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读比例尺为十万分之一的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字母C表示的地形是________。
(2)山脊线E的走向大致为________。
(3)图中有一陡崖,其相对高度H的范围是( )
(4)分别站在山顶A和山顶B上,能看到河流上D处小船的是________山顶。
(5)图中所绘乙、丙两支流中,事实上不存在的是________支流。
(6)若想在河流的干流上修建一座水库,坝高为100米,请你用“||”在图上标出该水库理想的坝址。
(7)若将小河甲的水引向疗养院,图中两条规划路线①②中,比较合理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

(1)字母C表示的地形是________。
(2)山脊线E的走向大致为________。
(3)图中有一陡崖,其相对高度H的范围是( )
A.100 m≤H<300 m |
B.100 m≤H<200 m |
C.200 m≤H<300 m |
D.100 m<H≤300 m |
(5)图中所绘乙、丙两支流中,事实上不存在的是________支流。
(6)若想在河流的干流上修建一座水库,坝高为100米,请你用“||”在图上标出该水库理想的坝址。
(7)若将小河甲的水引向疗养院,图中两条规划路线①②中,比较合理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
2.
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量算图示地区铁路桥至公路桥一段河流的流程,写出大青山顶与李村之间的相对高度,站在大青山顶可否看到李村,并简述理由。
(2)某游客在山区小路游览,在小桥至古庙一段行走感觉轻松,请分析其原因。
(3)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势特征,并简述其对该地区聚落的影响。
(4)图示地区开发了以“青山、幽谷、溪流”为主题的旅游项目,若利用暑假时间赴该地区旅游,应注意防范哪些自然灾害?

(1)量算图示地区铁路桥至公路桥一段河流的流程,写出大青山顶与李村之间的相对高度,站在大青山顶可否看到李村,并简述理由。
(2)某游客在山区小路游览,在小桥至古庙一段行走感觉轻松,请分析其原因。
(3)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势特征,并简述其对该地区聚落的影响。
(4)图示地区开发了以“青山、幽谷、溪流”为主题的旅游项目,若利用暑假时间赴该地区旅游,应注意防范哪些自然灾害?
2.单选题- (共8题)
3.
下图中等值线为日最高温等值线(一天中最高气温相等的地方所连成的曲线),实线和虚线分别代表某月4日和5日的日最高温等值线。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长江中下游地区在该时段的盛行风向为( )
【小题2】判断①地和②地的气温,并分析原因( )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长江中下游地区在该时段的盛行风向为( )
A.东北风 | B.东南风 | C.西北风 | D.西南风 |
A.①地气温低于23℃,原因是地处沿海 |
B.①地气温高于23℃,原因是该地海拔低 |
C.②地气温低于23℃,原因是地处高原 |
D.②地气温高于23℃,原因是盆地北部山脉阻挡冷空气南下 |
4.

【小题1】甲、乙、丙、丁四处中,能最早看到日出的是( )
【小题2】该地断崖处有一攀岩训练场,该攀岩训练场的攀爬高度可能为( )
2017年国庆长假期间,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赴我国东南某地进行野外考察,若下图为该小组考察区域的地形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甲、乙、丙、丁四处中,能最早看到日出的是( )
A.甲处 | B.乙处 | C.丙处 | D.丁处 |
A.150 m | B.100 m | C.50 m | D.10 m |
5.

【小题1】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A. 递减 B. 先减后增
C. 先增后减 D. 递增
【小题2】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 水体营养盐 B. 太阳辐射
C. 水体含沙量 D. 洋流流向
【小题3】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A. 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 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 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 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A. 递减 B. 先减后增
C. 先增后减 D. 递增
【小题2】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 水体营养盐 B. 太阳辐射
C. 水体含沙量 D. 洋流流向
【小题3】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A. 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 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 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 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6.

【小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长城的走向特点为
【小题2】图中能眺望到“八达岭关城”的地点是
【小题3】图中“人”字型铁路线的设计目的是
八达岭长城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中非常雄伟壮观的一段,而穿行该区的京张铁路是完全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筑的第一条铁路,其“人”字型的设计更是彰显了中国人的智慧。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长城的走向特点为
A.沿等高线 | B.沿山脊线 | C.沿山谷线 | D.连接聚落 |
A.甲地 | B.乙地 | C.丙地 | D.丁地 |
A.避开河流,节省建设桥梁的成本 | B.尽量平行等高线,缩短运输距离 |
C.既方便停靠车站,又可降低坡度 | D.绕过山岭,减少开挖遂道的成本 |
7.
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1】Q地的海拔可能为()
【小题2】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小题1】Q地的海拔可能为()
A.90米 | B.230米 | C.340米 | D.420米 |
A.260米 | B.310米 | C.360米 | D.410米 |
8.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和6月份某时刻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此时,E、F两处天气现象的共同点是( )
【小题2】图中( )

【小题1】此时,E、F两处天气现象的共同点是( )
A.阴雨连绵 | B.天气闷热 | C.狂风暴雨 | D.风和日丽 |
A.N处视野能覆盖整个区域 | B.M处的海拔为200 m |
C.湖泊为咸水湖 | D.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
9.
下图为我国某景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若图中急流段高差为35 m,则图中甲与乙地高差约为
A. 200 m B. 235 m
C. 270 m D. 300 m
【小题2】某日一登山旅行者到达甲处,观察的现象可信的是
A. 可看到湖畔丁处游人戏水
B. 发现山顶处悬崖峭壁林立
C. 发现丙所在方位地势最低
D. 急流段的漂流者向西漂去

【小题1】若图中急流段高差为35 m,则图中甲与乙地高差约为
A. 200 m B. 235 m
C. 270 m D. 300 m
【小题2】某日一登山旅行者到达甲处,观察的现象可信的是
A. 可看到湖畔丁处游人戏水
B. 发现山顶处悬崖峭壁林立
C. 发现丙所在方位地势最低
D. 急流段的漂流者向西漂去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