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长江三角洲是世界著名城市带之一,上海为其龙头城市。下图为上海浦东新区城市规划用地分布示意图。

上海外高桥综合区的先进制造业,有240多家出口加工企业,其中包括12家高新技术企业,在2006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19.59亿元。
(1)评价①功能区的发展条件。
大气环流会影响城市工业区的分布,英国城镇就受此影响存在功能区的东西差异。
(2)依据伦敦市工业区和图中①功能区的分布特点,任选其一,说明大气环流对其产生的主要影响。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气象部门对于台风等灾害天气,通过卫星遥感等高科教一手段,力争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发布、早处置、趋利避害,力争将损失降低。
(3)指出台风对我国影响最大的地区,并依据材料列举主要应对措施。

上海外高桥综合区的先进制造业,有240多家出口加工企业,其中包括12家高新技术企业,在2006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19.59亿元。
(1)评价①功能区的发展条件。
大气环流会影响城市工业区的分布,英国城镇就受此影响存在功能区的东西差异。
(2)依据伦敦市工业区和图中①功能区的分布特点,任选其一,说明大气环流对其产生的主要影响。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气象部门对于台风等灾害天气,通过卫星遥感等高科教一手段,力争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发布、早处置、趋利避害,力争将损失降低。
(3)指出台风对我国影响最大的地区,并依据材料列举主要应对措施。
2.
阅读材料及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乙图中有效风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江苏省开发利用风能的主要原因。
甲图中的玛曲湿地是维系黄河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有专家指出:若这个“屏障”被破坏,刘家峡水库每10年就得清淤一次;黄河流过玛曲后平均年径流量由137亿立方米增加到164 亿立方米,被称为“黄河蓄水池”。
(2)简述玛曲湿地面积减小对黄河A段产生的主要影响。
2005年人口普查江苏省人口密度729 A/km2、甘肃省人口密度57人/km2。
(3)分别说明江苏省和甘肃省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
南京和敦煌分别为江苏和甘肃两省著名旅游地,都分布有世界遗产。

(4)据表概括南京客源特点,并评价敦煌客源市场条件。
(5)与江苏省相比,说明甘肃省河西走廊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1)描述乙图中有效风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江苏省开发利用风能的主要原因。
甲图中的玛曲湿地是维系黄河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有专家指出:若这个“屏障”被破坏,刘家峡水库每10年就得清淤一次;黄河流过玛曲后平均年径流量由137亿立方米增加到164 亿立方米,被称为“黄河蓄水池”。
(2)简述玛曲湿地面积减小对黄河A段产生的主要影响。
2005年人口普查江苏省人口密度729 A/km2、甘肃省人口密度57人/km2。
(3)分别说明江苏省和甘肃省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
南京和敦煌分别为江苏和甘肃两省著名旅游地,都分布有世界遗产。

(4)据表概括南京客源特点,并评价敦煌客源市场条件。
(5)与江苏省相比,说明甘肃省河西走廊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2.单选题- (共4题)
3.
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区岩石与1月均温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形成岩浆岩的物质来源于
【小题2】上图中
【小题3】该区域

【小题1】形成岩浆岩的物质来源于
A.岩石圈 | B.地壳 | C.地幔 | D.地核 |
A.甲地可能发现地下溶洞 | B.乙地的河流自南向北流 |
C.乙丙相对高度小于1000米 | D.夜晚时,风从丙地吹向乙地 |
A.农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 | B.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C.典型粮食作物为水稻 | D.地形的形成仅受内力影响 |
4.
【小题1】亚洲的垦殖指数较高,可能的原因是( )
【小题2】2000年与1950年相比( )
垦殖指数是指一个地区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它是衡量一个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通常以百分数表示。下表为“世界及各地区耕地垦殖指数和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变化表”。
【小题1】亚洲的垦殖指数较高,可能的原因是( )
A.农垦历史悠久,人口数量众多 | B.季风气候显著,气象灾害较少 |
C.地域辽阔,矿产资源丰富 | D.地形多种多样,以平原为主 |
A.欧洲因人口增长较快,所以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
B.北美洲垦殖指数的增长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
C.大洋洲因人口负增长,所以人均耕地面积增加 |
D.非洲因机械化水平高,导致垦殖指数上升 |
5.
我国江南某城市,市区有南宋皇帝“躬耕”以示“劝农”的籍田遗址。近期该城市在遗址附近仿建了八卦农田。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城市新建入卦农田的主要目的是
【小题2】当地桃花盛开时节

【小题1】该城市新建入卦农田的主要目的是
A.满足城市粮食及副食品需求 |
B.丰富城市景观,发展旅游业 |
C.治理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 |
D.调整当地农业的产业结构 |
A.黄、淮、海等河流出现汛期 |
B.非洲南部草原即将进入旱季 |
C.正值钱塘大潮最佳观赏时节 |
D.南亚等地区盛行东南季风 |
6.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可先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依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 )
【小题2】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用于( )

【小题1】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 )
A.GPS—RS—GIS | B.RS—GPS—GIS |
C.GIS—RS—GPS | D.RS—GIS—GPS |
A.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 |
B.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 |
C.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 |
D.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 |
3.选择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4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