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若此图表示地壳物质循环模式,③表示外力作用,则图中表示岩浆的是 (填文字),④表示 作用。
(2)若此图表示城市热岛效应,则图中甲为 (选填“城市”或“乡村”)。为改善城市大气质量,①处适宜布局 。
(3)若此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则图中乙处为 ,人类对图中环节影响最大的是 (填序号),改变其时空分布的有效措施是 、 。
(4)若此图表示南半球中纬度大气环流圈,则图中①的风向是 ;乙处的气压带是 ,甲处的降水类型是 。
(5)若此图表示季风环流,甲为亚洲大陆东部,则图中反映的季节是 ,江苏地区 灾害严重。

(1)若此图表示地壳物质循环模式,③表示外力作用,则图中表示岩浆的是 (填文字),④表示 作用。
(2)若此图表示城市热岛效应,则图中甲为 (选填“城市”或“乡村”)。为改善城市大气质量,①处适宜布局 。
(3)若此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则图中乙处为 ,人类对图中环节影响最大的是 (填序号),改变其时空分布的有效措施是 、 。
(4)若此图表示南半球中纬度大气环流圈,则图中①的风向是 ;乙处的气压带是 ,甲处的降水类型是 。
(5)若此图表示季风环流,甲为亚洲大陆东部,则图中反映的季节是 ,江苏地区 灾害严重。
2.
读天气系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性质上看,图a中A是_______气团,B是_______气团。C、D、E三地中气温最高的是_______地。
(2)图a为__________天气系统,其雨区位于_______。
(3)图b中F处是_________气压中心,其中心盛行_______气流。
(4)图a天气系统过境后,气温_______,气压_______,天气_______________。
(5)图b天气系统位于________半球,在其控制下我国长江流域7、8月份往往出现___________天气。

(1)从性质上看,图a中A是_______气团,B是_______气团。C、D、E三地中气温最高的是_______地。
(2)图a为__________天气系统,其雨区位于_______。
(3)图b中F处是_________气压中心,其中心盛行_______气流。
(4)图a天气系统过境后,气温_______,气压_______,天气_______________。
(5)图b天气系统位于________半球,在其控制下我国长江流域7、8月份往往出现___________天气。
3.
读我国某城市发展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a到图b体现出 过程。
(2)城市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 持续上升,劳动力从 产业向 产业逐渐转移,城市用地规模不断 。
(3)该城市建立了 和 ,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保护、改善环境。

(1)从图a到图b体现出 过程。
(2)城市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 持续上升,劳动力从 产业向 产业逐渐转移,城市用地规模不断 。
(3)该城市建立了 和 ,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保护、改善环境。
4.
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陇海—兰新铁路线附近某城市平面图,该城市人口在40万以上。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A、B、C三地选择___________处建大型飞机场最合适,理由是___________。
(2)E、F、H三地选择___________处建高科技工业区最合适,理由是______________。
(3)图中①~⑨工业基地有一处布局明显不合理,其在图中的数码代号是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4)近几年该城市抓住发展机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该市原有工业部门中应加快发展__________。

(1)为了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A、B、C三地选择___________处建大型飞机场最合适,理由是___________。
(2)E、F、H三地选择___________处建高科技工业区最合适,理由是______________。
(3)图中①~⑨工业基地有一处布局明显不合理,其在图中的数码代号是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4)近几年该城市抓住发展机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该市原有工业部门中应加快发展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19题)
5.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甲、乙两条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曲线代表城市化前的地表径流
②乙过程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
③甲的长期后果可能造成城市水荒
④乙过程下渗量小于甲过程
【小题2】甲曲线最大值提前于乙曲线最大值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1】关于甲、乙两条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曲线代表城市化前的地表径流
②乙过程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
③甲的长期后果可能造成城市水荒
④乙过程下渗量小于甲过程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A.植被覆盖率降低 |
B.城市热岛效应 |
C.下垫面透水能力好 |
D.天然调蓄能力强 |
8.
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是一种电磁波,大约8分钟多即可到达地球 |
B.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表面温度约为6000℃ |
C.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大气、水、生物和地震活动的主要动力 |
D.太阳辐射的能量不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 |
10.
在晴朗的冬夜,农民用熏烟的方法防止霜冻,是因为
A.烟雾能将地面辐射反射回地面 |
B.烟雾能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 |
C.烟雾能将地面辐射散射回地面 |
D.烟雾能使地面和近地面大气加热增温 |
13.
下图为洋流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若图中海域在大西洋,则洋流甲是
【小题2】受盛行西风影响而形成的洋流是

【小题1】若图中海域在大西洋,则洋流甲是
A.墨西哥湾暖流 | B.加利福尼亚寒流 |
C.东澳大利亚暖流 | D.日本暖流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14.
读某地貌形成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小题2】图中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该岩石可能是

【小题1】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搬运堆积 | B.风力侵蚀 |
C.流水搬运堆积 | D.流水侵蚀 |
A.沉积岩 | B.岩浆岩 | C.变质岩 | D.花岗岩 |
16.
下列对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凡是人口在两个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为人口迁移 |
B.参与国际旅游活动属于人口迁移 |
C.我国大学生赴美国留学属于人口迁移 |
D.属于人口迁移范畴的,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000千米以上 |
17.
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 和“城市化进程”两幅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小题2】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小题3】当前,该国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是:

【小题1】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埃及 | B.中国 | C.德国 | D.印度 |
A.I | B.I和Ⅱ | C.Ⅱ | D.Ⅲ |
19.
近30年来,北京的汉白玉雕像溶蚀严重,有的雕像溶蚀厚度已超过了1厘米,比自然状态下的溶蚀速度快几十倍,这主要是因为
A.城市上空尘埃多,作为凝结核使城市的降水增多 |
B.城市的气温比郊区高 |
C.大量使用煤和石油,城市空气中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和物含量增加 |
D.燃烧煤和石油,排放大量粉尘、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产生酸雨 |
20.
读某城市用地规模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中心区的M用地类型可能是( )
A. 交通设施用地 B. 工业用地
C. 行政事业用地 D. 商业用地
【小题2】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城市边缘的绿地沿交通线呈放射状分布
B. 城市绿地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
C. 城市中心区地价较低,付租能力弱
D. 城市空间结构呈棋盘状

【小题1】中心区的M用地类型可能是( )
A. 交通设施用地 B. 工业用地
C. 行政事业用地 D. 商业用地
【小题2】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城市边缘的绿地沿交通线呈放射状分布
B. 城市绿地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
C. 城市中心区地价较低,付租能力弱
D. 城市空间结构呈棋盘状
21.
城市区位指城市与外部自然、社会、经济事物之间构成的空间关系。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因矿产资源的开发,吸引大量人口迁入而形成的城市是
【小题2】下列地区中不适合发展城市的是
【小题3】下列城市,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和其他三个城市不相同的是
【小题1】因矿产资源的开发,吸引大量人口迁入而形成的城市是
A.我国的太原、上海 | B.我国的大庆、攀枝花 |
C.美国的纽约、华盛顿 | D.我国的西安、澳大利亚悉尼 |
A.河流发源地 | B.干支流交汇处 | C.河口 | D.山区冲积扇 |
A.上海 | B.桂林 | C.黄山 | D.张家界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