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7题)
1.
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试分析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
(3)依据材料,简析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特点。
(4)试分析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点,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2014年11月15日至16日,G20领导人峰会在澳大利亚海港城市布里斯班举行。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绝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热;其西部是高原,中部是平原,东部是山地;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其人口、城市分布和各地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回答问题。
(2)试分析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
(3)依据材料,简析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特点。
(4)试分析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点,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2.
读下面的框架图,回答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厚度最大的国家,其中又一黄土高原地区最为集中,占我国黄土面积的72.4%,发育了世界上最典型的黄土地貌。
3.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回答问题。

(1)AB是晨昏线的一部分,CD两侧日期不同, D的经度是______ ;极点C是_____(南,北)极点。
(2)若极圈出现极昼,则此刻北京时间是22日_____时,全球属于21日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____,再过3小时,全部进入夜半球的大洲是________。
(3)若图示极圈上出现极夜,则此刻白昼达一年中最大值范围的是_____________半球,我国江淮地区进入_________期,太平洋上___________(气压中心名称)势力增强,南亚大部分地区吹________风;地球接近公转轨道的______(近、远)日点。

(1)AB是晨昏线的一部分,CD两侧日期不同, D的经度是______ ;极点C是_____(南,北)极点。
(2)若极圈出现极昼,则此刻北京时间是22日_____时,全球属于21日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____,再过3小时,全部进入夜半球的大洲是________。
(3)若图示极圈上出现极夜,则此刻白昼达一年中最大值范围的是_____________半球,我国江淮地区进入_________期,太平洋上___________(气压中心名称)势力增强,南亚大部分地区吹________风;地球接近公转轨道的______(近、远)日点。
4.
阅读“城市人口密度模型与城市化发展过程的关系”和“1990—2000年上海人口密度随距离变化情况”图,回答问题。

(1)根据“城市人口密度模型与城市化发展过程的关系”图,概述城市人口空间分布与城市化发展过程之间的关系。
(2)运用“城市人口密度模型与城市化发展过程的关系”图,解释1990—2000年上海城市化发展过程。

(1)根据“城市人口密度模型与城市化发展过程的关系”图,概述城市人口空间分布与城市化发展过程之间的关系。
(2)运用“城市人口密度模型与城市化发展过程的关系”图,解释1990—2000年上海城市化发展过程。
5.
按照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和《海洋经济统计分类与代码》HY/T052-1999的规定,海洋产业可划分为海洋第一产业、海洋第二产业和海洋第三产业三类。海洋第一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海洋第二产业包括海洋油气业、海滨砂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和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等;海洋第三产业包括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科学研究、教育、社会服务业等。目前,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海水利用、海洋电力等新兴产业部门不断崛起。回答问题。


(1)据图文资料,归纳我国海洋产业结构的特点。
(2)海洋渔业主要包括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两大部门,简析我国海洋渔业的变化特点及其带来的有利影响。
(3)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国家战略地位,使上海发展海洋经济的前景广阔。结合上海的区域地理特征分析上海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的优势条件。
(4) 结合图文资料,试对我国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1)据图文资料,归纳我国海洋产业结构的特点。
(2)海洋渔业主要包括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两大部门,简析我国海洋渔业的变化特点及其带来的有利影响。
(3)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国家战略地位,使上海发展海洋经济的前景广阔。结合上海的区域地理特征分析上海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的优势条件。
(4) 结合图文资料,试对我国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6.
读“黑龙江省水稻种植比重变化分布图”,回答问题。

(1)据图归纳积温均值线在空间分布上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黑龙江省水稻种植的空间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黑龙江省三江平原的湿地开发,经历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再从北大仓又回到北大荒”的过程。试从地理角度分析“从北大仓又回到北大荒”的积极意义。(至少写出3点)

(1)据图归纳积温均值线在空间分布上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黑龙江省水稻种植的空间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黑龙江省三江平原的湿地开发,经历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再从北大仓又回到北大荒”的过程。试从地理角度分析“从北大仓又回到北大荒”的积极意义。(至少写出3点)
2.单选题- (共21题)
9.
这是一块遍布火山的陆地,岛上有火山300多座,其中29座活动频繁;这里气候特殊,四季都有让人惊异之处。

【小题1】该半岛最为稳定的能源是 ( )
【小题2】7月份在该半岛最可能欣赏到的自然景观是( )
【小题3】从文化区来看,该地属于( )

【小题1】该半岛最为稳定的能源是 ( )
A.风能 | B.地热能 | C.水能 | D.太阳能 |
A.极光 | B.极昼 | C.台风 | D.冰雪与岩浆相映 |
A.东亚文化圈 | B.东欧文化圈 | C.西欧文化圈 | D.拉丁美洲文化圈 |
11.
下图是“某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等值线图”(单位:百万 焦耳/平方米·年)。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①、②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的最大差值R可能是
【小题2】导致①、②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小题1】①、②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的最大差值R可能是
A.2900<R<3000 | B.3400<R<3500 |
C.3900<R<4000 | D.4400<R<4500 |
A.副热带高压 | B.纬度位置 |
C.地形地势 | D.西南季风 |
12.
水污染不仅会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更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下图是“某年中国7大水系水质差别对比图”。

【小题1】上图显示,我国7大水系中污染最严重的是( )
【小题2】南方地区水系水质总体好于北方地区水系的重要原因时( )

【小题1】上图显示,我国7大水系中污染最严重的是( )
A.辽河水系 | B.淮河水系 | C.海河水系 | D.松花江水系 |
A.南方地区经济发达,治理投入大 | B.北方地区工业发达,污染严重 |
C.北方地区人口众多,生活污水排放量大 | D.南方地区河流径流量大,自净化能力强 |
14.
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造就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下图为“板块构造示意图”。

【小题1】图中板块共有( )
【小题2】图中虚线圈内的板块边界可能位于
【小题3】板块之间挤压相撞可能形成的地貌是( )

【小题1】图中板块共有( )
A.1块 | B.2块 | C.3块 | D.4块 |
A.冰岛 | B.太平洋西岸 | C.非洲东部 | D.大西洋西岸 |
A.海沟 | B.海岭 | C.裂谷 | D.海洋 |
17.
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最主要表现在 ( )
A.人工降雨,促进大气中的水汽输送 | B.植树种草,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含量 |
C.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改变局部地表径流 | D.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径流的循环 |
20.
下列有关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图上等高线中央稀疏边缘密集的地区即为高原 |
B.高原是在内力和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
C.与同纬度的平原相比,高原上气温较低气压较高 |
D.高原往往是世界各地寒潮的发源地 |
23.
下图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纬度 ②河流 ③降水 ④地形
【小题2】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

【小题1】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纬度 ②河流 ③降水 ④地形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A.地形平坦 | B.水源充足 |
C.陆路交通方便 | D.水陆交通枢纽 |
24.
工业区位的选择是多种区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下图示意我国1985-2005年不同地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市场份额(%)变化的情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I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外迁移的趋势,始于( )
【小题2】导致III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市场份额变化的原因,不可能是( )

【小题1】I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外迁移的趋势,始于( )
A.1985年 |
B.1995年 |
C.2000年 |
D.2005年 |
A.新兴技术产业的引入 |
B.国内外的产业转移 |
C.产品质量的提升 |
D.当地政府的支持 |
25.
关于中国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期 |
B.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必定优化地理环境 |
C.我国城市化已经进入逆城市化阶段 |
D.区域间大规模的人口流动,阻碍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 |
28.
下列关于世界著名高原的地理特征描述,准确的是( )
A.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地表起伏最大的高原 |
B.帕米尔高原雄居亚洲中部,是许多大河的发源地 |
C.东非高原沙漠广布,地势高,中部有维多利亚湖 |
D.德干高原海拔不高,起伏和缓,西北部有“黑棉土” |
3.选择题- (共3题)
29.若cos( {#mathml#}{#/mathml#} )cos( {#mathml#}{#/mathml#} )= {#mathml#}{#/mathml#} (0<θ< {#mathml#}{#/mathml#} ),则sin2θ={#blank#}1{#/blank#}.
30.若cos( {#mathml#}{#/mathml#} )cos( {#mathml#}{#/mathml#} )= {#mathml#}{#/mathml#} (0<θ< {#mathml#}{#/mathml#} ),则sin2θ={#blank#}1{#/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7道)
单选题:(21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8