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2019-2020学年高三第一次统考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71319

试卷类型:一模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23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的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并有冰川融水补给。发源于该地区的楚玛尔河是长江北源之一,卓乃湖、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是该地区的重要湖泊,这些湖泊湖面似镜子一样反射天空景色,被旅行者们称为中国的“天空之镜”。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可西里地区气温持续上升,降水增加。2011年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的强降水导致卓乃湖湖水外泄,依次贯通了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下图示意卓乃湖周边地区地理环境。


(1)分析图示区域高原湖泊众多的原因。
(2)分析该地湖泊贯通前被称为“天空之镜”的原因。
(3)简述库赛湖、海丁诺尔、盐湖贯通并相连成为一个大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为2019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区。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


描述甲地的天气状况,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左图为非洲及周边地区略图,右图为维多利亚湖及周边地质构造示意图。

(1)简要说明图中1月份风向的形成原因。
(2)分别说出爱德华湖盆和维多利亚湖盆的主要地质成因。
(3)比较维多利亚湖7月东岸和西岸降水量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4)甲地沿海有一条沙漠带,解释这里形成热带沙漠气候的原因。

2.单选题(共5题)

4.

   米线是由优质大米经过发酵、磨浆、蒸煮、压条、晾晒等工序制作而成,新鲜大米制作的米线口感最佳。因其吃法多样、口感独特深受攀枝花市民的喜爱。攀枝花市某中学地理学习兴趣小组在研学旅行中,发现盐边县某村生产的米线畅销市内外。

下图为该村局部等高线分布及晒制米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小题1】正常年份,该村最适合晒制米线的月份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
【小题2】晴朗的下午,图中最适合晒制米线的是
A.甲B.乙C.丙D.丁
5.
气温日变化的大小与纬度、季节、地表性质及天气状况有关。下图示意不同地形的气温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题。

【小题1】能正确反映气温变化的是
A.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大B.山顶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
C.山谷气温日变化最大D.山谷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
【小题2】一天中最低温均在山谷的主要原因是
A.山谷多夜雨,降温快B.夜间吹谷风,山谷散热快
C.山谷地形闭塞,降温快D.夜间吹山风,冷空气下沉积聚山谷
6.
地球上的水圈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动态系统,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体是不断相互转化的。下图为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小题1】监测显示近年来,该流域蒸腾作用明显减弱,导致该流域内
A.大气降水增加B.地表径流减少
C.地下径流减少D.水汽蒸发减少
【小题2】若要进一步稳定该流域的径流量,应采取的措施是
A.人工降雨B.植树造林
C.围湖造田D.引水灌溉
7.

   拦门沙是位于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沙坎)。塑造河口拦门沙的动力因素很复杂,但主要由河流径流与海流共同作用形成。

下图为我国某河口区拦门沙甲、乙两时期位置变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小题1】甲时期的沙坎
A.粗沙一侧以侵蚀为主,表明沙坎向外海移动
B.粗沙一侧以堆积为主,表明沙坎向外海移动
C.细沙一侧以侵蚀为主,表明沙坎向河口移动
D.细沙一侧以堆积为主,表明沙坎向河口移动
【小题2】与甲时期相比,乙时期
A.沙体高度降低B.河口盐度上升C.海洋潮流减弱D.河流流量增加
【小题3】河口拦门沙对河口两岸居民带来的不利影响有
①拦截泥沙,净化水质  ②阻碍水流,加剧洪涝  ③淤塞水道,不利航运 ④阻碍洄游,鱼类减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8.

   我国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候鸟迁徙进行观测记录:某日北京时间7时08分太阳从东方湖面升起,数小时后,飞鸟的影子落在正北时,太阳高度为65°,日落时北京时间为19时08分。

下图为该学习小组拍摄的日出候鸟迁徙照片。据此完成下题。

【小题1】该照片拍摄地最可能位于
A.滇池B.青海湖
C.太湖D.呼伦湖
【小题2】拍摄当日
A.哈尔滨可能烈日炎炎B.攀枝花正午影长年内最长
C.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D.北京与开普敦的昼长相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