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下图为“1949—1989年中国洪水频次分布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1949-1989年中国洪水频次的分布特点。
(2)与辽宁省相比,说出广东省洪水频次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气候成因。
20世纪90年代长江上游西南林区的森林面积比50年代减少了50%以上,地处长江上游的四川省已有50多个县的森林覆盖率只剩3%~5%。金沙江、雅砻江和岷江流域坡度大于25°的旱地占34%,坡度大于35°的坡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23%。洞庭湖的面积从1825年的6000平方千米减少到1985年的2690平方千米。
(3)分析加剧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主要人为原因。

(1)描述1949-1989年中国洪水频次的分布特点。
(2)与辽宁省相比,说出广东省洪水频次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气候成因。
20世纪90年代长江上游西南林区的森林面积比50年代减少了50%以上,地处长江上游的四川省已有50多个县的森林覆盖率只剩3%~5%。金沙江、雅砻江和岷江流域坡度大于25°的旱地占34%,坡度大于35°的坡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23%。洞庭湖的面积从1825年的6000平方千米减少到1985年的2690平方千米。
(3)分析加剧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主要人为原因。
2.
下图为“世界局部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图示区域的海陆位置及其优越性。
多瑙河全年各个季节都有可能发生洪水,有因融雪而形成的洪水,有因降雨而形成的洪水等,只是分别出现在不同的河段。
(2)指出多瑙河因融雪而形成洪水的季节,并解释其成因。
多瑙河对其沿岸9国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它们以不同方式利用它运输货物、生产水电、供应工业和居民用水、灌溉等。
(3)归纳多瑙河对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
(4)图中什科茨扬溶洞群于1988年被评为世界自然遗产,该景观_______(选择填空)。

(1)说出图示区域的海陆位置及其优越性。
多瑙河全年各个季节都有可能发生洪水,有因融雪而形成的洪水,有因降雨而形成的洪水等,只是分别出现在不同的河段。
(2)指出多瑙河因融雪而形成洪水的季节,并解释其成因。
多瑙河对其沿岸9国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它们以不同方式利用它运输货物、生产水电、供应工业和居民用水、灌溉等。
(3)归纳多瑙河对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
(4)图中什科茨扬溶洞群于1988年被评为世界自然遗产,该景观_______(选择填空)。
A.适宜置身其中近距离观赏 | B.因流水溶蚀变质岩而形成 |
C.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 D.距离欧洲经济发达地区远 |
4.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示区域地势主要特征对河流的影响。
(2)图示区域面积最大的两种气候类型是______气候与________气候,影响这两种气候类型形成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图中甲、乙两地2014年先后发生了地震,相关情况见表。

(3)甲地人员财产损失比乙地________,主要是由于甲地的地震引发了________灾害,此灾害是如何形成的?请利用表中两条信息加以说明。

(1)分析图示区域地势主要特征对河流的影响。
(2)图示区域面积最大的两种气候类型是______气候与________气候,影响这两种气候类型形成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图中甲、乙两地2014年先后发生了地震,相关情况见表。

(3)甲地人员财产损失比乙地________,主要是由于甲地的地震引发了________灾害,此灾害是如何形成的?请利用表中两条信息加以说明。
2.单选题- (共16题)
5.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该区域河流属于
【小题2】由图中河流的大致流向可以推测该区域
【小题3】图示甲、乙两点间的直线距离约
【小题4】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图示区域常见的自然灾害有

【小题1】该区域河流属于
A.太平洋和大西洋水系 | B.印度洋和大西洋水系 |
C.印度洋和太平洋水系 | D.印度洋和北冰洋水系 |
A.地势的起伏特征 | B.地势的倾斜特征 |
C.年降水量的多少 | D.年降水量的分配 |
A.1100千米 | B.200千米 | C.2000千米 | D.750千米 |
A.洪涝与干旱 | B.地震与火山 | C.滑坡和泥石流 | D.寒潮和台风 |
6.
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物理现象。下图为“我国某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分布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省
【小题2】该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分布较高地区
【小题3】该省“雾”中的水汽主要来自于
【小题4】该省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分别是

【小题1】该省
A.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 |
B.地形以山地为主 |
C.东南临黄海和渤海 |
D.属于黄河流域 |
A.地形的起伏较小 | B.地形起伏较大 |
C.受西南季风影响 | D.土壤厚度较大 |
A.从太平洋吹来的东南季风 | B.从大西洋吹来的偏西风 |
C.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季风 | D.从北冰洋吹来的偏北风 |
A.水稻 柑橘 | B.小麦 棉花 | C.玉米 甜菜 | D.小米 大枣 |
7.
下图为“某河流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该河流
【小题2】该河流入海口附近

【小题1】该河流
A.流经两个国家 | B.航运价值高 | C.流程长流量小 | D.汇入太平洋 |
A.土壤肥沃,种植业可以一年两熟 | B.因寒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 |
C.冬季气温较同纬度大陆西岸更低 | D.5-10月易发生海水倒灌 |
8.

【小题1】新疆维吾尔族的土坯房,体现了当地气候的突出特征为( )
【小题2】新疆天山地区降水中的水汽主要来自( )
【小题3】影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年降水量的主要因素是( )
土坯房就是用泥土为墙的房子,下图为新疆维吾尔族的土坯房景观图。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新疆维吾尔族的土坯房,体现了当地气候的突出特征为( )
A.夏季气温高 | B.冬季气温低 |
C.太阳辐射强 | D.年降水量少 |
A.大西洋 | B.北冰洋 | C.太平洋 | D.印度洋 |
A.纬度位置与西风 | B.海陆位置与地形 |
C.纬度位置与地形 | D.海陆位置与植被 |
9.
对于广州人来说,每年农历春节前“行花街(逛花市)”是必备节目,下图为广州花市图片。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广州
【小题2】广州人每年农历春节前能“行花街(逛花市)”的气候原因主要是

【小题1】广州
A.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 | B.为温带季风性气候 |
C.为广东省的省级行政中心 | D.濒临我国的东海 |
A.纬度较低,农历春节前气温较高 |
B.位于沿海,农历春节前降水丰富 |
C.纬度较低,农历春节前光照丰富 |
D.位于沿海,农历春节前风力较小 |
10.
下图是一帧绘画作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绘画作品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小题2】形成图示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小题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小题1】图示绘画作品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A.四川盆地 | B.华北平原 | C.珠江三角洲 | D.长江三角洲 |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
A.川剧 | B.豫剧 | C.粤剧 | D.越剧 |
11.
下图为“1951-1988年我国部分地区某种自然灾害发生频次图(图中等值线为等频次线)”。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自然灾害最可能是
【小题2】图中甲、乙两区域灾害多发时间最可能是
【小题3】图中甲地和乙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小题4】图中丙区域此类自然灾害出现频次较高,主要原因是

【小题1】图示自然灾害最可能是
A.台风 | B.旱灾 | C.洪涝 | D.寒潮 |
A.甲——3、4、5月 | B.甲——7、8月 |
C.乙——12、1、2月 | D.乙——3、4月 |
A.用水季节变化 | B.海陆位置不同 |
C.台风影响先后 | D.夏季风的强弱 |
A.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 B.降水集中,多暴雨 |
C.喀斯特地貌区,下渗量大 | D.气温高,蒸发量大 |
12.
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的原因是
【小题2】下列地理现象成因与安第斯山脉密切相关的是

【小题1】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的原因是
A.沿经线方向发育 | B.沿火山地震带发育 |
C.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 | D.沿海陆作用边界发育 |
A.巴西高原煤炭资源丰富 |
B.南美大陆地表径流主要流人大西洋 |
C.南美大陆西部沿海形成大渔场 |
D.巴西东南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 |
13.
下图为“甲、乙两个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甲区域气候
【小题2】乙区域火山、地震活动频繁。主要原因是其位于
【小题3】甲、乙两区域均

【小题1】甲区域气候
A.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温和多雨 | B.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干旱少雨 |
C.南北差异显著,热量差异明显 | D.东西差异显著,降水差异明显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
C.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
A.位于中纬度 | B.临印度洋 | C.位于东半球 | D.位于南半球 |
14.
【小题2】此次寒潮
【小题3】此次寒潮的影响最可能是
2017年2月20-22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下图是“我国四个城市此次寒潮过程中降温与降水的统计数据”。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A.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上 | B.我国人口界线西北侧 |
C.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南 | D.秦岭—淮河—线以北 |
A.源地位于新疆的山地冰川 | B.西北地区降温幅度大于南方 |
C.移动路径总体自西北向东南 | D.乌鲁木齐降水比呼和浩特少 |
A.塔里木盆地棉铃虫数量激增 | B.重庆市冻害造成的农业损失较大 |
C.内蒙古高原上河流流量大增 | D.广州市因道路结冰造成交通拥堵 |
15.
位于南岭山地的某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图所示。尽管水淹频率很高,但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南岭山地
【小题2】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
【小题3】这些集镇遭遇的洪水特点是
①砾石多 ②退水快 ③历时长 ④流速缓

【小题1】南岭山地
A.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界线 | B.位于我国西南地区 |
C.是我国长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 | D.呈东北—西南走向 |
A.通风 | B.避灾 | C.采光 | D.美观 |
①砾石多 ②退水快 ③历时长 ④流速缓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16.
灾害一旦发生,应先确定灾害发生的位置,并尽快获取受灾地区图像,以便及时评估受灾情况。这一过程中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依次是
A.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 |
B.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 |
C.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 |
D.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
17.
【小题2】我国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对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有
①增加税收 ②传承优良革命传统
③促进历史文物保护 ④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本物质条件。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旅游资源,属于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是A.莫高窟 | B.路南石林 | C.福建土楼 | D.武夷山 |
①增加税收 ②传承优良革命传统
③促进历史文物保护 ④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18.
下图为“某公司推出的旅游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图示旅游景点所在省级行政区域( )
【小题2】图示旅游线路( )

【小题1】图示旅游景点所在省级行政区域( )
A.包括苏、皖、浙、闽四省 | B.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 |
C.属于我国的长江流域 | D.较少受到台风的影响 |
A.交通便利,以航空运输为主 |
B.适合老年人夏季两日休闲游 |
C.景观类型丰富,地域组合好 |
D.距离客源地远,旅游人数少 |
19.

【小题1】邮轮旅游的兴起,主要体现了
①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②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③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④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小题2】与传统的旅游方式相比,邮轮旅游的突出优势是
【小题3】下列旅游景点,适合邮轮旅游的是
①青藏地区著名景点
②美国西海岸著名景点
③中亚地区著名景点
④莱茵河沿岸著名景点
邮轮旅游是用现代邮轮(下图)将一个或多个旅游目的地联系起来的旅游方式。现代邮轮就像是流动的大酒店,集食、住、行、娱、购于一身,使游客获得舒适的享受。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邮轮旅游风潮正在兴起,使我国旅游产业从游览观光逐渐向观光休闲度假的方式转型升级。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邮轮旅游的兴起,主要体现了
①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②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③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④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A.整个旅途中酒店固定,安逸舒适 | B.花在交通上的时间较多 |
C.每天需要换酒店,行李搬运繁琐 | D.在路途中娱乐内容较少 |
①青藏地区著名景点
②美国西海岸著名景点
③中亚地区著名景点
④莱茵河沿岸著名景点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20.
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火把节为彝族的传统节日,日期为每年农历的6月24日。彝族火把节原先只是小规模、分散地在彝族山寨中举行,火把用带刺的灌木制作;火把节成为著名旅游品牌后,凡有彝族聚居的县、市争相举办盛大的火把节,而且火把越做越大,下图是一幅“彝族人民”画作。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彝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小题2】彝族山寨旅游开发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有
①传统文化逐渐消亡 ②火把燃烧造成大气污染
③森林资源遭到破坏 ④游客过多发生踩踏事件
【小题3】促进彝族山寨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
①大规模修建宾馆,提高接待能力 ②修建观光电梯,改善交通条件
③开发火把替代品,节约木材资源 ④分时段控制客流量,分散客流

【小题1】彝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A.西南地区 | B.东南地区 | C.西北地区 | D.东北地区 |
①传统文化逐渐消亡 ②火把燃烧造成大气污染
③森林资源遭到破坏 ④游客过多发生踩踏事件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①大规模修建宾馆,提高接待能力 ②修建观光电梯,改善交通条件
③开发火把替代品,节约木材资源 ④分时段控制客流量,分散客流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