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根据实验小组所做的的实验,回答问题。


我国某高中学生实验小组,在模拟验证某一地理原理时,采用下列做法:在一个六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柜外)和一大碗冰块在底部两侧。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的纸片A,在玻璃柜底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竖立的纸片B(如甲图所示)。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纸片A、B的偏动情况。
(1)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纸片A向__ _(左或右)偏,甲图中电炉对应乙图
中的 (填字母)
(2)乙图中ABCD中气压由小到大排序为 ,其中AB的风向为 。
(3)将下列各环节序号,按环流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填入相应方框内。
①地面冷热不均②空气发生水平运动③空气垂直运动引起同一水平面气压的差异④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

(4)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夜间的海洋与陆地之间,则甲图中电炉代表 。
(5)成语“巴山夜雨”源于唐朝李商隐的博作《夜雨寄北》。下图中反映“巴山夜雨”现象成因的是( )


我国某高中学生实验小组,在模拟验证某一地理原理时,采用下列做法:在一个六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柜外)和一大碗冰块在底部两侧。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的纸片A,在玻璃柜底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竖立的纸片B(如甲图所示)。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纸片A、B的偏动情况。
(1)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纸片A向__ _(左或右)偏,甲图中电炉对应乙图
中的 (填字母)
(2)乙图中ABCD中气压由小到大排序为 ,其中AB的风向为 。
(3)将下列各环节序号,按环流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填入相应方框内。
①地面冷热不均②空气发生水平运动③空气垂直运动引起同一水平面气压的差异④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

(4)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夜间的海洋与陆地之间,则甲图中电炉代表 。
(5)成语“巴山夜雨”源于唐朝李商隐的博作《夜雨寄北》。下图中反映“巴山夜雨”现象成因的是( )

2.单选题- (共4题)
2.
热岛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下图是某大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有关该城市热岛强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小题2】若图示热岛强度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密切,其依据是
①城市人口密度高于农村 ②臭氧层空洞不断扩大
③海陆热力环流显著 ④峰值时刻与人流、车流高峰期吻合

【小题1】有关该城市热岛强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晴天热岛强度一直高于阴天 |
B.阴天不存在热岛效应 |
C.晴天正午时,热岛强度最大 |
D.晴天时,热岛强度会出现两个峰值 |
①城市人口密度高于农村 ②臭氧层空洞不断扩大
③海陆热力环流显著 ④峰值时刻与人流、车流高峰期吻合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④ | D.①② |
3.
如下图是某一时刻山峰和山谷之间冷热不均形成的一种热力环流,叫山谷风。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据实际调查,图中甲地的夜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小题1】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山谷风的产生是由于海拔高度的差异 |
B.此时表示的是夜晚 |
C.此时的风从山谷吹向山顶 |
D.此时的风从山顶吹向山谷 |
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上升运动 |
B.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下沉运动 |
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上升运动 |
D.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高,蒸发旺盛,空气中的水汽丰富 |
5.
中新社北京2016年11月9日电 秋冬之交本是天高云淡, 层林尽染的季节。但由于同期中国北方陆续进入供暖季,每年此时,中国北方也随之进入“雾霾季”。雾由水汽凝结形成,霾由大量PM2.5等颗粒物飘浮在空气中形成。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上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
【小题2】出现雾霾时,会导致

【小题1】上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
A.太阳辐射大气的削弱作用 地面反射 大气辐射 |
B.太阳辐射大气的削弱作用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
C.地面辐射大气的削弱作用 太阳辐射 大气逆辐射 |
D.太阳辐射 大气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
A.丁增强 | B.丙增强 | C.乙减弱 | D.甲增强 |
3.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4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