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同步测试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71735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31

1.单选题(共16题)

1.

   花岗岩是一种致密、坚硬、无孔隙、流纹及层理结构的岩石,其裸露区常形成独特的“石蛋”地貌。下图所示“石蛋”体形巨大,表面光滑,无明显棱角。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形成“石蛋”的岩石类型是图中的( )
A.aB.bC.cD.d
【小题2】与“石蛋” 地貌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
① 岩浆活动  ② 变质作用  ③ 地壳运动  ④ 搬运堆积  ⑤风化侵蚀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
2.
读下面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以下两题。

【小题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  )
A.⑥处岩层不可能含有化石
B.③处物质主要来自于地核
C.④处岩石类型不同于①是因为发生了变质作用
D.⑤处形成大陆岛
【小题2】从地质条件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处是储藏天然气的良好构造
B.②处可能形成沉积岩
C.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是④②①
D.若修南北向的隧道,⑥处构造好于①处
3.

   比拉大沙丘是欧洲最大的海岸沙丘,该沙丘全长2700米,宽500米,高114米,160年前只有35米高,现在仍在不断增大。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比拉沙丘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风力侵蚀B.风化作用C.地壳上升D.风力沉积
【小题2】比拉沙丘不断增大的主导力量是()
A.极地东风B.中纬西风C.东北信风D.西南季风
4.
读地质构造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属于背斜的是 (   )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导致图中③处形成谷地的主要作用是(   )
A.地壳运动B.侵蚀作用C.沉积作用D.火山活动
5.

   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能较客观地反映海平面的升降状况。沙坝是由波浪携带泥沙堆积而成的一种狭长的、与海岸线平行的堆积体,沙坝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潟湖,潟湖常有潮汐通道与大海相连。下图为全新世(11700年前至今)形成的美国东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模式图,图中a、b为三角洲。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a、b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风力堆积、退潮时海浪堆积
B.河流堆积、退潮时海浪堆积
C.风力堆积、涨潮时海浪堆积
D.河流堆积、涨潮时海浪堆积
【小题2】全新世该地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过程中,海平面相对于陆地(  )
A.呈上升趋势B.基本稳定
C.呈下降趋势D.反复升降
【小题3】如此后海平面显著下降,则图中(  )
A.沙坝向陆地方向推移B.潟湖的盐度逐渐降低
C.沙坝向海洋方向推移D.潟湖受侵蚀水深增大
6.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地质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地区花岗岩出露地表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抬升,缺少沉积岩形成条件B.上覆页岩等遭受风化、侵蚀
C.森林大量砍伐,地表结构遭破坏D.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
【小题2】甲、乙、丙、丁四地中,与云山地质构造类型相同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小题3】甲、乙、丙、丁四地中,适宜开凿公路隧道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7.

   下图所示区域气候干旱,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由200毫米递减到15毫米;年均温在5℃以下,气温变化剧烈,绝对年温差可达60℃以上,日温差也常在30℃左右,厦季夜间气温可降至0℃以下;风力强盛,每年8级以上大风日数可达25-75天,西部甚至可出现40米/秒的强风。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该区域的地形类型是( )
A.山脉B.高原C.丘陵D.盆地
【小题2】对该区域的中部地区地表形态影响较小的外力作用是( )
A.风化作用B.风力侵蚀C.风力堆积D.流水侵蚀
8.
下图为四种地貌景观。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主要由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小题2】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是()
A.①B.②C.③D.④
9.
关于沉积岩不同种类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A.由细粒黏土固结而成的是页岩B.由沙砾组成的是砾岩
C.由化学沉积而成的是砂岩D.砂岩主要是由生物沉积而成
10.
读岩层地质界线和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图,从地貌形态和地质构造角度来看分别属于()
A.山脊向斜B.山脊背斜
C.山谷向斜D.山谷背斜
【小题2】对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如图地貌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结果B.如图地貌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C.在该图中能够找到化石的是C岩层D.能找到石油的是A岩层
11.
下图是“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及地面景观示意图”,关于图中河谷地区地形的成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背斜顶部先受张力,后流水侵蚀而形成B.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
C.岩层断裂下陷,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的D.岩层断裂上升,受流水侵蚀而形成
12.
左图为“某地貌景观图”,右图为“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岩浆和三大类岩石.读图回答下题.

【小题1】左图所示的地质构造为(  )
A.背斜B.向斜C.断层D.断块山
【小题2】左图中的岩石所属类型与右图中相一致的是(  )
A.甲B.乙 C.丙 D.丁
13.
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导致图中甲处岩层顶部缺失的原因是()
A.背斜的底部岩性疏松被侵蚀而成B.向斜的顶部岩性疏松被侵蚀而成
C.背斜的顶部岩性坚硬被侵蚀而成D.背斜的顶部岩性疏松被侵蚀而成
14.
江西三清山风景区是世界自然遗产,它展示了独特的花岗岩石柱与山峰景观。左图为“三清山地貌景现”,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的字母表示内、外力作用。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小题1】塑造三清山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类型是()
A.风化与搬运B.风化与侵蚀C.侵蚀与堆积D.搬运与堆积
【小题2】图中箭头表示形成三清山岩石的地质作用是()
A.aB.bC.cD.d
15.

   读下图“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 )
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
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
【小题2】根据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学说,大洋中脊是洋底扩张的中心和新地壳产生的地带。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
A.②B.③C.④D.⑤
16.
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如下图)。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和板块边界分别为()

①碰撞挤压②张裂作用③生长边界④消亡边界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②③

2.选择题(共3题)

17.

按拼音写汉字

háng zhōu

kā fēi

shū jí

{#blank#}1{#/blank#}

{#blank#}2{#/blank#}

{#blank#}3{#/blank#}

18.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9.

将一条形磁铁插入到闭合线圈中的同一位置,第一次缓慢插入,第二次快速插入,两次插入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   )

3.填空题(共1题)

20.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地质构造是:甲 ;乙 ;AB
(2)该地上覆岩层是  作用形成的。
(3)甲构造顶部缺失的原因是
(4)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隧道,应选甲地还是乙地?   ,原因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3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