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填写图中各代号在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B____,C_____,D______,F________,G______
(2)由B,C,D,F,G环节构成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_循环,由A,B环节构成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__循环,由D,E环节构成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___循环。
(3)地球上的水体通过水循环中的各环节把_______圈、水圈、_______圈、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庞大的水循环系统。

(1)图中甲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河流水的蒸发参加了________循环。
(2)目前人类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来改善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
(3)如果该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可能会对该地区的水循环造成什么影响?
(4)图中地下水丰富的区域是________(字母)。如果A处城市过量开采地下水,可能会对当地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________
2.单选题- (共15题)
下垫面与大气之间存在水热交换,由于水汽蒸发而产生的潜热释放被称之为“潜热通量”。我国某湖泊常年水量稳定,下图反映该湖泊一年内潜热通量日均值变化及降水累计量。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A.积雪消融 | B.大气降水 |
C.地下水 | D.冰川融水 |
A.夜大于昼 | B.晨大于昏 |
C.夏大于冬 | D.阴大于晴 |
A.下渗强烈 | B.湖面结冰 |
C.云量增大 | D.风速减小 |
【小题1】下列图示的湖泊(或湖群)为咸水湖的是( )

A.


C.


【小题2】湖泊分布较少的地区是( )
A. 多雨水的花岗岩地区 B. 冲积平原区
C. 多雨水的石灰岩山区 D. 青藏高原区

【小题1】图中代号所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正确的是()
A.①-降水 | B.②-蒸发 | C.③-水汽输送 | D.④-地表径流 |
A.海洋蒸发 | B.地表径流 | C.水汽输送 | D.凝结降水 |
柬埔寨的洞里萨湖水量季节变化很大。该湖北部的吴哥通王城两边有两个巨大的长方形人工湖——西池和东池。这两个大水池并不是在地面挖坑形成的,而是在地面上四面筑起土墙形成高于地面的水库,是著名的古老灌溉工程。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这两个地上水库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A.雨水 | B.湖泊水 | C.地下水 | D.人工提水 |
A.2〜6月 | B.5〜9月 | C.8〜12月 | D.11月〜次年4月 |

①a—d环节联系了地球的各个圈层 ②b环节直接为陆地降水输送大量水汽
③c环节对陆地淡水资源更新有重要意义 ④d环节水量受地表植被条件影响不大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小题1】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城市中的水循环环节( )
A.a减弱 | B.b增强 |
C.c增强 | D.d减弱 |
①收集雨水 ②减少内涝 ③减少地下水 ④增加停车场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小题1】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是()
A.雨水 | B.冰川融水 |
C.湖泊水 | D.地下水 |
A.温带季风气候区 | B.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
C.热带沙漠气候区 | D.地中海气候区 |
图甲为长江中游河段与某湖泊的水体交换示意图,图乙为图甲中Q点河流水位和P点湖泊水位随季节的变化曲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A.湖泊储水量最大的时间点是③ | B.8月,PQ河段流速最快 |
C.一年中,PQ河段由P流向Q的时间长 | D.10月,PQ 河段流向为P Q |
A.灌溉用水量增加 | B.南水北调调水量大 |
C.河流上游来水量小 | D.伏旱天气,降水量小 |
①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水体更新 ②促进地球上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③奠定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④参与三大类岩石的形成.
A.②④ | B.①③ |
C.③④ | D.①② |

【小题1】下列对图中各环节含义的说明,正确的是( )
A.①—下渗 | B.②—蒸发 |
C.③—水汽输送 | D.④—降水 |
A.夏半年吹偏南季风,冬半年吹偏北季风 | B.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
C.水利工程太少 | D.植被破坏严重 |

【小题1】博斯腾湖流域的水循环( )
A.海陆间循环过程加速 | B.海陆间循环量减少 |
C.陆地内循环过程加速 | D.陆地内循环量减小 |
A.流域内降水量明显减少 | B.流域内气温降低 |
C.上游引水过多 | D.低海拔中小冰川消失殆尽 |
我国目前城市建设中出现了城市内涝、生态破坏、径流污染等诸多问题,为此正积极推进能“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其中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读某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A.塔里木盆地 | B.四川盆地 |
C.长江中下游平原 | D.珠江三角洲 |
A.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 B.减轻城市内涝 |
C.防止路面结冰,影响通行 | D.分解水中污染物,净化水体 |
A.调节局地小气候 | B.保护生物多样性 |
C.提供观赏景观 | D.增加下渗量 |
济南市正在建设“海绵城市”以提高雨水资源利用率,解决强降雨时“城中看海”的问题,以“修大管子”为主的城镇排水防涝系统建设的理念正在发生彻底转变。“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A.地下水位上升 |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
C.蒸发量增加 |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
A.缓解城市缺水问题 | B.使地下水量减少 |
C.延长径流领取时间 | D.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
A.退耕恢复湿地 | B.铺设防渗路面 |
C.完善排水系统 | D.增加绿地面积 |

【小题1】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A.降水量增加 | B.蒸发量增加 | C.下渗减少 | D.地表径流减少 |
A.Ⅰ、Ⅱ、Ⅲ B.Ⅱ、Ⅰ、Ⅲ | B.Ⅲ、Ⅱ、Ⅰ | C.Ⅰ、Ⅲ、Ⅱ |
3.选择题- (共4题)
个 | 双 | 块 |
①山脚下有一{#blank#}1{#/blank#}大石头。
②乌鸦看见一{#blank#}2{#/blank#}瓶子。
③我有一{#blank#}3{#/blank#}手。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