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2)图中两个不连续面A为________,B为________,地震波通过B界面时,波速变化有何特征?
(3)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C________,D+E________,F+G________。
(4)自己设计图例,并在图中画出岩石圈的范围。
(5)如何推断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是固态还是液态?

(1)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 |
B.地球的内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 |
C.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 |
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
(3)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C________,D+E________,F+G________。
(4)自己设计图例,并在图中画出岩石圈的范围。
(5)如何推断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是固态还是液态?
2.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填出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和B是______,A+B+C是______,D是______,C+D+E是______的一部分。
(2)不连续界面F为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是横波完全消失的界面。
(3)地震波在经过F时速度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和B厚度不均的原因是什么?

(1)填出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和B是______,A+B+C是______,D是______,C+D+E是______的一部分。
(2)不连续界面F为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是横波完全消失的界面。
(3)地震波在经过F时速度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和B厚度不均的原因是什么?
2.单选题- (共15题)
3.
【小题2】34°N纬线等深线向东凸出,原因是( )
下图为“我国某局部地区莫霍界面等深线(单位:千米)示意图”,甲地为某省会城市。据图回答以下两题。
A.西高东低 |
B.中间高,南北低 |
C.中间深,东西浅 |
D.西深东浅 |
A.山地的延伸 |
B.河流流向 |
C.谷地的分布 |
D.高原的分布 |
6.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上图中( )
【小题2】上图中①②③所属关系可以表示为下面四图中的( )


【小题1】上图中( )
A.①为岩石圈 | B.③由岩石组成 |
C.③为地壳 | D.古登堡界面以上为地幔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7.
下图为一地区海拔高度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可以看出地壳厚度不均 | B.莫霍界面以上为岩石圈 |
C.大洋地壳一定比大陆地壳厚 | D.莫霍界面是岩浆发源地 |
8.
下列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地球内部由里向外可以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②地壳的厚度不均匀,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③地幔以古登堡面为界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 ④地核是地球内部的三个圈层中温度最高的一层
①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地球内部由里向外可以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②地壳的厚度不均匀,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③地幔以古登堡面为界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 ④地核是地球内部的三个圈层中温度最高的一层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9.

【小题1】下列有关莫霍面的描述,最为准确的是
【小题2】关于34°N纬线附近的等深线向东凸出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下图为我国某局部地区莫霍面等深线(单位:千米)示意图,甲地为某省会城市。
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下列有关莫霍面的描述,最为准确的是
A.西高东低 | B.西深东浅 |
C.中间深,东西浅 | D.中间高,南北低 |
A.谷地的分布 | B.河流流向 |
C.山地的延伸 | D.高原的分布 |
11.
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 900千米深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
【小题2】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
【小题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 900千米深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
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 | B.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 |
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 | D.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
A.传递声音信号 | B.进行地质探矿 |
C.调查农作物虫害情况 | D.测量山峰的高度 |
13.
在不同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探知地球内部结构。读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以下两题。

【小题1】下列有关图示内容的判断正确的是( )
【小题2】下列有关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下列有关图示内容的判断正确的是( )
A.A表示岩石圈,由固体组成 |
B.B表示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 |
C.M表示古登堡面 |
D.F、G表示地核,F由非固体物质组成 |
A.地震波向下传播的过程中,波速一直在增加 |
B.地震波中的横波不能通过软流层 |
C.M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
D.在N界面下横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纵波则完全消失 |
14.
日本探测船“地球号”,从海底向下钻入7 000米深处,进行探测、钻孔、取样。这是人类首次尝试钻入地幔层,科学家希望能够揭开地震的成因。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关于“地球号”探测船的钻探深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2】有关此次钻探到达的地下圈层及圈层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下列关于“地球号”探测船的钻探深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次钻探能够完全揭开地震的成因 |
B.此次钻探是迄今为止人类第一次地球钻探 |
C.此次钻探的深度只能到达地壳 |
D.此次钻探可达莫霍面 |
A.地壳 由岩石组成,厚度均匀 |
B.地幔 上部由岩石组成,密度较大,有软流层 |
C.地核 分外地核和内地核,以铁、镍为主 |
D.以上说法都不对 |
15.
有关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属于地壳的一部分 |
B.岩石圈位于上地幔的上部、软流层以下 |
C.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全部 |
D.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处于软流层以上 |
17.
阅读材料,以下两题。
材料一 一队由各国地质学家组成的专家团观察埃塞俄比亚东北部的阿法尔地区的裂缝多年之后在出版的美国某月刊上发表报告,认为非洲大陆将一分为二,阿法尔已成为科学家们见证海洋形成的天然实验室。
材料二 埃塞俄比亚东北部的阿法尔地区火山喷发后形成的裂缝长度迄今已由1 km增大至60 km。
【小题1】阿法尔地区的裂缝形成于火山喷发之后,其和火山的组成物质都来自地球内部的( )
【小题2】裂缝从1 km延长到60km,非洲大陆也将一分为二,这些直接改变的是地球圈层中的( )
材料一 一队由各国地质学家组成的专家团观察埃塞俄比亚东北部的阿法尔地区的裂缝多年之后在出版的美国某月刊上发表报告,认为非洲大陆将一分为二,阿法尔已成为科学家们见证海洋形成的天然实验室。
材料二 埃塞俄比亚东北部的阿法尔地区火山喷发后形成的裂缝长度迄今已由1 km增大至60 km。
【小题1】阿法尔地区的裂缝形成于火山喷发之后,其和火山的组成物质都来自地球内部的( )
A.地幔 |
B.地核 |
C.地壳 |
D.岩石圈 |
A.岩石圈 |
B.大气圈 |
C.生物圈 |
D.水圈 |
3.选择题- (共1题)
4.填空题- (共2题)
19.
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是_____面,B是____面,B面地震波的传播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图中数码或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
①____________,①+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3)D层物质状态呈______态,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图中字母A是_____面,B是____面,B面地震波的传播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图中数码或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
①____________,①+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3)D层物质状态呈______态,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