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左图、右图分别记录了我国西北某地绿洲和邻近荒漠某年6月1日(晴天)近地面层大气温度和水平风速日变化状况。读图计算并回答问题。

(1)6月1日绿洲的气温日较差约________℃,荒漠的气温日较差约__________℃。
(2)与荒漠相比,绿洲全天风速较__________,风速日变化幅度较__________。
(3)22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__________,风速比荒漠__________。白天(6时至18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__________,风速比荒漠__________。
(4)上述现象表明,绿洲植被可以__________气温日变化幅度,还可以__________风速。由此可见,绿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邻近荒漠的侵袭。

(1)6月1日绿洲的气温日较差约________℃,荒漠的气温日较差约__________℃。
(2)与荒漠相比,绿洲全天风速较__________,风速日变化幅度较__________。
(3)22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__________,风速比荒漠__________。白天(6时至18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__________,风速比荒漠__________。
(4)上述现象表明,绿洲植被可以__________气温日变化幅度,还可以__________风速。由此可见,绿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邻近荒漠的侵袭。
2.
下面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从因特网上搜集到的两则信息,分析回答。(10分)
资料一:东北曾是世界著名的商品大豆产区,是我国主要食用油的来源。自加入WTO后,2001年江苏某榨油厂进口美国大豆1396万吨,约相当于我国一年的大豆产量,同年东北大豆却有七成积压在农村。
资料二:东北和美国进口大豆的产销成本调查
备注:其中X为美国每吨大豆的加工成本。
(1)2001年江苏某榨油厂“舍近求远”从美国进口大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请你分析造成东北大豆与美国大豆生产成本差异的主要原因。
(3)该学习小组要将研究成果“东北大豆的出路”呈报给政府供决策参考。如果你是小组成员,你会提出哪些建议?
资料一:东北曾是世界著名的商品大豆产区,是我国主要食用油的来源。自加入WTO后,2001年江苏某榨油厂进口美国大豆1396万吨,约相当于我国一年的大豆产量,同年东北大豆却有七成积压在农村。
资料二:东北和美国进口大豆的产销成本调查
| 东北大豆 | 美国大豆 |
生产成本(元/千克) | 1.6 | 0.8 |
运输(元/千克) | 0.045 | 0.04 |
出油率(%) | 17 | 20 |
加工成本(元/吨) | 10+X | X |
备注:其中X为美国每吨大豆的加工成本。
(1)2001年江苏某榨油厂“舍近求远”从美国进口大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请你分析造成东北大豆与美国大豆生产成本差异的主要原因。
(3)该学习小组要将研究成果“东北大豆的出路”呈报给政府供决策参考。如果你是小组成员,你会提出哪些建议?
2.单选题- (共8题)
3.
【小题2】对于当地生态环境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大风呼呼刮,平地起黄沙,无风三尺土,沙撵人搬家”,甚至造成“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的景观,这是几年前吉林省西部地区的真实写照。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吉林省西部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荒漠化 | B.水土流失 | C.酸雨 | D.生物多样性减少 |
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是其主要原因 |
B.过度放牧、开垦、樵采是其主要原因 |
C.实施跨流域调水是治理的主要途径 |
D.新中国成立以后,该地区的环境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 |
4.
黄河上游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水能资源丰富,被誉为我国水电建设中的“富矿”。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小题1】该河段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海拔高度大 ②河流流量大 ③水位季节变化大
④河流落差大 ⑤水库移民较少
【小题2】河流上游的梯级开发对中下游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有( )
①减轻旱涝灾害威胁 ②增加年径流量 ③改善枯水期水质 ④提高地下水位

【小题1】该河段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海拔高度大 ②河流流量大 ③水位季节变化大
④河流落差大 ⑤水库移民较少
A.②④ | B.①② |
C.③④ | D.④⑤ |
①减轻旱涝灾害威胁 ②增加年径流量 ③改善枯水期水质 ④提高地下水位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5.
下图所示地区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A地区有利于葡萄酿酒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是( )
【小题2】图中A地区在农业发展中土壤盐碱化问题严重,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小题1】图中A地区有利于葡萄酿酒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是( )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 B.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
C.冰川融水多,灌溉便利 | D.地势平坦,黑土肥沃 |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6.
某研究机构利用水池(4米×2米×1米)、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人工湿地系统(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
①防风固沙 ②净化水质 ③涵养水源 ④塑造地貌
【小题2】若用无植物的相同模拟系统实验,则检测到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
①防风固沙 ②净化水质 ③涵养水源 ④塑造地貌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A.出水口的排水量减少 | B.出水口流速明显减慢 |
C.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 | D.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
7.
下图是不同国家单位GDP能源消耗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美国与日本相比( )
【小题2】目前,发展中国家单位GDP能耗超过发达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1】美国与日本相比( )
A.美国早期能耗增长比日本缓慢 | B.两国从高能耗到低能耗同步过渡 |
C.美国单位GDP能耗一直高于日本 | D.美国能源利用率高于日本 |
A.生产粗放,能源利用效率低 | B.人口持续增长,能源紧张 |
C.持续开发能源资源,能源丰富 | D.工业发展迅速,大量进口能源 |
8.
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由于我国各地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地区人们对口味的喜好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三省居民喜食辣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2】“久在山西住,哪能不吃醋”,山西人爱吃醋与当地哪一自然地理背景有关( )
【小题1】“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三省居民喜食辣的主要原因是( )
A.宗教信仰及传统饮食习惯 | B.昼夜温差大,辛辣可驱寒 |
C.自然条件特别适于种植辣椒 | D.气候潮湿,辛辣可祛湿 |
A.气候大陆性强,空气干燥 | B.地形崎岖,交通不便,调味品缺乏 |
C.饮用水中钙含量大,吃醋不易形成结石 | D.制醋历史悠久,品质好 |
9.
下图中a图阴影部分为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的甘肃新疆主产区,b图为该主产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小题1】农业主产区呈条带状分布,因为( )
【小题2】b图中各区域适宜的农业生产活动与可能引发的主要生态问题,组合正确的是( )
【小题3】制约该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 )

【小题1】农业主产区呈条带状分布,因为( )
A.地处暖温带,光热资源充足 | B.沿铁路线分布,交通便捷 |
C.沿山麓地带,灌溉水源丰富 | D.地处山前平原,黑土肥沃 |
A.山区修建梯田----水土流失 |
B.绿洲种小麦、棉花----土壤次生盐渍化 |
C.过渡带植灌种草----土地荒漠化 |
D.荒漠繁育野生动物----生物多样性减少 |
A.气候 | B.地形 |
C.水源 | D.土壤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