围的“宜居地带”发现三颗适宜生命繁衍的“超级地球”。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超级地球”适宜生命繁衍的条件可能是
①与恒星的距离适宜 ②恒星的质量、体积适中 ③没有坚硬的地表 ④恒星光照条件相对稳定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12.
读下图,若图中所示的是海陆热力环流,说法正确的是
A.①表示高气压吹向低气压
B.②表示低气压吹向高气压
C.③表示受热膨胀上升
D.常出现在夏季白天
13.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表示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小题2】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是由于(  )
A.大气吸收①辐射少
B.大气吸收②辐射少
C.地面吸收③辐射少
D.地面吸收④辐射少
14.
读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小题1】关于图示各纬度带气流运动与干湿性质的正确叙述是
A.0°~1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B.10°~20°盛行东北风,干燥
C.20°~30°盛行西南风、湿润
D.30°~4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小题2】当气压带、风带位于图示位置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印度半岛吹西南风
B.欧洲西海岸温和少雨
C.北极科考的最佳季节
D.地中海沿岸地区河流进入汛期
15.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区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小题1】此时是
A.1月B.7月C.4月D.10月
【小题2】甲地此时的天气特点是
A.高温晴朗B.寒冷干燥
C.阴雨连绵D.狂风暴雨
【小题3】此时,④地的风向是
A.东北风B.西北风
C.东南风D.西南风
16.
2014年夏季,我国频频遭遇严重的城市内涝。强降雨过后,街道成河、住宅进水、汽车没顶……城市瞬间变成“水城”,网民戏称陪你去“看海”。降雨后被地表吸收及渗透的水量称为降雨损失量,降雨损失量越高的地表越不容易积水。下图表示城市不同地表降雨损失量,序号和地表物质对应正确的是
A.①裸地 ②沥青路面 ③草地 ④混凝土方砖
B.①裸地 ②草地 ③混凝土方砖 ④沥青路面
C.①草地 ②裸地 ③混凝土方砖 ④沥青路面
D.①裸地 ②草地 ③沥青路面 ④混凝土方
17.
下图为“某流域地质构造与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小题1】关于图示地区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山地为背斜构造B.丙处峡谷景观明显
C.②地有可能找到石油D.③处岩石内部张力大
【小题2】若在图中乙处修建一水库,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A.使河流下游径流量变幅减小B.河口滩涂增速变快
C.一定会造成库区周围土地盐碱化D.下游湖泊面积不断萎缩
18.
下图为“某学生画的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和“喜马拉雅山鹦鹉螺化石照片”,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小题1】左图中箭头标注错误的是
A.①②B.④⑤C.③⑤D.⑦⑧
【小题2】右图照片中的岩石属于
A.沉积岩B.变质岩
C.侵入型岩浆岩D.喷出型岩浆岩
19.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4年2月12日17时19分,新疆于田县发生7.3级地震。图为“地震发生示意图”。图中地质构造为
A.背斜B.向斜
C.断层D.凹陷
20.
读“不同纬度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

【小题1】水平方向上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苔原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小题2】甲山地苔原带分布的海拔高度较其它山地高,其主要原因是甲山地
A.海拔较高B.纬度较低
C.降水较多D.距海较远
21.
2013年11月13日世界气候大会在波兰华沙开幕,会议推动各国政府在2015年达成一个全球性气候协议的道路上更进了一步,包括一些重要的新决议,通过保护森林、节能和灾害预防等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下图为“世界部分国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小题1】有关二氧化碳排放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大国的人均碳排放量大B.发达国家的人均碳排放量较大
C.城市化水平与碳排放量呈正相关D.城市化水平与碳排放量呈正相关
【小题2】当前可采取的二氧化碳减排措施主要有
①植树造林  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③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④加强国际合作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3.填空题(共2题)

22.
利用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我国某地气象站某月18~21日气象观测部分记录

材料二 天气系统示意图

(1)材料一所统计的数据表明当地受到 天气系统的影响,该天气系统的示意图对应材料二中四幅图中的 (填字母)。该天气系统过境时,通常带来    等天气现象,我国冬季的 (气象灾害)就与此天气系统有关。(5分)
(2)材料二中,甲、乙两地都被 (填冷或暖)气团控制,其中B 图的乙城市位于天气系统过境 (填“前”或“时”或“后”);长江流域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与材料二中的 (填字母)天气系统有关。(3分)
(3) 2014年7月18日至19日,超强台风“威马逊”先后在中国海南、广东、广西三省区三次登陆,多地遭受重创。最大风力达17级的“威马逊”是1973年以来登陆华南沿海最强的台风。造成该现象的天气系统示意图是材料二中四幅图中的 (填字母)。“威尔逊”在近地面气流运动状况为下图中的 (填数字)。(2分)
23.
马可波罗的东行之旅大大促进了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读“马可波罗东行路线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图A中D处自然带名称是  ,C处气候类型为    ,对应图B中的 ,该气候类型的特点是 。(4分)
(2)图C中①②③分别是沿东行线路依次可以看到的自然景观,该线路对应图A中的(C-E-D或A-B-C),这种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 的地域分异规律,造成沿途景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差异。(3分)
(3)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人类生产方式,图A中B处土地不断退化,导致该地 等自然环境要素发生变化,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特征。(3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9道)

    单选题:(12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