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7177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20

1.综合题(共1题)

1.
读“西欧人与巴西人的争论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雨林的全球环境效益。
(2)造成亚马孙雨林大面积被毁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
(3)1992年亚马孙地区诸国确立了以可持续发展为优先目标,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计划和措施。在保护雨林的六项具体措施中哪几项会带来经济效益?

2.单选题(共31题)

2.
下列陆地资源中,既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又属于能源的是(  )
A.生物资源B.水资源
C.石油、天然气资源D.铁矿资源
3.
下列有关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有错的是(  )
A.我国各种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量也多
B.我国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
C.我国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
D.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4.
长江三角洲的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东北平原只能一年一熟,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两地的(   )
A.光照条件不同B.热量条件不同
C.水分条件不同D.土壤条件不同
5.
2011年7月,珠三角、长三角众多电子工厂落户成都、重庆。据此完成下题。
从东部沿海地区移往西部地区的工厂多属于( )
A.资金密集型B.技术密集型
C.劳动密集型D.能源密集型
6.
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
①行政区  ②自然带  ③热量带  ④干湿地区    ⑤山东省青岛市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⑤D.①②③④⑤
7.
热带雨林除被称为“地球之肺”外,还被称为“绿色水库”,其主要原因是(  )
A.增加湿度B.涵养水源C.保持水土D.调节气候
8.
山西省建设能源基地的措施有()
①扩大煤炭开采量 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④大量运进石油、天然气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9.
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最大的地区是
A.西南地区B.华南地区
C.东北地区D.西北地区
10.
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有(  )
①过度樵采  ②过度放牧  ③过度农垦 ④水资源利用不当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1.
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环境质量   ②消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
③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④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2.
下列不属于湿地的是(   )
A.三峡水库B.海南岛红树林C.长湿水稻田D.青藏高原上的冰川
13.
破坏植被的后果在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的主要表现分别是
A.土壤盐渍化和水源枯竭B.沙尘暴和水污染
C.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D.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气候变干旱
14.
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核心是
A.水资源综合开发B.林产品的综合利用
C.大力发展畜牧业D.优先发展高能耗工业
15.
下列关于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及其对农业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黑土、红壤广泛分布B.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C.农作物可两年三熟D.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16.

   人类的饮食习惯于地理环境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川菜主要以麻辣口味为主,而鲁菜则主要以咸甜为主,形成这种饮食习惯差异的原因是
A.气候差异B.地形差异C.植被差异D.土壤差异
【小题2】饮食习惯的差异体现的区域特征是
A.区域有一定的形状B.区域内部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C.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D.区域具有层次性
17.

   对人类来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面积最大的雨林,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但近些年却遭到严重破坏。读图回答下题。


热带雨林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A.为降水提供了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B.大量水汽被带离了雨林地区,减少了当地的降水
C.水循环水汽主要来自海洋,跟热带雨林没有关系
D.热带雨林能储存大量的水分,会减少当地的水循环
18.
下图为“山西省某地区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山西省构筑的三条产业链依赖的自然资源除煤炭外,还有(   )
A.铝土矿B.石油
C.天然气D.石灰石
【小题2】山西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的明显成效是(   )
A.改善了当地环境质量B.提高能源的附加价值
C.缓解了水资源不足的压力D.促进第三产业合理发展
【小题3】山西省利用煤炭发电的目的不包括(   )
A.减轻铁路运输压力B.改善能源工业结构
C.增加经济产值D.减轻山西省的环境污染
19.
精准农业是指以“3S”技术和作物生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DSS)为基础,面向农田生产的精细农作方式。获取病虫害信息,实施作物施肥和整合数据资料,用到的主要技术分别是
A.GPS  RS  GISB.RS  GPS  GIS
C.RS  GIS  DSSD.GIS  GPS  DSS
20.
下列关于南北方传统民居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方民居墙体厚B.南方民居屋顶坡度小
C.南方民居房檐宽D.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强
21.
人类社会不同的历史阶段,生产力水平不一样,因此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很大。据此回答下题。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开发早期的限制性因素转变为现在的有利因素的是(  )
A.稠密的水系
B.黏重的土壤
C.便利的交通
D.平坦的地形
22.
下图为我国北部湾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北部湾经济区相对于珠三角经济区的优势条件是
A.地理位置优越B.政府政策支持C.自然资源丰富D.科技力量雄厚
【小题2】近年来,北部湾经济区承接了大量的来自珠三角经济区的产业转移。北部湾经济区吸引珠三角经济区的产业转入的原因是
A.廉价的劳动力和地租B.传统工业基础雄厚
C.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D.发达的现代服务业
【小题3】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较快的关键因素是
A.国际经济背景B.对外开放政策C.良好的区位条件D.侨乡优势
23.
山西省能源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有( )
①资源丰富②农业基础好③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④市场需求量大⑤开采条件好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⑤
24.
关于区域的边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B.区域的边界都是自然形成的
C.行政区的边界是一个过度带D.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界限是一个过渡带
25.
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具有的区位优势是
A.产业基础好B.能源充足
C.经济腹地大D.毗邻港澳
26.
目前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是(   )
A.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
B.刚果盆地雨林
C.印尼群岛雨林
D.马达加斯加岛东部雨林
27.
关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部分地区属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B.黑土、黑钙土广布,土层深厚,但有机质含量低,肥力不足
C.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可满足一年两熟作物的需求
D.鹿茸、枸杞、貂皮被称为“东北三宝”
28.
荒漠化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旺盛,如果灌溉不当,土壤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出现的荒漠化现象称为
A.土地沙漠化B.水土流失
C.石质荒漠化D.次生盐渍化
29.
最近中美之间的贸易竞争愈发激烈,美国总是挑高端制造业对中国下手,而在中国拟对美国征关税的商品清单里,粮食作物反倒占了大头。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近些年来中国耕地日益减少,主要原因是
①生态退耕 ②工业化与城镇化 ③农民弃耕 ④交通建设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
【小题2】中国农产品的产量每年都在提高,但大豆仍需大量进口的主要原因是
A.国产大豆品质差B.国产大豆价格高
C.国产大豆产量低D.百姓生活质量提高,需求量增大
30.
下列属于防沙工程措施的是(   )
A.封沙育草B.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
C.建立农田防护林网D.设置沙障工程
31.

   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人们把森林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我国三北防护林的作用主要是
A.净化空气、吸烟除尘B.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C.防风固沙、保持水土D.提供木材、供应林产
【小题2】交通道路绿化带的主要作用有    
①放氧除尘、吸毒杀菌 
②降低噪声、减轻污染 
③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④划分车道、隔离交通 
⑤提神醒脑、减少事故
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
32.
读“珠江三角洲产值增长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在阶段I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  )
A.资金密集型产业B.技术密集型产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D.资源密集型产业
【小题2】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第II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985年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入第二阶段
B.珠江三角洲已经没有政策优势
C.劳动密集型产业仍是这一地区发展的主导产业
D.经济迅速发展,劳动力工资水平的提高,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3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