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矿物能源的大量使用,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提高;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下面甲、乙两图反映的是开发利用新能源的两种途径。

(1)冬季晴天时,在未采用任何取暖设备的条件下,图甲所示“阳光居室”室内的最高温度可达22℃。请分析“阳光居室”是如何达到这一保温效果的?
(2)开发利用新能源,能够减缓全球变暖。请根据“温室效应”的原理,解释其原因。
矿物能源的大量使用,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提高;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下面甲、乙两图反映的是开发利用新能源的两种途径。

(1)冬季晴天时,在未采用任何取暖设备的条件下,图甲所示“阳光居室”室内的最高温度可达22℃。请分析“阳光居室”是如何达到这一保温效果的?
(2)开发利用新能源,能够减缓全球变暖。请根据“温室效应”的原理,解释其原因。
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矿物能源的大量使用,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提高;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下面甲、乙两图反映的是开发利用新能源的两种途径。

(1)冬季晴天时,在未采用任何取暖设备的条件下,图甲所示“阳光居室”室内的最高温度可达22℃。请分析“阳光居室”是如何达到这一保温效果的?
(2)开发利用新能源,能够减缓全球变暖。请根据“温室效应”的原理,解释其原因。
矿物能源的大量使用,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提高;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下面甲、乙两图反映的是开发利用新能源的两种途径。

(1)冬季晴天时,在未采用任何取暖设备的条件下,图甲所示“阳光居室”室内的最高温度可达22℃。请分析“阳光居室”是如何达到这一保温效果的?
(2)开发利用新能源,能够减缓全球变暖。请根据“温室效应”的原理,解释其原因。
2.单选题- (共7题)
4.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某时段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图,0≤H0<H1<H2<90°。根据图中信息判读,正确的是


A.该地可能位于北寒带 | B.该地该时段白昼先变短后变长 |
C.该时段直射点两次过赤道 | D.该地该时段昼夜长短状况可能相同 |
5.
下图为某山区降水量日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显示的降水特点是( )
【小题2】造成山顶与河谷盆地降水日变化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

【小题1】图中显示的降水特点是( )
A.山顶昼雨少 | B.河谷盆地夜雨多 |
C.河谷盆地日降水量变幅大 | D.从河谷盆地到山顶,日降水量减少 |
A.热力环流 | B.太阳辐射 | C.植被状况 | D.地形起伏 |
6.
河流径流量的年际变化通常用径流变差系数(Cv)和实测最大与最小年平均径流的比值(Km)来表示。读中国五大河流(长江、松花江、黄河、淮河、珠江西江)径流量年际变化比较表,回答问题。
【小题1】上表中的数据显示
【小题2】关于表中四大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河流 | 集水面积 (104km2) | 最大年径流量 (108m3) | 最小年径流量 (108m3) | 最大最小比值 Km | 径流变差系数 Cv |
① | 170.53 | 13727.0 | 7211.0 | 1.9 | 0.14 |
② | 73.00 | 1004.0 | 242.0 | 3.5 | 0.25 |
③ | 39.05 | 847.0 | 123.0 | 6.9 | 0.43 |
④ | 32.97 | 3470.0 | 1070.0 | 3.2 | 0.20 |
淮河 | 12.18 | 719.0 | 61.4 | 11.7 | 0.62 |
【小题1】上表中的数据显示
A.Cv与Km成负相关 |
B.北方河流径流量的年际变化一般小于南方河流 |
C.我国河流的径流变差系数从北向南递减 |
D.河流的集水面积与年径流量最大最小比值大致成负相关 |
A.①河含沙量最大 | B.②河四季通航,航运价值大 |
C.③河下游形成地上河 | D.④河流经二、三级阶梯交界处,水能丰富 |
7.
该图表示我国西部地区综合产业带的空间分布,读图回答32~34题。

【小题1】A地区的重点产业可能是
【小题2】B地区产业带呈长条状,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小题3】下列关于C、D地区产业发展的区位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小题1】A地区的重点产业可能是
A.以钢铁工业为龙头的冶金业 |
B.以蔬菜、水果为中心的新型农业 |
C.以旅游业为导向的第三产业 |
D.以能源开发为主导的采掘业 |
A.人口分布状况 | B.主要交通线走向 |
C.水源条件 | D.地形因素 |
A.C地区最突出的区位优势是矿产资源丰富 |
B.D地区传统的区位优势是交通便捷 |
C.C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是能源开发 |
D.D地区产业发展的最大的制约因素是邻国众多 |
8.
2016年第1号台风“尼伯特”以“超强台风”的身份于7月8日凌晨5点50分登陆台湾,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16级(55米/秒),它是有气象记录以来登陆我国最强的一号台风。受其影响,台湾农业损失估计达100774万元(新台币)。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引起本次台风的天气系统是
【小题2】本次灾害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是
【小题3】台风过境时,以下防灾措施不合理的是
【小题1】引起本次台风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 | B.反气旋 | C.锋面气旋 | D.热带气旋 |
A.寒潮 | B.山洪 | C.地震 | D.作物虫害 |
A.危房人员应及时转移 |
B.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 |
C.风力一旦减小或者静止时应尽快外出逃生 |
D.相关水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应当回港避风 |
9.
读醉林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导致醉林现象发生的地理现象是
【小题2】下列地形区,最有可能存在此景观的是

【小题1】导致醉林现象发生的地理现象是
A.滑坡 | B.泥石流 | C.水土流失 | D.地震 |
A.内蒙古高原 | B.准噶尔盆地 |
C.云贵高原 | D.长江中下游平原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