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读我国某地一月份等温线图(单位:℃),完成下列问题。

(1)A地的气温范围______;B地的气温范围______。A、B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2)A地形区为______;C地形区为______。
(3)图中河流D是______;该河流在图中河段水文特征有______。
(4)C地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葡萄种植业,使之成为我国最佳的优质酿酒葡萄生态产区之一。分析C地区发展葡萄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

(1)A地的气温范围______;B地的气温范围______。A、B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2)A地形区为______;C地形区为______。
(3)图中河流D是______;该河流在图中河段水文特征有______。
(4)C地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葡萄种植业,使之成为我国最佳的优质酿酒葡萄生态产区之一。分析C地区发展葡萄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
2.
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

(1)经纬度位置:甲______,丙______。
(2)甲、乙、丙、丁四地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位于高纬度地区的是_____,位于寒带的有_____,位于温带的有_____。
(3)甲位于乙的______方向,丙位于甲的______方向。
(4)丙、丁之间的距离______(小于、等于、大于)丙、乙之间的距离。

(1)经纬度位置:甲______,丙______。
(2)甲、乙、丙、丁四地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位于高纬度地区的是_____,位于寒带的有_____,位于温带的有_____。
(3)甲位于乙的______方向,丙位于甲的______方向。
(4)丙、丁之间的距离______(小于、等于、大于)丙、乙之间的距离。
3.
读“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数码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⑥__________。
(2)③④两地的高差为______米,若两地图上距离为3厘米,其实际水平距离是____千米。
(3)如果把图上的比例尺放大到原图比例尺的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____(用数字表示)。
(4)小河干流的流向为__________。
(5)在小河旁有A、B两个取水口(AC和BC两条线)把水引到C处,应选择的方案是____线,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在甲、乙、丙三处中选其中一处修梯田,以__处最好。原因是_____。
(7)图中⑥的相对高度H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

(1)填写图中数码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⑥__________。
(2)③④两地的高差为______米,若两地图上距离为3厘米,其实际水平距离是____千米。
(3)如果把图上的比例尺放大到原图比例尺的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____(用数字表示)。
(4)小河干流的流向为__________。
(5)在小河旁有A、B两个取水口(AC和BC两条线)把水引到C处,应选择的方案是____线,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在甲、乙、丙三处中选其中一处修梯田,以__处最好。原因是_____。
(7)图中⑥的相对高度H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
4.
(1)判断图中等高线a、b数值大小:______。图示湖泊按排泄,条件分类,属______湖;按湖水矿化程度分类,属______湖。该类湖泊多分布在______地区,我国多见于______。
(2)如果在河流上游的湖泊周围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是否合理?为什么?
(3)外流湖参与______水循环,地处河流中游的湖泊作用是______。
湖泊是指陆地上相对封闭的洼地中蓄积的水体。湖泊按排泄条件可分为外流湖、内流湖;按湖水矿化程度可分为淡水湖、咸水湖。

(1)判断图中等高线a、b数值大小:______。图示湖泊按排泄,条件分类,属______湖;按湖水矿化程度分类,属______湖。该类湖泊多分布在______地区,我国多见于______。
(2)如果在河流上游的湖泊周围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是否合理?为什么?
(3)外流湖参与______水循环,地处河流中游的湖泊作用是______。
2.单选题- (共31题)
16.
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回答下面问题。

【小题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小题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小题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③ | D.③④ |
17.
下图ac、bd为两条经线,它们与两条纬线共同组成一个正方形,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若ac、bd两条经线的度数分别为100ºE,90ºw,则c位于b的
【小题2】如ac、bd两条经线的度数分别为100ºE,150ºE,则ab、 bd、cd、aC四条线段所取比例尺的大小关系为

【小题1】若ac、bd两条经线的度数分别为100ºE,90ºw,则c位于b的
A.东南方向 |
B.西北方向 |
C.西南方向 |
D.东北方向 |
A.ab>cd>bd=ac | B.ab=cd<bd=ac |
C.bd=ac>ab<cd | D.ab<cd=bd=ac |
20.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图中河流的总体流向大致是
【小题2】该地区拟建一条铁路,有人设计了一选线方案(如图)。方案沿线甲、乙、丙、丁四处中明显不合理的有
【小题3】若要安排露营活动地点,就地形、水文特征判断,最不适宜的地点是

【小题1】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图中河流的总体流向大致是
A.西北向东南流 | B.东南向西北流 |
C.东北向西南流 | D.西南向东北流 |
A.1处 | B.2处 | C.3处 | D.4处 |
A.W | B.X | C.Y | D.Z |
22.
科学家对地球不同经纬线长度进行测量,统计结果如下表。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下列是对测量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小题2】在60°N处相距一个经度的两个地点的实地距离最有可能是

【小题1】下列是对测量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A.无论是经线还是纬线,都是随着纬度的增加变长 |
B.纬线的长度随纬度的增加变长,经线长度在变短 |
C.纬线长度随纬度的变化是测量误差所致 |
D.经线长度的变化反映了地球形状的不规则性 |
A.111.415km | B.55.803km | C.28.904km | D.110.569km |
32.
读我国甲、乙两区域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小题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小题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3.选择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31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