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6题)
1.
【小题1】考察队在考察期间,图中最佳的宿营地是 ( )
【小题2】下列能正确表示a—d沿线地质剖面的是 ( )
暑期某地质考察队对江南丘陵一区域进行考察。在图中a—d沿线考察时发现,a、d两处岩石相同,年代较新;b、c两处岩石相同,但年代较老。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考察队在考察期间,图中最佳的宿营地是 (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 | B.![]() |
C.![]() | D.![]() |
2.

【小题1】和田玉属于
【小题2】和田玉形成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
“玉中之王”和田玉是中元古代晚期古海洋中的白云岩(镁含量较高的碳酸岩)在高温高压特殊环境下重结晶形成的。下图是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甲→戊”表示岩浆和三大类岩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和田玉属于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b1+b2)→a | B.(e1+e2)→d |
C.e1 | D.e2 |
3.
流水的侧向侵蚀导致河岸逐渐崩塌和后退,尤其在是平原地区,这种作用的影响极为显著。下图示意某平原地区河流的自然演化过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河水流经弯曲河道时,凹岸的侧向侵蚀作用更加强烈,主要原因是凹岸一侧的
【小题2】根据以上原理,平原地区河道的自然演化阶段,排序正确的是
【小题3】图②中湖泊的利用方式,可行性最小的是

【小题1】河水流经弯曲河道时,凹岸的侧向侵蚀作用更加强烈,主要原因是凹岸一侧的
A.水量大,流速快 | B.岩土层相对松软 |
C.地转偏向力较大 | D.河床的坡度较小 |
A.①②③ | B.①③② |
C.②①③ | D.③②① |
A.利用河湖落差发电 | B.发展水产养殖业 |
C.建立湿地型风景区 | D.留作河流分洪区 |
4.
下图为某水平面上不同岩层分布示意图(a→h代表的地层由老到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区域地质构造是 ( )
【小题2】图中①~④四幅地质剖面图,与甲—乙线状况相符的是 ( )



【小题1】图示区域地质构造是 ( )
A.背斜 | B.向斜 |
C.褶皱 | D.断层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5.
地幔中的岩浆在某个固定位置上具有强烈上升的趋势,称之为热点。当板块薄弱点经过热点时形成火山喷发,称为热点火山。随着板块移动,热点火山在板块表面留下一连串火山锥(如图所示)。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时段板块移动速度最慢的是 ( )
【小题2】图中热点位于甲点的 ( )
【小题3】由火山锥的分布和形成年代可知,此板块的运动方向为 ( )

【小题1】下列时段板块移动速度最慢的是 ( )
A.距今60×106~100×106年 |
B.距今100×106~120×106年 |
C.距今120×106~140×106年 |
D.距今140×106~160×106年 |
A.东南方向 | B.东北方向 |
C.西南方向 | D.西北方向 |
A.先往正北再往西北 |
B.先往正南再往东南 |
C.先往西北再往正北 |
D.先往东南再往正南 |
6.
泥沙沉积往往使湖泊静静地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但对适量的泥沙输入,湖泊其实是有自净能力的。这种自净的动力源自盛行风形成的“波浪”,波浪定向冲向岸边,其退水速度总是小于来水速度,挟带的泥沙便在岸边沉积下来,形成“滩”。湖泊水位降低时,又会随水线留下众多较小的滩;来年涨水时,再把这些小滩进一步推向湖岸的大“滩”,如此往复。另外,波浪冲向岸边后,无法继续前行,便转化成顺岸的水流——“沿岸流”,沿岸流会把湖岸明显凸出处的滩沙向前推移,在凸凹拐角形成与沿岸流方向一致的沙“坝”。呼伦湖是内蒙古第一大淡水湖,湖区降水集中在夏季,冬春季节为封冻期。下图为呼伦湖滨湖水动力示意图。根据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①②③④四处水域,最有可能分别发育有滩和坝的是 ( )
【小题2】呼伦湖岸边的滩、坝等堆积体多分布于东部、南部湖岸,西岸很少,可能原因是 ( )
①地形
②大气环流
③人类活动
④纬度
⑤植被状况
【小题3】图示湖岸滩、坝面积较大的时间可能为 ( )

【小题1】图示①②③④四处水域,最有可能分别发育有滩和坝的是 ( )
A.③④ | B.②③ |
C.①② | D.②① |
①地形
②大气环流
③人类活动
④纬度
⑤植被状况
A.①④ |
B.②⑤ |
C.②③ |
D.①② |
A.11—12月 |
B.4—5月 |
C.8—9月 |
D.10—11月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