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下列四个城市与图中钢铁工业生产相比,区位因素最为相似的是( )
A.鞍山 B.攀枝花 C.匹兹堡 D.宝山
(2)鲁尔区衰落最为明显的部门是____________部门和____________部门。
(3)鲁尔区综合整治工作中有一项重要的内容是改造________工业、________工业,发展________工业和________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中________________(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或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更应借鉴此经验。
(4)鲁尔区在经历了约一个世纪的繁荣之后,经济曾一度衰落,其原因正确的是( )
A.世界钢材产量过剩,但鲁尔区产量下跌 B.鲁尔区煤炭资源消耗殆尽,人才大量流失
C.20世纪60年代,世界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 D.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受到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5)鲁尔区的重新崛起对我国国企改革的借鉴意义有( )
①调整传统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②扩大大批量、标准化产品的生产规模
③加大科技投入,研发新工艺、新产品 ④加大资金投入,发展资金与资源密集型产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材料一 在中共十八大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马立群建议,将松嫩和三江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在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农业生态、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土地规模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材料二 “北大荒”指20世纪50年代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中尚未开发的区域。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庆油田的开发,国家加大了对“北大荒”荒地资源的开发力度。经过10~20年的草甸开垦和沼泽治理,“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材料三 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沼泽分布图。


(1)分析“北大荒”沼泽地形成的原因及沼泽的生态功能。
(2)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试分析该区发展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
(3)-根据所学知识并借鉴东北农业发展历程,请你为宁夏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1)南水北调工程三个方案中,工程量最小的是 线工程,理由是 ,中线工程调水的主要调入区是________(填“华北”或“西北”)地区,调入区缺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两点)。中线调水的水源是______水库
(2)小明、小强两同学考察后,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调入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为课题,开展探究活动,并形成了两种不同看法。你赞成哪位同学的看法,并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一 黄土高原是世界主要的水土流失区。据中科院黄土高原综合考察队遥感调查计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面积约45万平方千米,其中土壤侵蚀强度大于1 000吨/平方千米的面积约29万平方千米。
材料二 黄土高原上韭园沟小流域治理纵剖面图

材料三 黄土高原位置示意图

(1)填出材料三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
山脉:A________,B________。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主要有:① ;②_____________。
(3)将代表不同含义的字母分别填入图中数码对应的圆圈中,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A.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 B.社会经济效益提高 | C.农林牧业综合治理 |
D.水土流失加剧 | E.水土流失减轻 | F.毁林开荒 |
G.粮食单产提高 |
2.单选题- (共26题)
“红色荒漠”是指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土地荒漠化,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下图为“‘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
A.人口增加、高温多雨、滥伐森林、水土流失 |
B.水土流失、高温多雨、滥伐森林、人口增加 |
C.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水土流失 |
D.高温多雨、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人口增加 |
①退牧还耕
②积极开发新能源
③控制人口增长
④严禁过度放牧
⑤防治水土流失
A.①②⑤ | B.②③⑤ | C.①③④ | D.②④⑤ |
①减轻旱涝灾害威胁 ②增加年径流量 ③改善枯水期水质 ④提高地下水位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小题1】图中堰塞体垮塌后可能会淹没下游沿岸居民点.可快速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的技术是
A.遥感( RS) | B.地理信息系统( GIS) |
C.全球定位系统( GPS) | D.北斗导航系统(BDS) |
A.甲>乙>丙>丁 | B.甲>丙>丁>乙 | C.乙>丁>丙>甲 | D.乙>丙>甲>丁 |
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但在几年前,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小题1】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
A.食品工业 | B.高耗能工业 | C.农产品加工工业 | D.高新技术工业 |

A.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 B.扩大了生产规模,延长了产业链 |
C.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 D.扩大了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的来源 |
【小题1】在江苏省内,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是
A.北部地区 | B.南部地区 |
C.中部地区 | D.北部和中部地区 |

A.A | B.B | C.C | D.D |

【小题1】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A.河套平原 | B.黄淮平原 | C.辽东丘陵 | D.闽浙丘陵 |
①提高经济效益 ②加快城镇发展 ③提供清洁能源 ④促进民居集中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黑龙江垦区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小题1】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 )
A.红壤土层浅薄,肥力低下 | B.不合理的灌溉引起土壤盐碱化 |
C.沼泽地开垦,湿地破坏 | D.过度放牧,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 |
A.重点抓好粮食生产 | B.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
C.推进农业的产业化进程 | D.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
近几年,黑龙江省全面启动建设全国“生态大粮仓”和“绿色大厨房”工程,提出率先建成全国现代化大农业示范、生产、供给基地。
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与“长三角”相比,有利于黑龙江省建成现代化大农业示范、生产、供给基地的条件是 ( )
A.土壤肥沃 | B.地形平坦 | C.地广人稀 | D.市场广阔 |
A.全球变暖 | B.雨热同期 | C.市场需求 | D.交通改善 |

【小题1】本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下列因素与其兴起无关的是( )
A.廉价石油大量输入 | B.便利的水陆交通 |
C.广阔的市场 | D.充沛的水源 |
A.工业结构单一 | B.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
C.世界性钢铁过剩 | D.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

【小题1】乙省向甲省转移的主要产业是( )
①技术密集型产业 ②资金密集型产业 ③资源密集型产业 ④劳动密集型产业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①优化产业结构 ②增加就业机会 ③提高城市化水平 ④改善生态环境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陕西十大怪: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碗盆难分开,辣子也是一道菜,泡馍大碗卖,板凳不坐蹲起来,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帕帕不装头上戴,唱戏大声吼起来。”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形成“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的饮食习惯是由于陕西关中地区主要种植( )
A.玉米 | B.小麦 | C.水稻 | D.高粱 |
①冬春季节风沙较大
②降水较少,为减少洗头次数
③与当地宗教习惯有关
④当地气候炎热,方便擦拭汗水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2016年1月26日,全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授牌仪式在株洲(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芦淞区举行。株洲新芦淞白关(国际)服饰产业园大力承接东部沿海地区服饰产业转移,预计5至8年内打造成拥有4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30万平方米布辅料市场、400家以上品牌服饰企业、10万从业人员的现代化服饰产业智慧园区。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小题1】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服饰产业向株洲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
A.东部沿海地区土地租金、劳动力工资等生产成本高 |
B.东部沿海地区能源枯竭,满足不了生产需求 |
C.株洲服饰产业的科技实力强 |
D.株洲接近国际市场 |
A.增大株洲的就业压力 | B.推动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化进程 |
C.利于株洲产业结构的调整 | D.促进株洲生态环境的改善 |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差异显著。下图是“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图”和“部分典型动物、传统民居的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典型动物、传统民居的分布从侧面反映出形成我国三大自然区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
A.土壤和植被 | B.气候和地形 |
C.水文和土壤 | D.植被和水文 |
A.三个经济地带的范围与三大自然区完全重合 | B.中部经济地带面积最大 |
C.西部经济地带人口最稠密 | D.东部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最高 |

A.山麓和丘陵地带 | B.平坦肥沃的平原 |
C.矿产资源丰富地带 | D.沿海海运发达地带 |


【小题1】容易将棉花从作物中识别出来的最佳波段是( )
A.1波段 | B.2波段 | C.3波段 | D.4红外波段 |
A.6月份和9月份相比,棉花遥感识别最佳时期在6月份 |
B.盛絮期棉花在前3个波段反射率明显降低 |
C.棉花盛蕾期各波段的反射率均比盛絮期高 |
D.盛絮期棉花在第4波段反射率明显降低 |

A.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 | B.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 |
C.节省建筑材料 | D.便于行人避雨、遮阳 |

【小题1】下列省区荒漠化比例最大的是( )
A.宁夏 | B.青海 | C.陕西 | D.新疆 |
①开采矿产 ②生态移民 ③合理载畜 ④抽取地下水
A.②③ | B.①② | C.①④ | D.③④ |
A.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 | B.解译积雪遥感影像 |
C.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 | D.确定待救援车辆位置 |

A.江苏省 | B.河南省 | C.四川省 | D.海南省 |
【小题1】GIS区别于其他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
A.解决与分布、位置有关的问题 |
B.模式分析,揭示各种地物之间的空间关系 |
C.储存庞大的空间数据,不能随时制作电子地图 |
D.进行各种空间分析,以模拟区域内的空间规律和发展趋势 |
①虚拟现实 ②硬件 ③地图 ④软件 ⑤多媒体 ⑥三维视图
A.③⑤⑥ | B.①②③④ | C.②④⑤⑥ | D.②③④⑤ |
A.硬件 | B.软件 | C.数据 | D.人员 |
A.GPS | B.RS | C.GIS和RS | D.GPS和GIS |

A.缓解西安的用水紧张状况 | B.改善渭河流域生态环境 |
C.缓解汉江流域的旱涝灾害 | D.增加关中平原灌溉面积 |
某河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发达,水运占全国水运量的70%。该河以修筑大型水利枢纽、梯级开发为重点,进行全流域综合开发治理,实现了发电、航运、灌溉、供水、渔业和旅游等综合效益。下图为“该流域综合开发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对图中数字的解释合理的是( )
A.①表示梯级开发 | B.②表示发电 |
C.③表示航运 | D.④表示灌溉、供水 |
A.梯级开发不会对鱼群洄游产卵产生影响 | B.梯级开发会促进当地工业发展 |
C.梯级开发会避免当地产生环境污染 | D.梯级开发不会淹没耕地 |
下面三幅图中,每幅图都有一个苹果和一些网格线,假定这三幅图都是遥感影像,苹果代表着地面同一个地物的影像,每个网格代表一个像元。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按分辨率由高到低排列这三幅图,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
A.图A>图B>图C | B.图C>图A>图B |
C.图B>图A>图C | D.图C>图B>图A |
A.像元越多,分辨率越高,影像越清晰 | B.像元越少,分辨率越高,影像越清晰 |
C.像元越多,分辨率越低,影像越模糊 | D.像元越少,分辨率越高,影像越模糊 |
A.森林火灾面积 | B.土地干旱程度 | C.洪峰流量 | D.植物病虫害程度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小题1】GPS在“精准农业耕作”中可( )
①获取农田信息 ②分析处理获取的信息 ③决策管理措施 ④将产量和土壤状态信息装入带GPS设备的喷药、施肥设备
A.①②③④ | B.①④ | C.②③④ | D.①② |
①监测耕地变化 ②调查作物分布 ③估测粮食产量 ④跟踪产品流向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3.选择题- (共1题)
4.填空题- (共1题)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26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