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曲峡”是指形成于山地中的曲流峡谷,多是由古平原面上的曲流发育而成。在太行山区,从南向北分布数条河流。这些河流流经的太行山主脉地区,是“曲峡”分布密集区。左图示意太行山区典型“曲峡”分布地段,右图示意太行山某“曲峡”景观。

(1)描述太行山“曲峡”的形成过程。
(2)说明太行山“曲峡”给当地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图甲为新疆局部地区部分地理要素示意图。2018年3月中的,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部分玉米田庄稼幼苗受损。艾比湖位于天山北坡,20世纪50年代流入艾比湖的大小河流有23条;但随着大规模农垦及修建水库,70年代后期至今,入湖的河流只有博尔塔拉河和精河,湖泊面积急剧萎缩,大片湖区干涸。湖滨地区荒漠化程度加剧。图乙为艾比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1)说明艾比湖流域所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并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该湖泊的湖水性质。
(2)推测该区域此次洪水的形成原因。
(3)分析阿拉山口冬季风力强劲的原因。
下图是R湖区略图。R湖是一个堰塞湖,发源于高山地区的L河被冰川沉积物所阻断,在幽深的峡谷中汇水成湖。湖面海拔300多米,面积近6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50米。注入湖泊的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其中L河是吐纳湖水的主要河流,L河流量丰富,水流湍急,R湖湖水随L河西流不止,湖面湖水却是平静如镜,水不扬波。R湖水温稳定,在世界众多湖泊中年温差和日温差明显偏小,终年不冻。夏季午后,湖泊周边地区云雨天气多见,令人称奇的是,周边云雨越盛湖泊上空越是云雨少见。

(1)推测R湖在世界众多湖泊中年温差偏小的原因。
(2)分析R湖日温差小于周边地区的原因。
(3)R湖夏季午后云雨少见,结合R湖水温稳定的特点归纳其原因。
喜马拉雅山脉耸立在青藏高原南缘,长达3400多千米,平均海拔高度6000米以上,拥有8000米以上高峰14座,是世界上最高大雄伟的山脉。喜马拉雅山的沟谷地区是该区生物的天然“避难所”,也是本地区生物扩散和交流关键的“生态走廊”。下图为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坡山区卫星影像,图中白色部分为冰川,浅色线状事物为河流。

(1)简析喜马拉雅山脉南坡降水、河流和地形三者之间的关系。
(2)分析喜马拉雅山脉对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单选题- (共9题)
清明节期间高中生张小明前往我国某森林公园进行研学旅行。在公园里,他发现有一些树上深绿树叶中有些树叶开始枯黄脱落,而有一些光秃秃树上开始长出嫩绿叶,他查阅资料绘制了公园里两种树的树叶凋落数量的逐月变化示意图(如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甲、乙树种最可能属于
A.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
C.热带季雨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亚寒带针叶林 |
A.10°-25°大陆东岸 | B.30°-40°大陆东岸 |
C.30°-40°大陆西岸 | D.40°-60°大洋东岸 |
柬埔寨的洞里萨湖是一个水量季节变化很大的大湖。洞里萨湖北部的吴哥通王城两边有两个巨大的长方形人工湖—西池和东池。这两个大水池并不是在地面挖坑形成的,而是在地面上四面筑起土墙形成高于地面的水库,是著名的古老的灌溉工程。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这两个地上水库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A.雨水 | B.地下水 |
C.湖泊水 | D.人工提水 |
A.2~6月 | B.5~9月 |
C.8~12月 | D.11~次年4月 |
A.甘蔗 | B.油菜 |
C.棉花 | D.花生 |
小明于北京时间6月18日8:30从上海出发去纽约出差(航线甲),会议结束后他于当地时间6月23日16:00从纽约返回(航线乙),单程用时约15小时。去程中小明从高空俯视阿拉斯加东南沿海地区,被地面上的巨幅“抽象画”所震慑—黑白相间的线条在大地上旋转、交错、卷曲。下图为小明往返航班路线和阿拉斯加东南沿海景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若小明乘飞机往返为晴朗天气,去程时不想被阳光照射,返程时想欣赏我国北方日落景色。他的座位选择是
A.去程左侧,回程右侧 | B.去程、回程均为右侧 |
C.去程右侧,回程左侧 | D.去程、回程均为左侧 |
A.去程时飞机先向东南后向东北 | B.去程时为白天,全程艳阳高照 |
C.返程时飞机先向西北后向西南 | D.返程时可以欣赏北极极光景色 |
A.冰川堆积 | B.流水堆积 |
C.冰川侵蚀 | D.流水侵蚀 |

【小题1】引起图中雨雪界线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 | B.暖锋 | C.气旋 | D.准静止锋 |
A.纬度高低 | B.冷空气强弱 | C.地形地势 | D.距海远近 |
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最佳方式是光伏转换,就是利用太阳光照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下图示意屋顶太阳能发电站。
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如果市场推销本产品,下列四地中,何地推销难度相对最大
A.拉萨 | B.成都 | C.乌鲁木齐 | D.北京 |
A.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 | B.海拔高,距太阳近 |
C.海拔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 D.深居内陆,晴朗天气多 |
幼发拉底河89℅的流量来自上游。底格里斯河流经巴格达后,所挟带的泥沙绝大部分不能到达波斯湾。下图为两河流域大型水坝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幼发拉底河的汛期主要集中在
A.春夏季 | B.夏秋季 |
C.秋冬季 | D.冬春季 |
A.水库拦截 | B.气候干旱 |
C.地势平坦 | D.下渗严重 |
A.水量需求 | B.水能蕴藏 |
C.航运需求 | D.筑坝技术 |

【小题1】从四地传统民居的取材和外观结构可以推知
A.甲地土层深厚,植被茂密 | B.乙地地形平坦,草类茂盛 |
C.丙地降水量大,河网密布 | D.丁地气候湿热,台风频发 |
A.提高冬季室内空气湿度 | B.提供建造住宅的木材 |
C.遮挡夏季院内阳光照射 | D.减少进入室内的风沙 |
亚速海是世界上最浅的海,平均深度只有8米,海水盐度低,沿岸常年有海流,海底地形平坦,冬季大幅封冻。冬季盛行偏北风,西北部海区常有惊涛巨浪,景象十分壮观。刻赤海峡是连接亚速海和黑海的通道,二战时建有铁路大桥,后因自然原因损毁,2018年俄罗斯新建的刻赤海峡公路两用大桥通车。西部有狭长的沙嘴与锡瓦什湾相隔,锅瓦什湾大部分水体深度在0.5米到1米之间,海底有厚达5m的淤泥。由于生物的作用,常散发出腐败的气味,夏季尤臭。下图为亚速海及周边区域略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近百年来,亚速海的盐度发生了变化,关于其盐度变化及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变小 全球变暖导致冰雪融水增多,补给水源增多 |
B.变小 经济发展排放的废水增多,稀释了海水 |
C.变大 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盐度增加 |
D.变大 生产活动中大量引水,海平面下降,黑海海水倒灌 |
A.因发生地震灾害而损毁 | B.由火山喷发的熔岩摧毁 |
C.海水挟浮冰撞毁桥墩 | D.因泥沙淤泥积航道而废弃 |
A.夏季亚速海的洋流较弱 | B.夏季蒸发大,降水少,湾内水位浅 |
C.夏季气温高,微生物生长活跃 | D.沙嘴阻挡了内外海水的交换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