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海边住上一段时间,就会有这样的体验:晴朗的白天,常有风从海上吹来;而到了夜晚,风又从陆地吹向海洋。这种有规律循环出现的风就是气象上所说的海陆风。下面为海陆风形成示意图。

(1)在图上用箭头表示形成陆风的热力环流,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2)简析海风对沿海城市大气环境的有利影响。
在海边住上一段时间,就会有这样的体验:晴朗的白天,常有风从海上吹来;而到了夜晚,风又从陆地吹向海洋。这种有规律循环出现的风就是气象上所说的海陆风。下面为海陆风形成示意图。

(1)在图上用箭头表示形成陆风的热力环流,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2)简析海风对沿海城市大气环境的有利影响。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般认为,自然界中的水土流失,只是土壤侵蚀的过程。实际上,在土壤侵蚀的同时,地貌,植被,地方气候也在同步变化。因此,水土流失是一种统一的自然地理环境演化过程。下图为黄土高原地貌景观。

(1)描述黄土高原地貌的主要特点。
(2)简述黄土高原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变化过程。
一般认为,自然界中的水土流失,只是土壤侵蚀的过程。实际上,在土壤侵蚀的同时,地貌,植被,地方气候也在同步变化。因此,水土流失是一种统一的自然地理环境演化过程。下图为黄土高原地貌景观。

(1)描述黄土高原地貌的主要特点。
(2)简述黄土高原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变化过程。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国内曾出现过四次人口迁移的高潮。第一次是19世纪中期战争造成人口大規模西移;第二次是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伴随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口由乡村大量流入东北五大湖工业城市;第三次是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由于农业危机、自然灾害等原因使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第四次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随着南部宇航、西部电子等新兴工业的兴起,东北部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地带。
(1)20世纪初美国东北部处于城市化进程的_____________阶段,说明此阶段出现的城市化问题。
(2)分析美国国内第四次人口迁移的拉力。
美国国内曾出现过四次人口迁移的高潮。第一次是19世纪中期战争造成人口大規模西移;第二次是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伴随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口由乡村大量流入东北五大湖工业城市;第三次是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由于农业危机、自然灾害等原因使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第四次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随着南部宇航、西部电子等新兴工业的兴起,东北部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地带。
(1)20世纪初美国东北部处于城市化进程的_____________阶段,说明此阶段出现的城市化问题。
(2)分析美国国内第四次人口迁移的拉力。
2.单选题- (共14题)
5.
读局部地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风带1与风带2风向不同),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气压带表示( )
【小题2】若某地常年受该气压带控制,其气候特点是( )

【小题1】图中气压带表示( )
A.赤道低气压带 | B.副极地低气压带 |
C.极地高气压带 | D.副热带高气压带 |
A.全年炎热干燥 | B.全年寒冷干燥 |
C.全年高温多雨 | D.全年温和湿润 |
6.
【小题2】关于我国年太阳辐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读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和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A.与近地面太阳辐射分布规律保持一致 |
B.分布呈由低纬向高纬均匀递减的规律 |
C.此分布规律没有考虑大气、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
D.赤道地区的太阳辐射总量不到北极地区的2倍 |
A.西北地区降水稀少,太阳辐射较强 | B.江南丘陵因多山地形,太阳辐射较弱 |
C.西藏比云南纬度高,太阳辐射较强 | D.四川盆地因海拔较低,太阳辐射较弱 |
7.
熏烟驱霜是指霜冻来临前点火生烟,以减轻霜冻冻害(如图)。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熏烟能够减轻霜冻的原因是
【小题2】右图中反映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

【小题1】熏烟能够减轻霜冻的原因是
A.削弱大气逆辐射 | B.削弱太阳辐射 |
C.增强大气逆辐射 | D.增强地面辐射 |
A.①-②-③ | B.①-④-② |
C.②-③-④ | D.③-④-② |
8.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12月某日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此时影响A地的天气系统是
【小题2】据图预测甲地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是
【小题3】B天气系统过境前后的气压变化是

【小题1】此时影响A地的天气系统是
A.![]() | B.![]() |
C.![]() | D.![]() |
A.严重雾霾 | B.大风降温 |
C.高温暴雨 | D.晴空万里 |
A.![]() | B.![]() |
C.![]() | D.![]() |
9.
下图表示某地地层剖面及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人类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大的是
【小题2】关于图中地质地貌的判读正确的是

【小题1】人类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大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甲为背斜成山 | B.乙处适合修建水库 |
C.丙与泰山成因相同 | D.甲地适合开采地下水 |
10.
读某海区洋流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据图中等温线判断箭头所示洋流
【小题2】关于图中洋流描述正确的是

【小题1】据图中等温线判断箭头所示洋流
A.北半球寒流 | B.北半球暖流 |
C.南半球暖流 | D.南半球寒流 |
A.对沿岸降温减湿 | B.常年受西风吹拂而成 |
C.位于大陆的东岸 | D.冷海水上泛形成渔场 |
11.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到秦岭南坡进行实地考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同学们在山麓看到的陆地自然带是( )
【小题2】同学们观察到秦岭南坡的垂直带谱,与某水平方向的水平带谱相似。该方向是( )
【小题1】同学们在山麓看到的陆地自然带是( )
A.热带雨林带 |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C.温带草原带 |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A.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 |
B.所在纬度向较低纬度方向 |
C.所在经度向沿海方向 |
D.所在经度向内陆方向 |
12.
读某城市用地及规划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老城区兴起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小题2】①②③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
【小题3】若甲处新开楼盘,下列房地产开发商的广告词比较适合的是

【小题1】老城区兴起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A.背靠山坡,环境优美 | B.靠近铁路,交通便捷 |
C.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 D.人口密集,市场广阔 |
A.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 B.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
C.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 | D.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
A.花园别墅,城市中央 | B.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
C.水岸名邸,上风上水 | D.视野开阔,俯瞰全城 |
13.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目前①处人口老龄化程度很高,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①处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聚落最可能出现在④ | B.人口可能大量从④向①处迁移 |
C.人口与聚落最密集的区域是③ | D.人口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河流 |
A.生态环境好 | B.生育率低 | C.死亡率低 | D.进城务工多 |
14.
该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26-27题。

【小题1】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小题2】(小题2)随着城市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

【小题1】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 B.水源 | C.地形 | D.土壤 |
A.稻田 | B.鱼塘 | C.果园 | D.菜地花圃 |
15.
读甲、乙、丙三地的农业资料比较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甲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小题2】乙类农业分布的典型地区是( )

【小题1】甲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A.地广人稀,土地面积大 | B.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
C.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 D.常年温和湿润的气候 |
A.墨累一达令盆地 | B.西欧地区 |
C.美国中央大平原 | D.四川盆地 |
16.
下图为我国某生态产业园区的生产联系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甲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小题2】该生态产业园生产模式

【小题1】甲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能源 | B.原料 | C.市场 | D.技术 |
A.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 |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
C.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 | D.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
17.
读工业区位选择模式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模式一对应的是
【小题2】下列关于工业模式三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模式一对应的是
A.水果加工 | B.石油化工 | C.电子装配 | D.时装设计 |
A.产品运输成本较高,布局宜靠近市场 | B.因大气污染严重,宜布局在郊外 |
C.目前在我国由沿海向内陆转移 | D.在布局时受科技因素影响较大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