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下图为2017年9月14日气压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写出A点的气压值范围。
(2)判断B地所处的天气系统名称并说明理由。若该天气系统加强,可能引发哪种气象灾害?说明目前应采取的主要预防措施。
(3)与C点相比,判断D点的风力大小,并简述判断理由。
(4)判断图中字母E代表的锋面类型名称并描述当锋面E移到甲地时,甲地的天气现象。

(1)写出A点的气压值范围。
(2)判断B地所处的天气系统名称并说明理由。若该天气系统加强,可能引发哪种气象灾害?说明目前应采取的主要预防措施。
(3)与C点相比,判断D点的风力大小,并简述判断理由。
(4)判断图中字母E代表的锋面类型名称并描述当锋面E移到甲地时,甲地的天气现象。
2.单选题- (共12题)
2.
【小题1】图中各地的天气状况,判断正确的是( )
【小题2】下列图示能正确示意戊、己两地附近锢囚锋的是( )
同一锋面气旋中,当冷锋锋面移动速度加快,追上暖锋锋面,则形成了锢囚锋。
【小题1】图中各地的天气状况,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地气压高于丙地 | B.乙、丙两地多阴雨 |
C.丁地风力大于甲地 | D.乙、丁两地降温快 |
A.![]() | B.![]() | C.![]() | D.![]() |
3.
下图是拍摄于北京时间2016年11月20日20时,位于极圈与21°W附近某海域的卫星云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天气系统( )
【小题2】拍摄该云图时( )

【小题1】图中天气系统( )
A.为北半球反气旋 |
B.生成于太平洋洋面 |
C.会发展成强台风 |
D.带来强雨雪天气 |
A.地球接近公转轨道的远日点 |
B.太阳直射点逐渐向赤道移动 |
C.当地时间是20日上午 |
D.该区域可见到“午夜太阳” |
4.
下图为“2017年12月26日8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时刻( )
【小题2】此时控制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

【小题1】图示时刻( )
A.上海风力大于北京 | B.②地为台风中心 |
C.①地气压值小于②地 | D.北京吹东北风 |
A.气旋 | B.反气旋 |
C.准静止锋 | D.暖锋 |
5.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 km/天的速度东移。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2】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预报,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
【小题3】该地区及图示气压形势出现的月份可能为
A.偏东风 | B.偏南风 |
C.东北风 | D.西北风 |
A.14日14时 | B.14日19时 |
C.15日4时 | D.15日11时 |
A.华北平原,3、4月份 | B.四川盆地,1、2月份 |
C.黄土高原,10、11月份 | D.东南丘陵,4、5月份 |
6.
【小题1】“雷打雪”天气现象非常罕见,却相当正常。此次“雷打雪”的成因是( )
【小题2】此次“雷打雪”天气发生期间,美国( )
“雷打雪”指某个区域降雪过程中伴随着打雷或者在冬天打雷的天气现象。2016年1月22日美国东部和南部迎来罕见寒潮,并出现罕见的“雷打雪”等恶劣天气。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小题1】“雷打雪”天气现象非常罕见,却相当正常。此次“雷打雪”的成因是( )
A.暖湿气流迅速北上,冷暖空气激烈交汇 |
B.冷暖空气激烈交汇,暖湿气流快速抬升形成垂直对流 |
C.冷暖空气激烈交汇,冷气团快速下沉 |
D.飓风北上,产生强对流天气 |
A.白昼变长 | B.气温升高 | C.空气质量下降 | D.气压下降 |
7.
下图分别为沿MN、PQ方向所做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N、O两点在气压中心M的西南方向且在同一条直线上,PQ垂直于MN。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M地的气流运动状况是( )
【小题2】控制O地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
【小题3】若该天气系统出现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夏初,则O地的天气可能是( )

【小题1】M地的气流运动状况是( )
A.辐散下沉 | B.辐散上升 |
C.辐合上升 | D.辐合下沉 |
A.冷锋 | B.暖锋 |
C.高压 | D.高压脊 |
A.连绵阴雨天气 | B.强对流降雨天气 |
C.沙尘暴天气 | D.晴朗高温天气 |
8.
2013且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强沙尘暴经过该地时间段是
【小题2】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小题1】强沙尘暴经过该地时间段是
A.16时-17时 | B.17时-18时 |
C.18时-19时 | D.19时-20时 |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 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
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 D.大气逆辐射减弱 |
9.
下图为“雪龙号”从长城站(62°12′59″S,58°57′52″W)返航乌斯怀亚(54°48′S,68°18′W)途中的1月某日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关于“雪龙号”从长城站至乌斯怀亚沿途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2】该日,长城站天气状况最可能为( )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关于“雪龙号”从长城站至乌斯怀亚沿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航行期间,昼越来越长 | B.航程短于900 km |
C.航行方向大致是先向东北后向西北 | D.沿途多顺风顺水,速度较快 |
A.连续性降水 | B.风力增大,出现暴风雪 |
C.天气晴朗,吹东南风 | D.气温上升,天气转晴 |
10.
2014年,巴西圣保罗遭遇了一个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科学家认为,一种叫做“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改变了南美洲风的正常路径。下图为大气运动正常路径与大气受阻塞后路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当出现“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时,控制巴西东南部地区的天气系统为( )
【小题2】关于“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以及其对南美洲造成的影响,叙述全面的是( )
①该气流为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 ②使巴西东南部地区干旱少雨 ③使亚马孙河上游地区的降水量大幅增加 ④该气流对热带地区的影响较大

【小题1】当出现“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时,控制巴西东南部地区的天气系统为( )
A.反气旋 | B.气旋 |
C.冷锋 | D.暖锋 |
①该气流为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 ②使巴西东南部地区干旱少雨 ③使亚马孙河上游地区的降水量大幅增加 ④该气流对热带地区的影响较大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11.

【小题1】该日上海、成都出现雾霾,共同原因是 ( )
【小题2】此时石家庄 ( )
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由空气中的微小水滴、冰晶、灰尘等悬浮颗粒物组成。下图为2017年1月某时刻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日上海、成都出现雾霾,共同原因是 ( )
A.气压高,气温低 |
B.风力小,湿度大 |
C.气流下沉,对流弱 |
D.地形阻挡,风力小 |
A.风雪交加 |
B.风向为西北风 |
C.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 |
D.地面接受太阳辐射增多 |
12.
下图为河北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盛夏时节,在单一暖气团控制下,河北省中南部平原地区日最低气温出现在南部低洼区域,主要原因是( )
【小题2】7、8月份衡水降水多,一般朝北的窗户潲雨(雨水打在朝北的窗户上),由此可以推测该时期衡水( )

【小题1】盛夏时节,在单一暖气团控制下,河北省中南部平原地区日最低气温出现在南部低洼区域,主要原因是( )
A.南部低洼区域昼长较短 |
B.南部低洼区域太阳高度日变化大 |
C.气温较低的空气在南部低洼区域集聚 |
D.南部低洼区域热量散失快 |
A.多地形雨 | B.多冷锋降水 |
C.多暖锋降水 | D.多对流雨 |
13.
【小题1】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
【小题2】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
【小题3】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
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
A.用水便利 | B.土壤肥沃 | C.地势平坦 | D.植被缺失 |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 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
A.热带雨林气候区 | B.地中海气候区 |
C.热带草原气候区 | D.热带季风气候区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